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二本院校本科生导师制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2021-04-06王倩廖永翠闫成花万红娇马广强
王倩 廖永翠 闫成花 万红娇 马广强
摘 要:目的:探讨全国普通本科院校特别是中医药院校学生对学业导师的执行情况与专业需求。方法:问卷星设计调查问卷,以省级精品网络慕课课程平台为基础,调查全国所有使用本课程学习的学生。结果:参与调查的学生603人,来自全国各地医药院校,其中77%的学生为二本学生,96%的学生为大一、大二学生。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87.4%)认为自己需要一个学业导师,70%以上的学生需要导师一周交流一次;99%的学生认为在专业学习和考研相关方面需要导师的专业指导,99%的同学希望获得就业与未来规划方面的指导。结论:绝大多数普通本科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需要专业指导教师,“全程导师制”在普通二本院校的施行非常必要。
关键词:普通二本院校;全程导师制;中医药院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指出,要树立全面发展观念,鼓励个性发展,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要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1]。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江西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于2015年成立了生物工程专业委员会,对我院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进行“全程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所谓“导师制”,最早是牛津大学对入学年龄偏小,不易管理的学生配备了以监督、管理为主要职责的导师,最初的导师相当于监护人[2,3]。2010年以来,很多高校开始实行“专业导师制”或者本科生“全程导师制”[4,5]。但由于“导师制”在普通高校实施时间较短以及经验的缺乏,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导师制实施平台等保障条件不到位、导师制贯穿不彻底等,最终使得导师制流于形式,导致导师制的实施未达到应有的效果。
一、研究方法
为了了解我国普通本科院校“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施行情况,本团队于2020年上半年,基于江西省网络精品公开课《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慕课教学平台,对全国选修这门课的全国171所普通高等医学或药学院校603名本科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方法:通过问卷星设立调查问卷,通过慕课课程群发布问卷进行调查,主要调查普通二本院校导师制推行情况以及学生对导师的需求情况。
二、调查结果
(一)学生来源情况(见图1):
首先,我们对学生的问卷发布地点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来自全国29个省,62%的学生来自江西;对学生的所在院校进行调查发现,76.78%(463/603)的学生来自普通二本院校,其余学生来自高职院校,只有3名学生来自985/211院校。
(二)学生专业年级等信息(见图2)
约65%的同学为大二学生,32%的学生为大一学生,总计96%的学生为大一、大二的学生;性别女生约为男生的3倍(3:1);81%的受访同学来自医学院校。
(三)学生对导师的需求情况调查(见图3):
绝大多数学生(87.4%)的学生认为自己需要一个学业导师,只有12.6%的学生认为自己不需要导师(3-A)。对于学生不需要导师的原因,约70%学生给出的原因是关系不熟,35%的学生认为有代沟,另有36%的学生认为没有合适话题;也有55%的同学认为自己性格原因;有31%学生认为自己遇到问题时想和导师谈心,有60%学生会看情况和导师谈心,只有不到10%的同学不会和老师谈心(图3-B)。
(四)学生希望和导师沟通的频率与方式(见图5):
約70%的学生认为一周1次,一个月1-3次是比较合适的,有约18%的同学认为应该多于一周1次。与导师见面方式上,31%学生认为应该在班级会面较好,50%的同学认为私下见面较好;在交流方式选择上,75%学生认为线下交流较好。
(五)对于需要导师的同学,希望获得导师哪些方面的指导(见图6):
有99%的同学希望得到课程和专业相关内容的指导;98%的同学希望获得科研、竞赛相关实践活动的指导;90%的学生希望能跟随职业医生在医院见习;另外99%的同学希望获得就业与未来规划方面的指导;只有50%的同学希望获得生活中心理、情感、思想等方面的指导,有39%的学生不希望在这方面得到指导。
(六)现阶段导师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图7)
大多数学生(67%)认为现阶段导师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学生与导师交流不积极;也有48%的学生认为导师太忙,与学生交流不够;另有46%的学生认为学生与导师交流存在障碍,导师不能提供有效指导。
三、调查结果讨论
“全程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生本科四年全过程进行循序渐进的科学指导;对学生学习、生活、职业、思想等进行全方位引导,注重因材施教、人本关爱,让学生在导师的关怀与指导下不断成长进步,为学生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做到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3,6]。通过问卷星对普通医学高等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603名学生,来自除青海和西藏以外的全国所有省份;四分之三以上来自普通二本医学院校,其中81% 的学生为医学专业学生;这说明本次调查具有一定的覆盖面,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绝大多数医学本科生(87.4%)认为在大学期间需要导师的指导,只有不到15%的同学认为自己大学期间不需要导师,这说明在大学期间实行“全程导师制”是有一定的需求的,学生大学期间需要一个专业导师的指导,这进一步表面“全程导师制”在普通二本院校有很大的施行需求。
就学生大学期间指导需求来说,多数学生选择在就业指导和未来生活规划、课程相关学习内容和见习实习方面,都有超过60%的学生选择了这三方面。这表明普通二本医学院校学生对自己在大学期间的课程学习和专业未来规划方面都比较迷茫,需要专业导师对他们做出专业性的指导。反之,学生最不需要导师指导方面是生活中心理、情感、思想等方面,只有24%的同学认为自己这方面需要导师指导,这说明21世纪新时代的大学生对生活自由和思想自由非常向往,不希望导师干预他们的私生活。而就导师指导方式方法选择方面,多数学生认为一周一次、一个月2-3次比较合适,说明学生在大学期间需要别人理解,想和导师沟通自己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又希望和导师保持一定距离,有一定的私人空间。
就现阶段导师制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表明,66%以上的学生认为学生与导师沟通不积极,也有44%的学生认为导师太忙,没时间和他们沟通,这说明学生能理解导师很忙,把交流不积极的主要原因归咎于学生,有一定的自我剖析能力。也有学生认为大学生太多,老师太少,“全程导师制”可操作性不强;这是学生对“导师制”不完全了解导致的。教育部对大学的师生比例有要求,最好的北京大学师生比为1:6.2,最差的大学为1:29,没有一所大学师生比超过1:30;绝大多数大学师生比为1:15左右[7-9],这说明,“全程导师制”有在大学实行的人数比例基础,一个老师每年带3-5个本科生还是很正常的,大學四年,可以带20个学生左右。
四、结论
“全程导师制”在普通二本医学院校完全有实施的必要,一方面学生对导师有需求,需要得到专业和职业规划的指导,另一方面导师作为教师,教学科研任务繁重,需要学生帮忙做教学或科研秘书,分担一部分教学科研工作。通过“全程导师制”,一方面可以解决学生在大学生活、学习和工作规划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解决大学教师的实际问题,也响应了国家“以本为本”的国家号召。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J]. 评价与管理. 2010,8(03):1-17.
[2] 曹忻,张丽,周建业等. “导师制”在民族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的应用[J]. 教育现代化. 2020,7(47):5-7.
[3] 马福,宋涛. 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中本科生导师制的价值分析——基于牛津、剑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启示[J]. 未来与发展. 2020,44(08):90-92.
[4] 金迪,孙国超,尹剑等. 临床医学专业"5+3"一体化本科全程导师制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0,19(08):926-929.
[5] 杨仁树,王家臣,刘波等. 以本科生全程导师制为抓手提升“双一流”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质量[J]. 煤炭高等教育. 2018,36(02):1-5.
[6] 邓小龙,杨希祥,朱炳杰等. 国内外本科全程导师制实践研究与对比分析[J]. 大学教育. 2020(06):44-46.
[7] 高菲菲,吴志强,马洪林. 预防医学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效果评价体系构建的论析[J]. 继续医学教育. 2020,34(10):48-50.
[8] 贺知菲. 浅谈重庆市某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现状、问题与路径[J]. 青年与社会. 2019(17):91-92.
[9] 许敏,尹俊杰. 双一流高校创新本科生导师制实践过程研究[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12):39-41.
*通讯作者:1977年6月出生,汉族,山东梁山人,中共党员,微生物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病原微生物学研究。邮箱:20101002@jxutcm.edu.cn
★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教改项目(JXJG-20-12-3);江西省教育十三五教育规划课题(19YB156);江西中医药大学校级教改课题(jzyjg-2018-01)江西中医药大学校级教改课题(2018JXZYLXK-7);
(生命科学学院;江西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