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策略
2021-04-07李忠娟
◎ 李忠娟
数学学科有逻辑性的特点,是层层递进的复杂性学科。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数学都处在教学地位的顶端。丰富学生学习方式,改进其学习方法一直是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基本理念。因此,在新时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以及感受该学科学习价值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如此才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灵活应用的过程中,达成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的。那么,究竟该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以下将根据此主题具体分析。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意义
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义十分重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由于教师比较重视对知识的教以及练,这就会导致学生始终处于枯燥的听和题海练习中,长此以往,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会越来越低。而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学生会感受到思维发散的乐趣,这样就能够达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尤其是高中数学知识,与社会各行业之间的关系都更加明显,这就表明了该学科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而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只处于掌握知识而不会用知识的状态,这样的教学是缺乏实质意义的。而通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则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从多角度分析和理解知识,那么学生在后续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会从多角度思考,探寻更多创新的解决问题方法,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解决问题方法的掌握,还有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策略
1.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增进学生的思考
高中数学教材中有大量理论性的知识,这些知识的抽象性较强,如果仅靠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被动的记忆,那么学生无法理解其内涵,所以在以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为目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设计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去观察、发现、探索,在此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概念知识的同时,也实现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比如在教学“椭圆”一课时,在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先为学生提供一些操作材料,包括一条绳子、两个小图钉、一个鞋盒外盒。之后要求学生利用小图钉将一条绳子的两端进行固定,用铅笔拉紧绳子,并让笔尖在慢慢移动的过程中,画出一个椭圆。再让学生思考一些问题:如果先将图钉进行固定再进行系绳子,还能够成功画出一个椭圆吗?你发现椭圆的特征了吗?如果绳子比图钉的距离长时,会呈现什么运动轨迹?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以及教师一步步的引导,学生能够总结出椭圆的概念,在轻松完成知识教学目标的同时,学生还通过不断发散思维,其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培养。
2.设计开放性的题目,在一题多解中发散学生思维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数学考试的试题逐渐朝着开放性方向转变,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具有此种教学意识,要多为学生设计一些开放型的题目,给学生提供活跃和发散思维的机会。开放型数学题与传统数学题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开放性数学题目并不追求答案的唯一性。这样,学生在思维的过程中就不会有过多顾虑。相反,在充分的思维之下,才可以真正对原有的思维进行不断突破,这样既能够达成一题多解的训练目的,又能够实现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
在设计完开放性题目之后,教师可以先预留给学生个人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学生找到一种或者几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去交流和讨论,在小组合作中进一步发散学生的思维以及思维碰撞,这样学生就能够找到多元化的解决问题方法,在长期的锻炼之下,不仅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会不断提高,而且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也会得到顺利培养。
3.借助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对高中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除了需要理论知识探究、一题多解的探究外,还需要多设计一些数学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对数学活动的参与,才能够获得充分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机会,有利于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升。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竞赛类活动、游戏类活动等,让学生始终在这些开放性、轻松性较强的氛围中发散思维,更好地感受数学学习带来的乐趣。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十分重要。教师需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多元化的培养活动,真正让学生在参与各项活动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创造性思维积极性和能力的提高,这就为学生的学以致用以及综合性发展提供有利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