基于红色教育实践的乡土地理研学资源开发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为例
2021-04-07◎马倩
◎ 马 倩
一、研究背景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具有5 种性质,其中就包括生活性及实践性[1]。结合教育部关于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建议[2],开发乡土地理研学资源,在学生生活环境及已有先验知识的基础上,利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作为红色教育实践基地[3],引导学生对本土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同时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筑牢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
二、研学资源开发
1.研学案例选择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馆内陈列展览分为基本陈列和专题陈列(主题展览)两类,还举办过多个专题展览,主题突出,展示了党的光辉历程,祖国丰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新疆人民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2.理论背景
为更好地发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作为乡土地理研学资源的地方性,本次研学实践设计以文化地理学家周尚意提出的“四层一体”理论为基础,即区域由“四层”组成,包括自然层、生计层、制度层、意识形态层,四层相互关联互为一体[3],故本次研乡土地理研学资源开发将以“四层一体”理论为理论基础,分析新疆发展建设不同阶段所突出体现出来的人地关系。
3.前期准备
(1)研究目标设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作为红色教育研学基地,具备将物质文化转化为精神文化的功能,以此为研学场所,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乡土地理的认识,提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同时也能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及文化观,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2)学生知识基础。本次研学实践安排在西北地区或塔里木盆地课堂教学之后,再加上学生在新疆学习生活的经历经验,对本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认识会更全面、深入,此为本次研学活动中学生认识新疆“自然层”的途径之一。
(3)博物馆内陈列情况。馆内陈列类型多样,以政治、历史、文化题材为主,从中遴选与乡土地理课程相关的陈列,以引导学生形成对区域的综合认知,还需从中选择能对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形成和价值观塑造产生积极影响的陈列进行研究学习,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从模拟情境中进一步深化对新疆“自然层”的认识。
4.研学实践活动的具体设计
本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研学实践以乡土地理知识为基础,研究区域自然特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对新疆历史的正确认知及对自然环境的科学认识,健全学生的主权意识、领土意识,培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
结合“四层一体”理论,活动共三个任务,分别为:
(1)探访主题馆1:新疆古代历史文物陈列馆——以新疆的历史发展进程为据,知 “因地制宜之于新疆”。让历史“说话”,通过观察馆内新疆地区不同时期的文物陈列,认识新疆的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对区域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即研究新疆的自然环境及其对区域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即自然层与生计层的相互关系。
(2)探访主题馆2:新疆革命史料展览馆——以新疆的自然环境特征为基,析“革命与建设之难”。在进一步了解了新疆的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后再看新疆革命与建设过程,研究新疆的自然环境对革命与建设产生的影响,即自然层与生计层、制度层的相互关系,加深学生对革命史实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历史观、国家观,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3)探访主题馆3:永远和祖国在一起——以革命史实和建设历程为引,晓“学史明理、展望未来”。该馆覆盖面较广,是自治区形成和发展的缩影,即研究自然层与生计层、制度层乃至意识形态层的相互关系。让学生能够总览全局,学史明理,立足当下,展望未来。
5.研学实践总结方式
(1)撰写研究报告。各组完成博物馆实地参观考察后,学生分别以“因地制宜之于新疆”、“革命与建设之难”及“学史明理、展望未来”为题,撰写研究报告,同时提交报告中涉及的论据照片材料,参考书籍目录,以及其他与本次研究相关的图文材料。
(2)课堂展示环节。 将相同研究主题的学生整合,组织学生进行进一步的交流讨论,优势互补,形成主题报告,按照“因地制宜之于新疆”、“革命与建设之难”及“学史明理、展望未来”的顺序依次展示,层层递进,全面认识新疆在发展建设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自然层与生计层、制度层、意识形态层的变化与相互关系。
三、结语
本次研学实践设计立足乡土地理,结合地理课程的生活性,开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作为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场所,提升地理课堂的实践性,丰富地理课程内容,拓展学生的认知广度,在学习巩固新疆基础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提升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与此同时,博物馆等文化场所蕴藏的历史观、文化观、民族观及国家观也潜移默化地进入学生心中,再通过整理思路形成研究报告,交流讨论后相互纠错及优势互补,学生对区域自然环境、政治文化、经济发展的认知更加全面科学,在思维水平和实践能力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进一步提升;在区域认知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也得到进一步的激发。
最后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研学过程中,本次研究利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作为文化载体所具备的文化传播的功能,加强学生对新疆自然层的了解,引导学生认识并分析新疆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体现的生计层、制度层、意识形态层及其与自然层之间的相互关系。除了加强学生对乡土地理的理论学习,本次研究更关注学生在红色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其意识形态层面产生的变化,强调个人世界的发展,具有唯心主义倾向,缺乏真实有效地评价方式,因此只设计撰写研究报告和课堂展示进行总结,用于了解学生在研学后能用文字表现或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意识形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