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教学中渗透环境意识的策略研讨

2021-04-06邱海荣

艺术评鉴 2021年3期
关键词:美术教学渗透

邱海荣

摘要:美术教育属于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背景下美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将正确认识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结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在美术教学中尝试融入环境意识教育,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并且促进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的环境保护能力得到不断提升。本文对美术教学中环境意识的渗透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在渗透原则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环境意识渗透的策略,力求能为接下来的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美术教学  环境意识  渗透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3-0158-03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环境问题日渐凸显,国家对环境问题愈发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为确保环境保护工作能够科学稳定地开展,我国教育领域也开始加强环境意识教育,并将环境保护意識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使学生环境意识能够得到有效地培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尝试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积极探索环境意识教育,有效组织并实施美术与环境意识教育活动的开展,从多方面指导学生开展此类活动,确保能发挥美术教学的重要作用,使环境意识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能得到显著提升。

一、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环境意识教育的原则

在美术教学中要想充分发挥环境意识教育的作用,教师就要对教学原则进行明确,导正教学方向,使教学活动的开展能为提高学生的美学素养和环境意识服务,从而增强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对美术学习进行深入系统的探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美术教学中要想实现对环境意识教育的合理化渗透,就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首先,教学设计要突出学生主体性,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出发,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优化,确保能激发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兴趣,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挖掘学生身边的素材,联系生活,将环境意识教育合理化地渗透到美术教学中,做到真正联系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情况,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其次,在日常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将核心素养教育作为美术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从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角度探索环境意识和环保精神的合理化渗透,在向学生讲授美术知识的同时也能激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切实保障美术教学活动能高效有序地开展。

最后,要坚持开放化的思想,即在教学改革实践中要想对学生的环境意识加以培养,就不能让教学内容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还要注意探索课外教学活动,引入课外教学资源,在实践性、社会性的教学引导下,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环境知识,激活学生的环境意识,从而优化美术教学组织内容,实现预期的美术教学目标。

在美术教学改革中引入环境意识教育的内容,能有效地发挥美术教学的作用,逐步促进环境意识与教育的合理化渗透,丰富美术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实施多元化的教育指导,使学生美术核心素养能够得到高效化的培养。

二、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环境意识的主要策略

在认识到美术教学中渗透环境意识重要意义的基础上,要想真正发挥环境意识教育的作用,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水平和生态意识水平,在教育实践中就要把握美术教学中与环境教育相关的内容,积极探索,形成有效渗透环境教育的策略,确保能对学生提供积极有效的指导,提高美术教育质量,为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奠定基础。下面就结合美术教学具体内容,针对环境意识教育的合理化渗透进行系统分析:

(一)多媒体教学,教授环保知识

美术教学具有生动直观的特点,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向学生讲授与美术学科相关的知识内容,能丰富学生的美术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美学素养,从而使学生美学素养得到提升。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积极探索多媒体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更好地辅助教学,能更加直观形象的向学生展示美术学科的教学内容,增强课程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引导学生对美术知识进行系统的探究,使学生主动针对美术知识内容中涉及到的环保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达到向学生传授环保意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环保艺术修养,使学生逐步萌发环境意识。

如在美术教学中为了能向学生传授“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的价值理念,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就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与本地区环境污染相关的照片,并将照片放置于多媒体视频上,让学生观看和分析。在诸多环境污染照片的作用下,学生对课堂知识产生了学习兴趣,并且对自己生活环境中居然存在如此多的污染产生震撼之情,甚至部分学生发现家庭周边环境中就存在明显的污染问题。在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后,教师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照片,结合照片内容自己绘制一幅关于宣传环境保护工作知识的宣传画,将“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的价值理念融入到绘画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的情况下,教师将环境意识教育与美术创作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在美术绘画训练中向学生讲解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和内容,能实现对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有效激活,从而保障美术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

(二)应用废弃物,开发教学资源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想将环境意识教育与美术教学活动进行有机融合,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环境方面的知识是不够的,要想让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明显的提高,在教学引导方面可以组织学生结合废旧材料的应用进行美术创作,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意识的训练和动手实践训练的基础上,也能将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识渗透到课堂中,使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得到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得到提高,从而能循序渐进地实现预期教学目标,为学生能多元系统地学习美术知识奠定坚实基础。

例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将“巧妙应用身边的废旧材料”作为美术教学活动的主题,引导学生对不同废旧材料的创作方向进行分析,先结合美术知识完成对创作方向的有效设计,然后选取不同类型的废旧材料,采用弯曲、黏贴、撕碎等不同的手法完成对艺术品或者实用物品的制作,提高废旧材料的再利用率,并使学生养成发现美的眼睛,能从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入手发现美、创造美,还能进一步提升美术教学中所需资源的重复利用率,使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优化。在这个基础上,学生从不同的侧面探索废弃物的改造和应用,不仅能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还能对学生的环保意识加以培养,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加以合理化的训练,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美术学习效果也会有所提升,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着相应的积极影响。

(三)主题化实践,引导学生创作

美术教学活动的核心是美术创作,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渗透环境意识教育,要注意将环境意识教育与美术创作实践引导相互融合,将环境意识教育融入到学生创作思路方面,从而借助主题化教育实践进一步提高美术教学活动的综合效果,保障美术教育整体质量,使环境意识教育能呈现出全新的发展状态。在教学指导环节,教师可以结合美术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与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美术创作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良好的教育平台,最大限度的挖掘美术教育的潜力,循序渐进提高环境意识教育的整体水平。

例如为了能更好的宣传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和内容,教师在美术创作教育实践中,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将“环保校园标识设计”作为教育主题,让学生围绕“环保校园标识设计”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个人对美学知识内容的理解以及对环保意识的了解融入到标识设计实践中,引导学生结合创作主题进行有效的创作,从而使環保主题的教育实践水平得到进一步优化。在具体对校园环保标识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把握学校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如将草坪环境保护作为核心,设计“你呵护我成长,我维护你健康”的宣传标语,而将学校环境保护作为核心,就要设计与“创建绿色学校美化学习环境”“追求绿色时尚,拥抱绿色生活”相关的环保标识,在设计环节逐步实现美术教育与环保教育的融合发展,促进教育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如此就能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环保主题创作,加深对美术设计和审美方面知识内容的理解,学生的环保意识也能得到相应的培养,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美术知识和环境知识的学习,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科学稳定的开展。

(四)开放化教学,优化审美鉴赏

对于美术教育而言,审美鉴赏教育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组织开展美术审美鉴赏教育,能激活学生对美的感受,从而在教学实践中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进行合理化的训练,增强教学组织效果。鉴于此,在教育实践中,为了促进审美鉴赏教学的高效化开展,教师就可以引入开放化教育思想,将“环境美的保护”作为主题,开展美术鉴赏教学,在丰富资源的作用下加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环境意识的培养,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热情,确保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在组织学生参与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典型的、趣味性的作品组织学生欣赏,使学生能在特殊的画作中对环保意识和审美情趣形成全新的认识。在具体教学引导环节中,教师可以尝试引入《这并不是胜利》画作作为欣赏作品,作品的主题是表示胜利的手势,但是整个手掌的五个手指用树干表示,其中代表小指、拇指和无名指的树干已经被砍伐了,仅仅留下了表示胜利的食指树干和中指树干。在黑色的且具有较强对比度的画面中,能明显感受到乱砍乱伐的弊端,也能对美术作品的创作情趣和审美情趣形成全新的理解。如此就能借助开放化教学实现对多种类型美术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对审美鉴赏教育进行全方位创新,从而对学生实施积极有效的教育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环境意识,实现预期美术教育环境意识培养的教学目标。

(五)社会化引导,落实户外写生

在美术教学中积极探索环保意识的培养,较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能对环保理念形成个性化的认识,从而对学生的环保宣传能力、环保认识能力进行强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为了能对学生的环保主题创作能力加以培养,有针对性的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在教育实践中就可以将环境保护作为主题,开展社会化教学,带领学生到自然界中观察当前本地区自然生态情况,从而激发学生的户外写生热情,使学生能将自己对自然的理解和感悟融入到美术创作中,表达真情实感,提升美术作品创作的整体质量。

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以“我眼中的自然界”为主题进行创作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学生的作品空洞乏味,教师就可以尝试将学生带入到自然界,一方面让学生观察得到良好生态保护的自然界状态,另一方面组织学生观察遭受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自然界状态,在强烈的对比中激发学生的环境意识,使学生能在创作中融入自己对环境的理解和感悟,丰富作品的主题思想。如此就能借助户外写生教学增强教学实践效果,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和审美表达能力也会有所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面推进学校美术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从环保意识方面入手,积极探索环境意识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合理化渗透,教师能将环境意识教育与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进行有效的融合,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式对学生实施积极有效的教育指导,帮助学生加强思想认识,掌握美术学习的要点,能自觉对环境工作进行分析,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为有效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曼琪.垃圾分类环保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2):109.

[2]张丹丹.废旧材料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有效利用探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01):159-160.

[3]王忠.美术教学中环境保护意识培养——评《环保意识培养方案》[J].环境工程,2019(11):211.

[4]刘毅飞.美术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评《中国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J].环境工程,2019(06):195.

[5]滕惠子.小学美术教学实施环境教育的方法[N].科学导报,2019-05-10(B02).

[6]郑文.融入环保教育的幼儿美术活动的行动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

[7]董晨杭.“变废为宝”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02):246.

[8]黄爱珍.汲取生活源泉,让美术活动回归[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8):281.

[9]阮伟.构建美术课堂教学的文化学习模式的实践与研究——美术教学与地方特色文化的结合[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7(10):122-123.

猜你喜欢

美术教学渗透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谈高中美术教学渗透健康审美意识之优化策略
简笔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