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回归“人文教育”
2021-04-06龚莉
龚莉
【摘 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应试理念及其惯性等因素的影响,中职语文教学长期存在“重视知识技能、轻视人文素养”的失衡失谐现象,直接地导致了“一高三低”的不良运行态势。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如何实现“人文教育回归”是中职语文学科活动中一项孜孜以求的重大实践课题。這是语文学科活动的应有之义,还是中职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本文在简要解析中职语文人文教育基本现状基础上,主要就“实现回归的策略性构建”角度,试对此简述抛砖引玉之论。
【关键词】中职语文;人文教育回归;基本现状解析;策略性构建
人的全面发展大致可分为“智力型发展”和“人文性发展”两大类。作为一门融“启智益能、怡情涵德”为一体的基础型学科,语文学科在“人文性教育”上拥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功效。毋庸讳言,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更加需要“思想与道德、精神与情感”等人文元素的丰富涵养和有效滋润,帮助他们更好地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然而,由于多重主客观因素的实质性影响,中职语文学科活动在“人文性教育”上普遍存在不该发生的“流失”现象。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既是一种“缺失”,也是“不公平”现象。在核心素养观下,如何实现人文教育的应有“回归”
呢?
一、简要解析中职语文“人文教育”基本现状
就中职语文“人文性教育”基本现状,确实到了不容乐观甚至令人堪忧的境地。概括说来,集中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的“缺失”上:
(一)对生命价值教育的缺失
如今的教育虽然在强调“人文教育”,可是大多数都减少了对人文教育的普及。中职教育或许更多地注重对学生的“职能性”发展——普遍认为他们在“无可奈何”情况下,就是为了学习某些技能才来到中职学校,所以对于人文教育就没有那么地重视起来。其实这是一种错误观点!不管是在什么时候,“人文教育”永远地不可缺失。即使在中职学校教育中,我们一方面要加强“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他们真正地懂得什么是人文价值。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与普通青少年相比,中职生更加需要“人文元素”的涵养和滋补。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而且必须把“人文精神”元素积极有效地融入其中,通过“工具性教学与人文性教育”的相互渗透并有机融合,把学生逐步培养成为“既有专业知识又懂得人文精神”的合格型接班
人。
(二)对应有之义教育的缺失
在一般情况看来,中职教育应以“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为主。普遍看来,只要把书本上的琢磨透了,就什么都可以了;只要把该会做的题做了,就基本可以甚至一切OK了。其实不然!这种教育方式只会导致学生为了某种“单纯的学习任务”去读书,势必会因此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对学习完全不上心,每天只是把该完成的任务完成了即可。在核心素养引领下,中职教育应该站在战略性和长远性角度,从学生自身出发,不能把学生当做学习工具而一味地灌输知识和技能,这样就会让学生认为“上学是麻烦事”,不愿意去学校,产生反感心理,造成“教育扭曲”。强调技能培养而丢失了人文性教育,既忽略了学生真正学习的目的,又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化学习的情感,更加难以实现人文教育的目标。
(三)对爱心教育的缺失
“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教育就是爱心的滋润和传递。”换言之,教育本来是一种很高尚的社会事业,应该是充满“爱心和正能量”的。然而,由于传统以来中职教育不同程度的“丢失”了爱心,直接地导致了学校及其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技能培养,他们更多地把“成绩与分数”作为评估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这种思想理念和考评标准的教学模式是“片面”的,是错误的,甚至是“扭曲”的。它不能从根本上去考虑学生学习的意义所在,致使许多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根据以上情况,中职学校及其教师应该把更多的“爱”带给学生、洒向学生,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应给予他们更多地关心和爱护,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懂得尊重学生的选择,保护学生的隐私,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有感情、有责任、有智慧”且能“独立思考、个性思维、懂得冷暖”的人。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师自己应当树立正确的人文精神和教育观念。
二、对中职语文“人文回归教育”的简要性探究
教无定法,确有章法。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发展等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断反思,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人文性教育”实践,以切实体现学科活动的价值、内涵和意义。
(一)在多元化活动中回归人文教育
对于学生群体而言,学校本来就是“家外之家”,他们一年四季在学校的日子多于在家时间。从某个角度来说,学校是学生赖以健康成长的社会“大家庭”,而生活就是一本活生生的教材,包含了很多语文知识和做人道理。哲学上有一句话,叫“文化来源于生活,取之于生活,文化也是潜移默化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能够给学生带来很多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这才是社会生活中的“全部”。正因为如此,语文老师在组织学生各类活动的时候,让他们多出去参观有价值的展览,带他们感受世界的人文气息,参加各种讲座,多听听别人带来的精彩世界,观看各种公益性且有价值的影视。在此基础上,把这些活动中有关的人文精神整理好,并在课堂上分享给学生,以便于他们更好地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共享,并在讨论后得到启发。老师尤其要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人文精神,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出发,实事求是地做事情,从人性出发,挖掘人性的优点,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提升人文价值,让语文教学发挥“人性培养”的作用。
(二)善于提升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
老师是“传道、守业,解惑”的责任者,他们是“教书育人”的导师,是传播并弘扬人类历史文明的专职人员。所以说,教师的形象和人格会对学生产生不容忽视且无可替代的影响。老师不仅仅是一类个体,从某种程度上讲,更是一种形象、一种力量,他们带给学生的作用很大、影响很大。这就需要教师在各个层面都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首先对于学习上的需求,尽可能做到学生需要什么就能给予什么。满足学生在知识上的一切渴望。其次,语文教师应该发扬民主的讲课模式,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不能一次性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发扬民主,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看到同学在学习而自己是被动的,必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多阅读课外书籍,丰富自己阅历,适当地在网上观阅一些文章,不断提高人文知识程度,使学生确立学习上的主体意识。
(三)创立特定情景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众所周知,语文教育包含的知识很广泛,有许许多多的故事掺杂其中,而中职教育也担任着学生对语文教学“审美情趣”的重责。例如,在教学课外阅读《西游记》内容时,教师可为学生创设或引入某种情景,让他们自由快乐地进行讨论。这部著作相信每位同学不会感觉到陌生,它可以引发很多人的内心感想。假设如下: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下,而唐僧没在那里出现的话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唐僧还能顺利地取到真经吗?这种问题情景的假设并提出,学生们不用扬鞭自奋蹄,可以有效激发他们的無尽想象。这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可这其中包含的道理却有很多。记得著作中有一段——唐僧等人遇到了强盗,孙悟空把这群人都给杀害,遭到了师傅的处罚——把他赶走了。在这个情景中,可以让学生探讨师傅和悟空的做法谁对谁错?其实,每个人都有对也有错,在这也体现了人性的优点和弱点,如不杀害他们,那么苦的就是自己;可杀害了他们,又违背了师傅意愿。所以说,往往一些小的情景可以看出大的道理。让学生把这种感受带到生活中究竟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呢?有利于他们能够仔细体会寓意和道理。
(四)让教材亮点去点燃学生“三观”
“语文教材就是个例子。”在这些经典性或经随性语篇内容中,往往蕴藏着极具“正能量”影响的“其人其事”。在中职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善于以上述因素为抓手,通过各类途径和方式,把其人其事的“积极性”因素传递给学生,以此启发并引导他们——每个人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困难、挫折、荆棘、困惑”,只要勇往直前、永不放弃,就会在人生之旅中越走远宽、越走越远。教材中这些例子是很多的。比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即使知道自己没有那么大的力气也要尝试一下,勇于去突破自己,失败了可以重来,就怕自己迈不出那一步。所以,老师应该“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敢于并善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圈”,积极有效地尝试第一步,永不言败,永不放弃。
三、结束语
在中职语文学科活动中,“回归人文教育”显得既十分必要又非常重要。“人文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也是越来越明显。有鉴于此,我们要善于通过必不可少的“人文教育”,帮助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引领他们不断地走向更高、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王佳,李翠芳,刘训平.中职教育渗透人文素养的艺术[J].科教文汇,2019(04).
[2]杨金萍,杜红艳.中职语文学科教学中应加强人文教育[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9(18).
[3]刘蓉,刘慧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