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循环日记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2021-04-06曹乐香
曹乐香
【摘 要】近年来,循环日记作为一种巧妙的作文练习形式,深受小学语文教师的喜爱。循环日记的优势明显,能够让学生在一天的学习、生活中所感、所想、所悟尽情地表现出来,激发他们对习作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但循环时间一久,有的学生就嫌麻烦,失去了原有的写作热情,采取了一种敷衍的态度,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写作。如何另辟佳径,激发学生的习作交流兴趣,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笔者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联系本班学情,尝试对循环日记做了一些变革。
【关键词】小学;循环日记;教学;变革
因循环日记是全体学生参与,不同于个人的日记、周记,为了得到其他同学的好评,所以学生在写循环日记时就格外的认真。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在日复一日的写作中,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写作水平不断的提高。为了充分发挥循环日记对学生写作促进的作用,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笔者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完善,对循环日记的内容、形式作了一些变革。
一、变“小循环”为“多循环”
笔者在小组循环日记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样化的循环模式,充分发挥小组集体作用,取长补短,从而促使学生的习作水平能得到循序渐进,螺旋式的提升。
(一)小循环模式
中年级的孩子通过一二年级的语言积累,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笔者根据班级的写作情况,把全班同学按照写作能力的高低合理搭配组成若干个小组,每组5人,选举一名写作能力比较强的同学担任小组长负责保管日记本并安排写作顺序和评析的同学。小组成员可共同为本小组设计一个有特色的名字,有创意的封面,制定一些可行性的目标。每天轮流1人在日记本上写作、评价,保证了一周一次的写作机会。
(二)大循环模式
中期,变小组循环为全班大循环。为了鼓励组与组之间的互动和交流,笔者增加了大循环。首先仍旧给原来的5人小组准备一本日记本,在这些日记本上分别写上1号、2号、3号等等,然后在每一本的扉页上画一张表格,列出每一小组使用该号日记本的时间。以循环日记1号本为例:第一周1号本由第一组学生轮流使用,第二周则传至第二组使用,而2号本第一周由第二组轮流使用,第二周则传至第三组,以此类推,循序渐进,达到全班大循环。原来一本日记本只有5个人能借鉴交流,现在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读到全班同学的作文。大家都很期待轮流到的循环日记,想看看别的同学写了些什么新鲜有趣的事情,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和兴趣。同时,这样也保证了学生每周一次的写作机会,以及扩大了学生交流、互动的范围。
(三)其他循环模式
步入高年级,基本就可以看出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这时笔者根据学生的习作水平以及认知水平,采用分层分组的方法,对各小组成员进行了调整。把写作水平相当的学生放在同一组,这样就形成了同组学生之间相互竞争的现象,促进了同组学生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果不其然,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孩子们的日记字字珠玑,妙语连珠,得到了家长的阵阵好评。原来组长的位置让另外一些稍有实力的孩子来担任,这样更多的孩子可以得到锻炼和提高。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孩子,看不到自己脑力劳动的成果,他的学习愿望就会消失。”针对习作后进生,我们要遵循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给予后进生适应的时间,可以安排他们利用双休两天时间进行写作,要手拿放大镜,发现文中的闪光点,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成为作文的主人。
二、由“无主题”到“找主题”
由于低年级学生知识水平较低,认知比较肤浅,掌握的句段、词汇较少,所写循环日记的内容会相对比较简单比较随意。教师要想让学生写好循环日记,必须明确课程目标,清楚学生应该写什么。这时可以引导学生在课本中寻找主题进行写作。比如在讲授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时,本单元主要包含三篇文章,分別是《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三篇文章,这三篇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文,语言生动形象,字里行间饱含了作者对大好河山的喜爱与赞美,对学生人文情感的培养和积累语言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教学这些文章时,可以引导学生以“美丽山川”为主题,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写话,从而让学生更加轻松地找到写作的主题内容。
写作基础较好或高年段的同学,在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后,可以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具体来说,可以采用循环日记主题周、主题月的形式来拔高要求。比如,“主题周”可以结合教师节,确定该周主题为教师。教师可联系苏教版小学语文四上的书信习作教学,鼓励他们给语数外或其他任课教师写一封信,这样既指明了学生的写作方向,又增强了他们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能力。再比如,“主题月”可以结合课外阅读,确定该月主题为阅读。前不久笔者受到凤凰教育网举行的循环阅读活动的启发,专门成立了班级阅读小组,推行阅读计划。首先笔者建议各小组自行商定阅读书目,其次引导组员共读一本书,最后要求他们轮流撰写读书笔记。这样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写作负担,而且对交流阅读经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从“素材少”到“素材丰富”
我们知道,写作需要一定的素材支持,没有材料的写作是没有灵魂的。但现在不少学生视写作为负担。写作时常常愁眉苦脸、不知所措,半天才挤出干巴巴的几句话。就算很多写作素材都是现成的,学生写起来也往往感受肤浅,不知道如何才能写得妙趣横生。因此,教师要抓住有利时机,进行有效引导,丰富他们的写作素材。
首先,通过观察生活,丰富写作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种种事件并思考这些事件背后所蕴含的意义。比如在学校中,学生今天课堂上学习了什么,自己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在家庭中,家人做了什么事情,对自己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在生活中,像天气的变化、植物的成长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日记的组成部分。
其次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丰富写作素材。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认知水平较低,不可能真正融入到社会生活。因此,想要丰富学生写作的素材,就应该鼓励小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比如我们可以结合苏教版语文教材,增强他们对课外阅读强烈的兴趣。以苏教版语文教材的《开天辟地》为例,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意在赞颂盘古无私的奉献精神。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阅读《中外神话故事》,从而增加学生的写作素材的积累量。
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引导,学生不但明确了循环日记的写作素材,而且能够逐渐提高自己的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经验的能力,从而促进其语文综合实力的提高。
循环日记作为小学习作教学的一种新的形式,仿佛“一股清风吹皱了一池春水”,让孩子们欣喜地顿悟到习作的美好。实施循环日记的过程中,全体学生积极向上、你追我赶,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以上是笔者稚嫩的尝试,还有很多不足需要未来去改进,但我相信只要指导方法得当,循环日记会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催化剂”,能让学生从作文中获得自信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