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课程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2021-04-07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32期
关键词:中华历史资源

◎ 吴 红

一、初中历史课程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

2014 年3 月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2017 年1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这两份文件都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教学及课程改革建设深度结合。在当前中国飞速发展、迎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挑战新形势下,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迫在眉睫。

2.基于新时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深化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

“使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拓展国际视野”[1]。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

3.基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升历史课堂效果的现实需要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有机融入历史教学中,能够丰富历史课程资源,提升学生的真实情感体验,使历史课堂有高度、有深度和有温度,充分调动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切实提高历史课堂实效。

二、初中历史课程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根据2014 年教育部和国务院办公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教材及学校课程建设深度结合的要求,在课程实施方式上,可采用“渗透·体验”方式,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融合,在课程实施策略上,多层面挖掘历史课程资源,多种类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特色课程,构建多元评价机制。

1.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挖掘历史课程资源

习总书记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2]历史课程资源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丰富土壤,教师树立“素养导向”的课程资源开发理念,聚焦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传统美德、非物质文化遗产四个主题,深入挖掘历史教材资源与地方文化资源精髓,实现教师从教材实施者到课程资源开发者身份的转换。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深入挖掘教材资源:历史教科书是教师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历史教育资源的重要来源。历史教师要注重挖掘教材所编排内容在爱国层面、处事层面、修身层面蕴含的精髓,以着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为目标,培养学生优秀品德,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是收集地方文化资源:地方文化资源是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另一块沃土,师生共同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等资源,聚焦“非遗”主题,通过对本地节日民俗、传统技艺的口述史访谈、实地研学考察、祭拜革命先烈等方式,因地制宜收集和整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丰富校本课程内容,补充国家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2.以“实践生成”为形式,创设历史特色系列课程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必须通过丰富、有效地实践活动来进行。《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历史课程建设上,教师可以“实践生成”为主要形式,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广泛参与、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丰富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依据传统节日民俗和特色主题活动选题,开发口述史课程、创客DIY 历史课程、传统节日文化课程、研学课程等多种类型历史特色课程,实现课堂传授与课外实践的双重联合,以下以两个“实践生成”历史特色课程为例:

(1)口述史课程。口述访谈是通过由准备充分地访谈者向受访者提问,采用录音或录像的方式,把相互问答过程记录下来的一种活动,是中学生能够实践操作的史学研究方式。具体实践入下:第一步:招募学生,成立口述历史社团,组织学生根据项目计划开展活动。第二步:选择合适的主题和对象。如结合广西优秀民族文化,如饮食文化本土“非遗”美食文化老友粉、民俗文化壮族芭蕉香火龙舞、传统节日“三月三”等,确定访谈对象。第三步:对学生开展口述访谈培训。包括背景研究、访谈提纲草拟、访谈技巧培训、模拟访谈演练,熟悉口述访谈流程。第四步:开展口述访谈实践。第五步:分析学生访谈实践案例,完善口述史校本课程。

(2)创客DIY 历史课程。创客DIY 历史又可称为“做历史”,是通过学生动手“做历史”来学习历史。本课程结合国家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深度挖掘有趣的历史素材,采用历史物件制作、创新运用、场景体验等方式,进行历史的学习探究与创意制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悟我国源远流长的工匠精神。开设的课程内容有:陶器制作;用甲骨文写家书;创意历史地图制作;丝绸之路的人和物;古法造纸;中国古代创意农具;橡皮砖拓印——感受印刷术;造币:领悟中国古代货币工艺;历史剧中的服饰;郑和宝船制作;四大名著四格漫画等。

3.多维度构建“多元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评价的最核心最本质的功能,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强调学生的参与度,观察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跟踪考察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尤其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度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责任感,推动学生更加关注身边的历史文化,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丰富的内涵,在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新课改背景下,必须重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从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课程建设上,学校还可开展校馆共建,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学术研讨、实地走访、手工制作等方式,把活动引入课堂,为教师提供了解和学习文博知识的机会。此外,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和建设,培养更多具备国学基本功底的历史教师,是推动优秀传统中华文化教育深入开展的强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

中华历史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