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研究
2021-04-07邵春香
◎ 邵春香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思想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时学生的三观正在塑成,教师正确的引导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来说至关重要,同时还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受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不仅是家长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错误认知,而且学生和教师对道德与法治学科都不甚重视。因此,在新时期的教育教学中,如何深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就成为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以期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一、深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的意义
在新时期的初中阶段教学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新课改对其教学目标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教师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传统的应试教学转变为素质教学,从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出发,借助道德与法治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习惯性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参与的积极性,不注重平时学习,只在考试前进行突击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再加上部分教师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认知不足,对其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甚至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在这样的教学情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价值和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非常不利于学生道德意识、法律观念的培养与提升。由此可见,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深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性十分必要。
二、深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道德与法治教学以讲授式教学为主,教师只会对课本知识进行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学课堂无疑是枯燥的、乏味的。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学习的效果也得不到有效提升。而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教师可以从教学形式和内容等方面出发,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兴趣爱好,为学生创建充满趣味性的课堂环境,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加强自身的学习效果。
首先,教师可以结合理论与实践,将课本教材上抽象的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活动中,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其次,教师可以改变以往死板的讲授式教学风格,尽量用幽默的方式和节奏传授课本上的知识点,并适时引入多媒体教学技术,借助图片、动画及视频等教学资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2.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沉闷又枯燥,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而无法主动吸收,整个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大打折扣,道德与法治的育人价值也得不到充分体现。因此,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想深化课堂教学效果,就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积极地探索创新型教学方式和方法,弥补传统教学模式遗留的问题和不足,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组织学生开展角色表演、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等途径,组织学生开展情境教学,利用教学情境给予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引发学生与教学内容在思想和情感等方面产生共鸣,促使学生的思维保持高度活跃。例如,在教学《憧憬美好集体有我在》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中国女排在2019年女排世界杯中夺冠的视频,以及回国后受邀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招待会并参加国庆游行庆典的视频,以中国女排为突破口,为学生设置教学问题,引出本节课的教学主题,促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更好的理解。
其次,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在课前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就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在教师的正确引领下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这样,在整个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拥有较高的自由度,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为深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创造有利条件。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深化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