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21-04-07宋立萍
◎ 宋立萍
每一位教师都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都希望尽最大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此来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那么,究竟什么是有效性呢?其实简单点来讲,就是让学生学习更有目的性、计划性和热情。再者,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还需要教师细化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拓宽学生接触知识的思路,提升教学针对性。在此,结合笔者教学经验,从以下几点来阐述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学情境多样化,激发学习热情
其实数学这门学科相比于其他学科来说是比较枯燥的,同时又比较抽象,正因如此,很多学生还没有入门开始学就已经打了退堂鼓。所以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保证课程顺利进行,教师就需要关心学生对待学习的热情度,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的内驱学习动力,然后再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情景发散学生思维。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生活化场景,还可以通过设置有悬念的情境、创设班级游戏情境等,改变数学知识的枯燥性,让学生参与到探究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开心且积极地学习数学知识,提升学习热情。
以“全等图形”的相关知识点为例,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不同形状的图片。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完全一样的图形。这有助于学生辨识不同图形的特征,再利用不规则图形拼接成全等图形,它们的大小和形状一定是完全相同的。还可以再找两组图形向学生展示,分别为大小相同的一组、形状相同的一组,用这两组图形来让学生自主判断是不是全等图形。通过这种反向的问题,学生了解了“全等图形”的知识重点。而且这样的教学情境也能够使学生对全等图形有更具象的认识,实现学生的思维深入。
二、渗透数学思想,培养数学思维
初中阶段对于学生的思维,相较小学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初中教学中,学生需要形成特定的数学思维,具备自身的数学思想。而且在整个初中阶段,数学思想的渗透对提高学生自主、有效学习具有一定的作用。初中阶段可以渗透的数学思想有很多(数形结合、方程以及函数思想等),这些都藏在课本中等待教师深入挖掘,并一一渗透给学生。
以“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教学过程为例,首先,教师可以选择类比的方式,展开教学并设定教学活动。借助“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两个知识点的相通性,使学生了解两者所存在的内在联系。其次,在解不等式组时,教师可以先安排两个基本的不等式组,待学生独立完成解答之后,再让他们反思解题过程,有效结合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办法,将两者进行比较。这样就很好地利用类比思想找到了各自特点,能够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更清晰的印象和认知。
三、设计课堂练习,巩固学习知识
初中教学中存在这样一个现象,部分学生总是表现得听明白了课堂所讲内容,但是课后作业却不尽如人意。对于这种情形,教师就应多让学生进行课堂上的习题练习,大大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使课堂时间有限,也要设置10 分钟左右的辅导训练。再有,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掌握情况进行重点讲解。鉴于上述两点,教师就需要提前设计和优化教学内容,并根据教学内容展开有效的课堂练习。比如易错题的练习,易混淆知识点的练习、公式应用的针对练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基础练习等等。
例如,初中教师在讲解同类项这部分知识内容时,通过课上讲解,学生明白了字母相同,相同字母指数相同的项,叫作同类项。但是还会有一部分学生在解题时容易出错,不能准确推断同类项。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解决易错问题。所以,教师需要专门设计几个相关的小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判断同类项。1.-6b3c与3ab3c;2.3x2y与-2xy2;3.3xy与3x;4.x3与y3;5.26 与6。这几道练习题中,包含了很多的易错点。如字母相同、相同字母指数不同,相同字母相同、位置不同,常数项等几类,学生解答完这几个小练习后,基本都掌握了以下注意事项:(1)在同类项中,字母要相同、相同字母指数也要相同;(2)多项式中的每一个常数也都是同类项;(3)在判断同类项时,要以整体特征判断,而不能只看位置。
通过课堂练习的方式,不仅能有效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巩固自己已经学习的知识内容,而且通过练习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熟悉度,加深其记忆并熟练掌握与运用。
四、结束语
大家都知道,数学学习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有关键性作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有效应用,不能单单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还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思维逻辑。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课堂的设计要更加全面并结合实际掌握情况,才能制定出更加准确且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与质量。可见,通过多样化教学情景能够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有助于数学思想的层层渗透。这不仅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对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和创新,使其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动态,准确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