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活之壤 滋养德育之根

2021-04-06刘菁

文理导航 2021年7期
关键词:德育初中语文生活

刘菁

【摘 要】生活的土壤是培育德育的源泉。而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德育教育的关键阶段,尤其是价值观塑造方面,更是德育教育中的重中之重。鉴于此本文以语文课堂德育方面的价值观塑造为例,将其与生活资源结合起来探究,通过分析生活资源对初中语文课堂中的价值观塑造的重要性、当前初中语文课堂中价值观塑造现状、生活资源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价值观塑造中的应用对策旨在助力学生的价值观塑造。

【关键词】生活;德育;初中语文;价值观塑造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德育教育内容。如家国情怀、感悟生命、正视人性等,这些德育教育内容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促进意义和价值。而在开展价值观塑造方面,生活资源为开展这些德育教育,提升这些德育教育水平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和基础。

一、生活资源对初中语文课堂中的价值观塑造的重要性

陶行知有言:生活即教育。生活资源一方面对于学生而言是十分熟悉的情境,而价值观塑造相对比较抽象,如若将语文教材中的价值观塑造与生活结合起来,则能够深化学生的认知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内化,最终塑造和端正学生的价值观。另一方面生活为学生价值观的塑造提供了广阔的实践空间,在生活实践中,学生的价值观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将生活资源应用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价值观塑造方面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二、当前初中语文课堂中价值观塑造现状

价值观塑造是新课改对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对价值观的渗透也相当重视,并在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实践,学生从中受益良多。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依然有不少教师在塑造价值观方面存在困境。如学生对价值观理解不够深入、学生对价值观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成效不佳等, 这些是目前语文课堂中的价值观塑造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何探究价值观塑造的高效方法成为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任务。

三、生活资源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价值观塑造中的应用对策

(一)立足教材内容,促成合理教育契机

生活资源如同大海一般烟波浩渺,同时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经典课文素材中都包含价值观塑造的知识内容。为此教师就可以结合具体的课文素材,从中提取价值观教育精华,并将其与相应的生活资源结合起来,以促进价值观塑造教育契机。在提取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在教材内容、价值观塑造、生活资源三者之间寻求最佳的契合点,做到合理得当、恰如其分。

例如在初中语文教材《散步》中,从价值观塑造的角度,本课旨在引导学生体验并养成尊老爱幼、珍视亲情的情感。这种情感体验对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在常态化的生活情境中,学生就可以体会到,同时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也都在不断的深化对这些情感的印象。为此教师在讲授中就可以围绕教材内容特点来寻求学生对该情感关注和体验的契机。如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就可以通过互动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如同学们,母爱、父爱、爷爷奶奶的慈爱、亲情的温暖是我们成长中的养分和力量,你们对此有没有哪些印象深刻的生活小事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呢?随即学生开始回忆生活中的亲情,并从事件的归纳中深化对情感的再认知。

(二)设定德育目标,深挖生活资源价值

明确的德育目标就像黑夜里的明灯,为初中语文课堂中价值观塑造挖掘生活资源指明方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选取生活资源时,一定要首先把握德育目标,以目标为导向来有目的、有规划的选择和挖掘相关联的生活资源,最终实现生活资源价值,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去感知教材中的家国情怀、人性审视、生命体验等价值观。

例如在初中语文教材《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旨在引导学生去感受王选无私奉献、专注科研、忠于梦想和国家的精神,从中体验高洁的家国情怀。基于这一视角,教师就可以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如疫情期间医务工作者、警察、社区工作者、科学家、军人等,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在国家危急时刻做出抉择、坚守使命、忠于国家的奉献精神也同样体现的是一种家国情怀。由此,在讲授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其结合起来,以深化学生对这些价值观素养的体验和感知,并促发了他们在自己的人生理想树立或者大是大非方面做出自己的选择。

(三)定位学生需求,寻求合适生活素材

新课改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对象,教师要关注学生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新课改精神要义,在选取教材中,教师一定关注学生需求,综合评估学生现状,分析学生在教学中的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寻求合适的生活素材,以增进学生的参与兴趣,满足价值观塑造的应然需求。在定位学生需求方面,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沟通与互动来征询班级学生的意见,另一方面可以根据 日常教学观察和经验来探查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例如在初中语文教材《鱼我所欲也》是一部国学经典篇章,从价值观的角度来看,本文旨在引导学生感知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为深化学生的感知,引导学生体验该价值观,教师就可以定位学生需求。如:同学们,孟子有云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那么你们生活中一定也有面对鱼和熊掌选择的经历,那么你们认为鱼和熊掌是否可以兼得?学生为此展开激烈讨论,有学生认为可以兼得,也有学生认为不可以兼得。顺势,教师就可以发挥教育机智,引导他们结合生活经历,组织一场小型辩论会,就鱼和熊掌是否可以兼得来进行辨析。通过这样的生活素材与课堂结合,学生对其中的价值观感知得到深化。

(四)设计生活作业,深化学生价值观实践

生活化作业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了深入感知价值观的机会,同时激发学生在生活场景中去践行价值观的机会。因此教师要重视生活作业的设计。首先,将语文教材中富含价值观塑造作用的内容加以提炼和整合;其次,结合学生的现状,价值观塑造的内容与作业结合起来,确保作业设计的可行性。最后,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生活实践作业进行监管和跟进,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施困境,指导学生顺利完成价值观的生活实践。

例如在初中语文教材《老王》一课中,基于价值观塑造层面而言,就是通过杨绛笔下的“普通人物”老王形象的刻画,引导学生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类似“老王”的形象在生活中、学生的身边也有很多,他们是善良的人,但在生活的巨浪下正承受着不幸,在我们看来,他们既是我们的同类,也是弱者。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帮助弱者方面有很大的积极性。为此,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去福利院、养老院慰问或帮助的实践活动,或者为收垃圾、买菜的贫苦老人送爱心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有大有小,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去完成。同时,在作业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照片、视频的形式发送给老师,如果学生在实施中有问题,比如以什么样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爱心、如何与被帮助者进行交流,学生可以借助于电话、微信联系老师,老师给予及时的指导。在完成实践活动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出总结或写感想,从真真切切的实践中去深入感知爱心和同情心,实现学生价值观的升华。

四、结束语

综上而言,语文是开展学生价值观塑造的重要学科,而将其与生活资源结合起来能够有效提高价值观塑造效果。因此语文教师在塑造价值观的过程中,需要关注生活资源,通过立足教材内容以促成合理教育契机,设定德育目标以深挖生活资源价值,定位学生需求以寻求合适生活素材,设计生活作业以深化学生价值观实践,总之,借助多元化的方法來促进生活资源在初中语文课堂价值观塑造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塑造端正的人生观。

【参考文献】

[1]崔国平.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吉林教育,2020(13):32.

[2]赵梅.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9(07):265.

猜你喜欢

德育初中语文生活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