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2021-04-06岳岩

参花(下) 2021年2期
关键词:教学现状小学体育对策

摘要:就打造小学生健康体质而言,小学体育担负着重要的教育使命,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此,小学体育教学深受社会各界和学校的关注与重视。本文主要探讨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多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创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深化素质教育,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促进青少年体质的增强。

关键词:小学体育 教学现状 对策

当前,青少年普遍缺乏体育锻炼,从而出现体质下降的现象。对此,关注青少年体质健康成为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和亟须解决的问题。小学体育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与提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過,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因此,完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成为未来教育教学的一个重点。

一、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一)教学理念落后

一直以来,为追求升学率和学生的成绩,我国小学体育普遍存在“重文化课、轻体育课”的现象,这种思想根深蒂固,不仅学校、教师对体育教学不重视,部分家长和学生自身对小学体育的认识也较为片面。在教学中,相较于其他课程,体育课的课时较少,特别是随着年级的增长,体育课时往往被其他文化课占用,大大缩减了体育锻炼的机会,这违背了小学体育教学的初衷。同时,日常家长谈论或者对小学生辅导最多的便是文化课,关于体育课的知识很少涉及,正是受到教师和家长及外界环境的影响,小学生在潜意识里产生体育无用的认知,形成文化课至上的学习观念。

(二)教学模式单一

一方面,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因为学校的不重视,部分教师并没有精心策划和准备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因而导致小学体育教学缺少系统性和科学性,不利于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大多关注竞技体育的训练和学习,强调学生的重复性锻炼。这种教学方式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且与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意志力的目标相悖,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此外,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教学多使用极其单一性的示范型教学方法,学生只是机械性地模仿学习,这种教学理念导致体育教学失去生动性和趣味性。再加上教师教学缺少组织性,只让学生自由活动,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程内容单一

小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知不全面,日常参加体育锻炼多凭借个人兴趣来判定。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课程内容只有跑步、跳高、体操、跳绳等较为单一的体能训练,枯燥乏味的体育内容也不容易激发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四)教学资源不足

一方面,多数小学的体育场地有限。例如,一些小学根本没有足球场地或者场地有限,场地不足限制了学生活动空间和器材的有效利用。学校并没有重视体育场地的建设,而是将资金用于其他方面的建设。另一方面,小学体育器材缺乏统一标准,体育设施不是简陋就是过于竞技化,一些健身器械没有充分考虑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不仅不利于小学生的使用,还会让他们对体育锻炼产生抵触情绪。

(五)教师缺乏创新力

小学体育教学课程并不具备较强的理论性,所以教师无须提前备课,这就导致教师教学懒散,往往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并不重视教学质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也多采用固定的模式,缺少创新性,不能很好地带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教学中强制学生对体育动作的反复练习,极易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另外,小学体育教师素养层次不一,部分教师并没有系统地学习体育专业课,不具备教学所需的专业知识,一些示范环节由于示范不标准,也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小学体育教学中多采用系统性教学方法,教师往往忽略教学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小学体育教学的优化对策

(一)树立全新的体育教学理念

首先,小学体育教学应当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让学校、教师和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更加认真地对待体育教学,并加大投资力度构建小学体育教学体系,积极加强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

其次,政府及相关教育部门应全面贯彻和落实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运用先进的素质教育理念,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和限制。相关部门应强化对小学体育教学的监管力度,督促学校全面落实和发展素质教育,革新传统教学目标,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再次,教师、家长应充分认识到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再将文化课成绩作为教学第一目标,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认识到体育学习的重要性,促进实现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最后,小学体育教学还应当从班级立场出发,营造全民运动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运动的魅力和重要性。

(二)培养小学生浓厚的体育运动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体育教学应当基于小学生的特点,充分调动他们学习和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在教学中要增加小学体育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游戏化教学模式,以游戏为载体凸显教学的趣味性,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以篮球教学为例,如果只依靠教师的示范、讲解,很难激发小学生的兴趣,而且这种机械性的教学方式甚至会让他们产生抵触情绪。对此,教师可对基本动作进行讲解,再将小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利用具有竞技性特色的游戏开展体育教学。

小学生通过分小组的形式进行对抗,要求学生快速带球穿越障碍,保证球不脱手,对完成任务较快、较好的队伍给予奖励,对落败的队伍进行适当的惩罚,以督促学生不断规范运球姿势和动作,达到体育教学的目标。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在具有竞争性的体育项目中增加趣味性的游戏,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训练与学习之中。

此外,家长也要注重培养和挖掘学生的体育兴趣,鼓励学生养成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习惯。而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兴趣对体育运动进行指导,最大限度地释放学生的运动潜能。

(三)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除了增加体育游戏外,还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分层次小组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此外,学校和教师还应当积极利用体育比赛、带学生参加户外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

(四)丰富小学体育教学内容

为了促使小学生得到全面的体育锻炼,关于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应当兼顾健身性、科学性、趣味性、灵活性及可行性的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才能确保增强小学生的体质。

小学体育教学应当严格规范学生的身体姿态,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并加强反应能力和协调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身体更加均衡地发展。同时,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计划,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才符合小学生的身体情况,确保体质达到最佳水平。

此外,教师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之上,根据学生情况选择具有灵活性的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跑步、跳高这些单一的训练,要将枯燥的体育锻炼内容以富有趣味性的游戏形式呈现,促进理论知识与运动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技能。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要注重安全性,根据学生的喜好制订体育项目,让学生快乐地进行体育锻炼,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五)加大对体育教学资源的投入

学校要加强教学资源的投入,大力购买和添置体育设施,充分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由于学校往往不具备购买体育设施的经济实力,相关部门在教育资金方面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关注。可通过社会集资的方式改善体育设施简陋的现状,为学生创建良好的体育平台,保证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六)强化构建师资队伍,定期考核和培训

一方面,基于小学体育教学师资队伍匮乏的现状,学校应当加强招聘力度,积极构建体育教师队伍,提高小学体育教师的整体素养。积极利用寒假、暑假时间对教师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要对体育教师定期考核,实行统一的管理标准,严格规范教学内容,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帮助拓宽教师的教育视野,培养他们的教育创新思维,为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性发展注入动力。

三、结语

为全面保障和实现小学体育教学强身健体的教学目标,必须对教育内容、教学方法、资金投入及师资队伍等方面加以重视。本文探讨了当前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并从教学实际出发提出解决对策,以促进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体育训练中,提高自身身体素质。

(作者簡介:岳岩,男,琼台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教学现状小学体育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