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如何构建深度学习的高中生物课堂
2021-04-07钱丽敏
◎ 钱丽敏
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与落实,促使教师在教学理念与方法上有所改善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还有很多教师受“功利化”倾向的影响,过度重视学生的成绩,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为了让学生得到高分,教师会利用反复讲解知识以及运用题海战术等方法训练学生的机械记忆,过度强调课本中的概念和规律,而不是深入理解生活知识的本质,更别说构建知识体系了。这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过于零碎,对新知识的理解停留在皮毛,不能深入理解,更不能迁移应用,更不用说具备良好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素养了。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基于核心素养探探如何构建深度学习的高中生物课堂。
一、基于课程标准,确立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新课标的提出,要求教师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培养目标,从对学科具体知识技能的掌握转变为相关核心素养的形成。在实践教学中,首先要体现的就是确定教学目标,然后以此为导向展开教学设计与实践活动。教师要注意对课程标准的研读分析,深入剖析生物教材,结合生物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情设计教学目标。例如,在《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中,从核心素养的各个维度中选出一个子维度,可以这样设定教学目标,如,生命观念目标:说出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及意义;科学思维目标:通过对比总结两种呼吸方式的异同,发展比较归纳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目标:通过“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培养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社会责任目标:通过联系实际生产、生活问题,培养关心社会科学生产技术的发展,并尝试对社会热点问题做出理性解释。
二、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深度学习更加侧重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积极主动。如果缺少足够的兴趣,整个学习活动就会出现低效或无效的情况,更别说深度学习了。教师利用与学生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情境来学习知识内容具有有效性。因此教师应该根据知识内容的需要,在讲授时合理地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联系生活实际,基于真实发生的情境提出问题。例如在讲授《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其与生活实例大棚蔬菜联系在一起,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假设你是一位农业技术人员,帮种植大棚蔬菜的农民解决种植生产问题,该如何控制条件才能提高蔬菜的产量,为学生搭建既有深度又适度的学习情境。教师以问题为导向,为学生创设贴近实际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启头脑风暴模式、发散多种思维,聚焦问题的核心,找到关键线索,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不断探究验证,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而且教师通过真实的问题情境,也能不断发展学生的素质,培养其核心素养。
三、构建知识框架,促进迁移应用
深度学习更加侧重学生是否具备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的能力,并且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不仅存在于本学科中,还强调跨学科之间的联系。鉴于此,教师不仅应将其运用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知识的迁移应用,还应当在此阶段中把握深度学习的这些特点,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从而引导学生构建生物知识框架。笔者建议,教师可以在正式授课前给学生发放本节新课的导学案,导学案的内容包括新课的知识、之前学过的但与本节课有关的旧知。例如在《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时,导学案的设置就可以包括旧知——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新知则是三种运输方式的特点,这样既将前面学过的细胞膜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又可以与新知衔接起来,实现知识的迁移,帮助学生强化学习,形成相关的知识结构体系,为进一步的理解与掌握提供帮助。
再者,对知识的迁移应用不仅存在于学生在对生物学题目上的答题情况,更为重要的是运用到生活实际中。教师基于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并观察生活,发现并解决其中蕴含的生活问题,内化所学的生物知识。例如在学习了《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酿米酒的过程、农民伯伯在种植水稻时为什么要定期排水等等。可见,有意识地利用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问题,引导学生内化并运用生物知识是实现知识迁移的有效方法。
四、总结
结合以上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实践,可以看出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教学评价与反思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与不足,进而调整与不断深化自身的知识结构,为下次的学习做好各项充足的准备。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不断丰富教学理论,改进自身教学方法,并在实际课堂中不断地付诸实践,这样不仅能使自身相关能力得到提升,也能使学生更好地收获新知,做到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成长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