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1-04-07◎周寅
◎ 周 寅
初中阶段的学生经过了小学阶段一些汉字和词汇的积累后,在文学积累以及学生的写作能力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因此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在教学内容上也逐渐从认字组词升华到了以阅读和写作为主。
一、初中语文读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逐渐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阅读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很多学生对阅读提不起兴趣,大部分教师也对这个问题不重视,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导致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经常走神甚至犯困,达不到阅读积累的效果。并且大部分初中生都认为写作难,甚至对写作产生了抵触情绪,在写作方面也体现不出阅读积累后的结晶,对于一些语言的表达和语法的应用掌握有限,教师在这方面也没有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没有将写作与阅读有效结合,导致学生也不能很好地运用。可见,如果不能解决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的问题,那么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就很难实现有效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也会受到严重阻碍。所以,语文教师必须在研究阅读与写作两者关系上多下功夫,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方法的转变,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教学质量。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重要性
读写教学即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与写作教学,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文章理解能力,写作教学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以及文字表达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将阅读与写作教学进行有效结合具有以下几方面重要作用。1.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读写兴趣。在传统教学中,部分学生认为阅读枯燥、写作难,但是通过读写结合给学生的写作降低了难度,而且有目的性的阅读也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2.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语文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能力,通过读写结合有效地促进学生课内外语文知识的积累量,同时在读写结合中也提高了学生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文学鉴赏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等等。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
1.构建以课内外知识为主的阅读教学体系
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框架、教学内容的组织中,教师不仅要围绕课内语文教材知识进行阅读教学,还要增加更多课外经典的阅读文本,不断丰富课程内容的本身含义,这对学生语文知识体系构建、写作素材积累等的学习起到积极作用。其一,初中语文教师应将古诗词、文言文、现代诗歌、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等文体,作出“主题”或“写作表达风格”的区分,根据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的体裁方向进行课程教学知识体系、教学内容的设置,并开展课文阅读、背诵及书写的记忆性学习,帮助学生不断积累素材和打好基础。其二,教师通过在初中语文知识的课程教学中,引入同一主题或议题的大量课内外教学文本,拓宽学生语言学习视野、丰富其阅读体验。
2.加强读写教育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动力
传统“讲授式”语文课程教育教学,教师往往作为教学内容规划组织、教学流程设计的主体,而学生则处于语文知识学习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师忽视学生对语文阅读文本、写作实践等的参与心理,只是根据自身阅读经验、课程教学习惯进行文本教育,所产生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较差。这一情况下,通过在不同语文主题或教材文本的教学中,加强阅读、写作教育内容的组织设计,创设适宜学生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引导其参与到课文字词句、阅读文本等的读写学习中,可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知识读记积极性、写作实践动力,提高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知识整合、再加工与感悟能力。
3.利用情感共鸣实现读写结合
没有情感的文章是没有灵魂的,培养学生在写作中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是写作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而情感来自生活,因此对学生的情感启发与引导必须要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在阅读教学中,理解与感受作者思想情感是每个学生必须要具备的阅读能力。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情感丰富、故事情节贴近生活的素材,比如在初中语文课文中的《背影》《童趣》《故乡》等都是富有情感又与学生现实生活密不可分的文章。在进行这类文章阅读时,教师可以先根据阅读主题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例如在《童趣》一文的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针对童年趣事与学生进行简短的交流,一方面教师可以与学生分享自己童年的有趣之事,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童年时的奇闻逸事,不仅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学习中感慨作者童年美好的同时也能沉浸在自己对童年的回忆中。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作者的描写手法,让学生以自己的童年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这样通过阅读教学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情感基础,有效地实现了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从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到,在初中语文读写教学中,只有将读写进行有效结合才能实现对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培养,才能有效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当然不仅仅局限在以上几个方面,文学素质的培养是靠着日积月累得来的,对于学生的启发和培养也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