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味羌活汤治疗鼻渊验案举隅

2021-04-07吴笛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3期
关键词:外感鼻塞黄芩

杨 准,吴笛

(1.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中医医院,重庆 409900;2.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重庆 400036)

鼻渊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学定义为以鼻塞、嗅觉减退、头痛为特征的病证,又称脑漏,可伴有神疲乏力、记忆力减退[1],男女老幼均可患病,而以青少年及年老体弱者多见[2],相当于西医学的鼻窦炎[3]。鼻窦是上颌窦、额窦、筛窦、蝶窦的总称,各窦均有开口且与鼻腔相通。它们既可以单独发生病变,也可多个或全部出现炎症,通称为鼻窦炎。随着环境的变化,嗜食肥甘厚味、熬夜、晚起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养成,鼻渊的发病率越来越高[4]。西医学认为此病与感染、鼻部解剖结构异常、免疫异常、鼻部纤毛运动障碍等有关[5]。治疗采用抗生素、抗过敏、手术等,近期疗效显著,但并发症较多且易复发[6]。中医药历史悠久,临床应用广泛,疗效显著。不少学者采用中药内服及外用治疗此病均获得满意效果[7]。笔者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40年,认为此病主因外感风寒湿邪、夹内热所致,运用九味羌活汤加减治疗效果显著,现将其总结如下,与同道分享。

1 鼻渊中医病因病机

早在两千多年前,《素问·气厥论》就有这样的记载:“渊者,浊涕不止也。”《素问·金匮真言论》言:“春善病鼽衄。”《说文·鼻部》曰:“鼽,病寒鼻窒也。”《释名·释疾病》云:“鼻塞曰鼽。鼽,久也。涕久不通,遂至窒塞也。”王冰注:“鼽,谓鼻中水出;衄,谓鼻中血出。”《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若鼻瘜肉不通。”说明人们早就认识到鼻渊是以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的鼻病。《素问·六节脏象论》载:“天食人以五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眼耳口鼻六窍集中在人的头面部,系清阳之气出入人体与天气相交通的通道,且各窍之间互相交通。其中,鼻窍在“无形的天气”供养人体的通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且发挥着主要作用,以保证清阳之气充养头部,进而使“天食人以五气”得以实现。天气通于肺,肺开窍于鼻。鼻流浊涕、量多不止、鼻塞不通、气道不利,责之于肺。究其病因,不离外邪、内热两端。外邪包括感受风寒、风湿或风热。鼻塞是外邪侵袭,肺窍不宣之故。风邪外袭,循经上扰,阻遏清阳,故头痛。肺在液为涕,鼻流浊涕,量多不止,是肺液的病变。涕液由稀至稠,量多不止,首先是津液输布失常,责之肺气宣发肃降失职,涕液由清变浊;此为津液腐浊的变化,更涉痰热秽浊、淤腐化毒,是为内热。内热多源于肺胃肝胆与大肠诸脏腑。肺热系外感风寒,闭郁卫气,郁积生热,或外寒入里化热,或津液不布,酿痰化热蕴积于肺而生。胃脉起于鼻之交頞中,大肠脉上挟鼻孔,肺与大肠相表里,胃与大肠,同属阳明,多气多血,易生内热。饮食不节,宿食停滞,煎炸烹炒,肥甘厚味,高粱醇酒,酿痰生湿化热,湿热、痰热壅塞胃肠,故胃与大肠积热,上熏于肺也可发生鼻渊。百病皆生于气,七情气郁化火生热,肝热上迫于肺,如《素问气厥论》所言:“胆热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由此可见,鼻病与脏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鼻渊主要由外感风寒湿邪,兼内有蕴热所致。

2 九味羌活汤方解

九味羌活汤为解表剂,出自《此事难知》,由羌活、防风、细辛、苍术、白芷、川芎、黄芩、生地、甘草组成。具有辛温解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之功效。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主要证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2.1 临证治疗及方义分析

九味羌活汤治疗以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为主。风寒湿邪侵犯肌表,郁遏卫阳,闭塞腠理,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故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里有蕴热,故口苦微渴;苔白或微黄,脉浮是表证兼里热之佐证。治当发散风寒湿邪为主,兼清里热为辅。方中羌活辛苦性温,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痹痛,为治太阳风寒湿邪在表之要药,故为君药。防风辛甘性温,为风药中之润剂,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苍术辛苦而温,功可发汗祛湿,为祛太阴寒湿的主要药物。两药相合,协助羌活祛风散寒、除湿止痛,是为臣药。细辛、白芷、川芎祛风散寒、宣痹止痛,其中细辛善治少阴头痛,白芷擅解阳明头痛,川芎长于止少阳厥阴头痛,此三味与羌活、苍术合用,为本方“分经论治”的基本结构。生地、黄芩清泄里热,并防诸辛温燥烈之品伤津。以上五药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九味配伍,既能统治风寒湿邪,又能兼顾协调表里,共成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之剂[10]。

2.2 配伍特点

此方一是升散药和清热药的结合运用,正如《顾松园医镜》所说:“以升散诸药而臣以寒凉,则升者不峻;以寒凉之药而君以升散,则寒者不滞。”二是体现了“分经论治”的思想。原书服法中强调“视其经络前后左右之不同,从其多少大小轻重之不一,增损用之”,明示本方药备六经,通治四时,运用当灵活权变,不可执一,对后世颇有启迪。

3 九味羌活汤治疗鼻渊

3.1 鼻渊病因病机

鼻渊的发病部位在鼻部窦窍,鼻为五窍之首,居面部,外邪侵袭,鼻先受之。有学者[11]认为“虚”是此病的基础因素,“热”是根本原因,“风、寒”是导火索,外感风寒,加之内郁热内伏,内外合邪,故而发病。笔者认为外感风寒湿、内有蕴热在鼻渊各证型中较常见,为此病主要的病因病机。

3.2 九味羌活汤临证加减

遵中医辨证论治、有是证用是方等原则,只要辨证准确,即可据证选方。九味羌活汤为外感风寒湿、内有蕴热的代表方,然而临证发现该方应用广泛。有学者临床用于治疗鼻炎、感冒、风湿性关节炎等,效果显著[12]。笔者临床亦用其加减治疗鼻渊,每获良效,但需根据病证不同进行加减。比如鼻渊早期,蕴热不明显时,可去黄芩、生地;如风寒明显,则加荆芥、辛夷等发散风寒;风热为主,可加苍耳子、金银花、鱼腥草之类;湿重加茯苓、白术等。中期,蕴热加重,当增加泻热之功,可选栀子、连翘、金银花等。后期热伤津液,可加用玄参、麦冬等滋阴之品。

4 验案举隅

病案1:患者谢某,男,46岁,诉:近5年来,一年四季均出现流清鼻涕,如泉下渗,量多不止,天凉症状加重;同时伴有头重、脑门闷胀、鼻出血、烦躁等症状。患者就诊时脉浮紧,舌红苔淡黄、口微干苦。证属外感风寒湿、内有蕴热,治以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为主;同时考虑病久体虚,增加补益之品;采用九味羌活汤加减:羌活9 g,白芷9 g,川芎9 g,细辛3 g,苍术9 g,黄芩6 g,甘草6 g,石膏15 g,白茅根12 g,党参12 g,大枣10 g,生姜3片。1剂/d,连服7剂。服药后,各种症状均得到改善。后坚持服药2月,回访患者偶有清鼻涕,其余症状痊愈。

按:患者久病体虚,治疗以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为主,并辅以大枣、生姜,与炙甘草相合,补益脾胃,顾护中州。因见患者鼻有出血,故加白茅根清泻肺热以止鼻血。诸药配合,内外同治,解表清里,药到病除。

病案2:患者赖某,女,39岁,体胖,鼻塞近10年,春秋二季特别严重,晚上常因鼻塞无法呼吸而憋醒,四处投医均未得到改善。就诊时脉浮紧,舌红苔黄腻,口苦,大便黏滞,肛门坠胀。证属外感风寒湿、内有蕴热,治疗以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为主,采用九味羌活汤加减:羌活9 g,白芷9 g,川芎9 g,细辛3 g,苍术9 g,黄芩6 g,甘草6 g,葛根12 g,黄连6 g,炙甘草6 g。1剂/d,连服7剂。回访患者:服药1剂后,鼻塞改善;服药7剂,鼻塞症状消失,大便通畅,病痊愈。

按:此患者的治疗仍以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为主,但见患者大便粘滞,肛门坠胀,实为下焦湿热所致,故加黄连、葛根,合以主方中黄芩、甘草成葛根黄芩黄连汤之意,表里双解,邪去正安。药证相符,效如桴鼓。

病案3:患者张某,女,52岁,鼻息肉术后,头前额、太阳穴位、头顶等闷重痛,鼻塞,咽喉有异物黏滞,声音吵哑,伴有耳鸣、听力下降,脉浮紧,舌红苔黄,口干苦。证属外感风寒湿、内有蕴热,治疗以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为主,采用九味羌活汤加减:羌活9 g,白芷9 g,川芎9 g,细辛3 g,黄芩6 g,炙甘草6 g,紫花地丁12 g,野菊花12 g,天花粉12 g,皂角刺6 g,党参12 g。1剂/d,连服7剂。回访患者:服药2剂后,鼻塞改善;服药7剂,鼻塞、头痛症状消失,耳鸣、听力下降好转,咽喉有异物粘滞、声音吵哑等改善。后坚持服药2月,痊愈。

按:此患者头痛、鼻塞、咽喉有异物粘滞,是为鼻部脓性痰浊粘滞于鼻咽部,故加野菊花、紫花地丁、天花粉、皂角刺清热解毒。该方具有发汗祛湿不伤正,清热解毒而排脓的特点,切中病机,故药效显著。

5 结语

九味羌活汤全方辛温解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此方原主治感受风寒湿邪所致的外感疾病,但笔者在临床中发现感受风寒湿邪致病的疾病均可用其化裁治疗,且疗效显著。笔者将其用于治疗鼻渊,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异病同治的基本思想,扩展了九味羌活汤的治疗范围,提出了临床诊疗新思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临床应用需灵活,正如张仲景《伤寒论》所言:“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以上3个病案均以鼻塞、头痛为主证,辨证为外感风寒湿、内夹蕴热,治疗以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为主,但兼证各有不同,所以在九味羌活汤基础上随证加减治疗,终可获效。

猜你喜欢

外感鼻塞黄芩
山西晋城启动黄芩示范项目
UFLC法同时测定黄芩汤中3个有效成分的含量
黄芩的药理分析及临床应用探讨
黄芩的药理分析及临床应用探讨
穴位贴敷联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鼻塞总在一侧早做检查
鼻塞危害大 千万别忽视
宣肺止咳汤治疗外感咳嗽临床观察
金碧清热汤治疗外感高热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