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幸福,加油!
——劳动教育课堂的实践与探索
2021-04-07李子铭
◎ 李子铭
纵观地球漫漫发展历程,由于劳动,人类从灵长动物进化成直立行走,并不断促进大脑向更高更广发展。因为劳动,在数万年时间,人类从灵长类经历进化与发展,进入今天的智能时代。如今,人类不但洞识地球,更把探索之路纵筑宇宙深处。这一切一切,是劳动的成果。幸福,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目标,而勤奋劳动,是收获的源泉、幸福的根本。
一、解放束缚,展翅高飞
自古至今,英雄少年不乏其例。初生牛犊不怕虎,正是青少年创新思维的真实写照。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给我们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人类历程验证:劳动是人类发展的基本因素;而劳动,不但创造财富,更让心灵与智慧进一步健康发展。不得不说,飞速发展的社会进程,让还在处于探索阶段的素质教育向应试教育转了个弯。人类社会的优胜劣汰形成一种“万官皆下品,只有读书高”的社会现象。然而,人们却轻视了一点: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是必然存在的。如果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状元,那么教育与不教育有何区别?然而,当一个人的社会阅历与劳动技能和学识不同步的时候,当离开校园大门的时候,身为家长的你,是否做他一辈子的佣人?当他们的社交技能没有长足,领导是否能够充当他们的外交使节?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都能运用上?只有掌握劳动技能,新生代的灵活性才能展现,不但可以驾驭生活,更是掌握在工作岗位上的新知自学技能。通过劳动,人才具有用心灵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现实世界,诸如案例多不胜举。让我们明白:只有放开双手,让孩子勇于尝试,才具备拼搏技能。然而,一种社会现象不得不让我们亲辈深思。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亲辈对孩子过分的呵护,或是全陪,或是包办。有时候,并非孩子不想干,而是他们没有机会干,久而久之,孩子的思维里不存在“劳动”概念。或许,看到别家孩子叠衣、做饭、洗碗,你会对自家孩子说:学着吧!或许,看到邻班班干部班务安排得当,你心里暗暗羡慕。难道别家的孩子都是“没娘的孩子早当家?”邻班的班干部是组织天才?过分的呵护,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阻力。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真正的智慧型,我们需要解松“绑架”的绳缆,助新生代展翅高飞。
二、七彩童年,趣味课堂——扬帆劳动教育碧海
1.社区劳动教育课堂雏形
习惯养成,方能品德传承、强化生活技能。我家四名教育者,深知习惯养成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四年前,本意自家幼女营造团队环境,我们在社区利用双休日,给孩子找来七名孩童,围坐小区公园绿荫下,阅读、游戏、手工。为提升陪伴孩子的参与兴趣,给他们讲一些故事。持续几周发现,那些陪伴的孩童,每个周末下午三时许,不约而同地来到我家:老师,今天还有故事听吗?还做手工吗?而我家的孩子,表现得也是极度兴奋。于是,本来不定期的“课堂”,变得规律化。从家长口中还得知,自从孩子们参与了“课堂”后,家里的玩具懂得自己收拾了,洗澡、叠衣的事情也开始产生兴趣。为进一步优化课堂模式,让劳动教育收获效果,我们一家茶余饭后开启课堂探索研讨课。实践,是理论验证的最好途径;摸索前进,让崎岖变坦途。
2.激活“趣味”,成就“劳动”
孩子,“玩乐”的同义词,“兴趣”的孵化箱。故事演讲、互动问答、创意互问互答、互动(个体、团队)游戏、即场劳动(手工)、亲子互动、家庭劳动分享。多样化课堂模式,让孩子产生期待感、渴望感。在不断探索过程中,我们着力于“兴趣”二字,设计形式多元化的课堂教学,同时活化“奖励”二字。虽说孩子物质上与“缺”字挂不上钩,但是只要把“奖励”与“激励”“荣耀”神圣化,小小的一粒香豆,也能让孩子兴奋一整天、渴求一星期。树榜样,立楷模。课堂“教师”除教坛名师外,我家其余教师、社区党群志愿者合计近十人,并鼓励家长陪同。他们除了“导师”身份外,还是“榜样”。
3.劳动教育,更是一种品德传承
劳动不但是创造财富的根源,更应该是品德传承的途径。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养成勤劳的良好品德,在劳动过程中传授知识、传导品德。每一位孩子,有如一块未经打磨的玉石,只要用心雕琢,最普通的石头也能光彩耀眼。劳动教育,不止于日常家务方面的教育,其德育元素更应该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能,从做家务开始,是传统的思维。但是,今天的家庭,家长的包办习惯、家务的枯燥性渐渐让孩子脱离了家务的轨道。因而把品德传承作为劳动教育的一个课题,培养品质优秀的品德,是孩子习惯养成的根源。而且劳动教育中的品德传承题材,就在我们的身边。如:家德文化、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红色节日、环保知识、文化遗产、地道美食、传统制作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劳动教育是新一代习惯养成、培养热爱劳动、品德传承的大课堂。“七彩童年,趣味课堂”以“我是生活的主角”为宗旨,培养孩子“我的家园我做主”的主人翁理念,让孩子掌握基本生活技能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