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音乐教学改革的研究

2021-04-06段金兰肖月明

艺术评鉴 2021年3期
关键词:音乐教学互联网+互联网

段金兰 肖月明

摘要:随着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等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音乐教学与各行业的融合愈发紧密。其中,“互联网+”音乐教学是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领域。音乐教学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与独特性,所以针对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与教学内容,高校应如何建立起“互联网+”背景下的音乐教学就成为当前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校音乐教学的现状与不足,逐步构建起“互联网+音乐教学数据库”的模式。通过划分高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明确音乐教学的教学路径,以此搭建互联网与音乐教学之间的通路,最终实现高校音乐教学的长期循环发展,并为其他学科与互联网的融合提供经验。

关键词:“互联网+”  音乐教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3-0133-04

“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平台、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在新领域创造一种新生态。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智能化、网络化等新兴科技发展领域正积极与各类产业结合,并逐步构建起智能化、网络化的新产业发展体系。其对产业的发展模式、运行体系甚至是行业理念都具有深远影响。其中“互联网+”理念已然成为当前各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并逐步被各个行业接受。而在教育领域,“互联网+教育”是当前各高等院校拓展教学阵地、探索教学新形势的新发展方向,其面对多样的教学场景和教学内容展现出了极强的适应性,并且也在逐步以教学数据为依托形成基于“移动终端的互联网+大数据”的高校教学发展体系。2019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其旨在通过对“互联网+”等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进而平衡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扩大教学领域。目前,我国各层次的教学主体都在积极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发展,寻找符合自身情况的教学方式,以此来补足自身教学短板,最终实现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高校艺术教育课程包括音乐鉴赏、影视鉴赏、美术鉴赏、艺术导论等,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和创造能力,并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关注学生的身心素质成长。其中音乐教学作为艺术教育中的重点部分,在高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对于音乐教育来说,我国的音乐教育总体可分为专业性的音乐教育和普适性的音乐教育,专业性的音乐教育主要针对从事音乐领域具体学习的专业化学生,主要分布于专业的音乐院校、艺术院校等。而普适性的音乐教育则广泛存在于各类各层级的高校教学体系中,其主要是将音乐作为教学的媒介与载体,从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理解能力,进而实现对高校学生的素质培养。2019年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文件指出,美育作为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其对大学生具有长期且深远的影响,所以注重高校的美育教学十分重要。

因此,伴随着“互联网+教学”在高校中的普及以及相关技术理念逐渐融入高校教学体系。高校的音乐教育已然成为了高校在素质教育发展计划中的重要阵地。而且近年来,数据化、智能化等新兴技术与理念涌入高校教学体系,而音乐教学虽有所改变,但其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方式的僵化、教学理念的滞后以及教学体系的不足等。所以,在“互聯网+教育”的大背景下,高校音乐教学应如何合理融合教学新体系、完善新理念、开拓新思路就成为当前高校音乐教学的重点关注方向,同时也是目前教育从业人员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现行情况下高校音乐教育现状及不足

(一)教学方式僵化

高校的素质教学在音乐教学领域主要体现在提升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欣赏能力与理解能力,进而为学生积累充足的文化底蕴与文化内涵。但是由于高校传统教学方式的长期固定性,导致高校无论是在音乐教学方面还是学生对于音乐教学的认识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传统思维,思想僵化,具体表现为:(1)教学方式的相对固定。在高校的音乐教学过程中,高校的主要教学方式主要以每学期的学分要求为指标进行定时定期的传统课程教学,同时辅以选修课程的网络课程教学。另外,高校还会通过举办各类文艺活动或晚会为高校营造音乐氛围,以期实现潜移默化的教学。(2)学生观念的相对固定。目前学生对待高校的素质教育,普遍存在不重视的现象,这是由于学生从初高中对素质教学的定势思维决定的。在初高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大部分学校都是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甚至还会出现“占课”现象,导致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后对待音乐教学的态度依旧与以往对待音乐教学的不重视态度一样,从而降低了自身素质教学的投入程度。(3)教学体系区分不明显。对于高校来说,音乐教学应当是循序渐进、由表及里、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但是由于学生的不重视以及相关教学体系的不完善,导致高校的音乐教学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学体系之间形成恶性循环。即学生的不重视导致教师的教学内容与质量因得不到反馈而难以提升,进而导致高校的教学体系与培养构架不能紧跟社会发展,最终导致在高校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每学期所学的知识没有比较明确的区分度,这也使得音乐教学很难有所进步。

(二)教学理念滞后

目前,高校音乐教学的具体过程主要是依靠高校的专业教师进行传授,而这些教师大多都是具有音乐专业背景的专业化人才。但是,在音乐教学上,基于音乐自身的特殊性,使得音乐教学很大程度上属于“隐形知识”范畴,这就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有较高的要求。而且,高校音乐教学的相关教师因其大部分都具有专业的音乐背景,导致其自身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方式,即音乐教师会将自己的学习过程与经验运用于自身的教学工作中,但其中存在的问题则是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属于专业化的艺术学习,而高校的艺术教学属于素质培养,二者存在一定的差距与区别,进而可能会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效果不明显的现象。

另外,音乐的发展具有非常强的时代性与时效性。随着时间的推进,人们对音乐的认识以及观念的改变,导致音乐的发展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所以在面对这样的音乐特性的时候,不同时期的学生也会表现出对不同音乐形式的兴趣与关注。但是在目前高校的音乐教学过程中,鲜有高校能够抓住音乐的时代特点进行音乐教学。大部分高校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而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他们对相关的音乐内容并没有相应的兴趣与共鸣,进而会导致学生对音乐教学产生不重视的情绪,影响最终的实践教学,也影响学生自身知识的获取。长此以往,高校的音乐教学就会出现教学内容与教学理念的滞后性,而且其还会在长期的固定模式中阻碍音乐教学的创新与进步。

二、互联网+背景下音乐教育模式创新

基于上述高校音乐教学现状与所存在的不足,我们可知,在高校的音乐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以及学生三方均存在些许问题,而且音乐教育不同于自然科学等学科,其很难直接带来经济效益或是明显的增强能力,且具体的作用在短期也很难体现,这导致在一定程度上高校难以准确认识音乐教育的本质,进而难以发挥其教学作用。所以在互联网+的教学数据基础上,如何调整高校音乐教学理念与教学体系,是当前“互联网+”时代音乐教学探索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互联网+“两方助力”教学方式

随着智能化时代的来临,高校的教学方式在互联网的帮助下也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互联网+教学”体系的发展过程中,目前各高校都已经广泛应用网络课程为学生的教学助力。如:高校结合自身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录制的教学课程、全国精英网络课程、名校名师录制的公共课程等多类别、多内容的网络课程。但是在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的教学课程中,高校如何建立起符合自身发展且具有自身特色的音乐教学课程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高校的音乐教学主体主要还是相关专业的教师。而在教学内容的确定等方面,则是由相关专业教师组成的教研小组通过研讨等方式进行决定。因此,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制定工作大部分都依靠于音乐专业的相关教师来完成。但是在互联网+背景下,由于教学资源数量巨大,而且随着音乐发展的时代性,使得仅仅依靠音乐专业的教师难以保证教学内容的质量,教师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消化大量的教学资源并筛选出符合高校自身的教学内容。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高校应当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利用数据化的信息以及专业化的人才帮助音乐专业教师进行学科建设与教学内容的确定。图1为互联网+“两方助力”的教学内容构建。

根据互联网+“两方助力”的教学内容构建路径,在教学内容的建设方面,随着互联网和音乐发展的时效性,高校与教师需要被看成是教学主体的两个方面,而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以教学方为界定的整体。在此基础上,高校作为从外界获取资源的主体,其可以通过专业的数据分析人员进行基于互联网的音乐课程筛选与甄别,从而将与自身学校特点相符、具有广泛认可度的相关课程内容引入。而高校的音乐专业教师需要通过对当前音乐发展特点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形式对已经筛选过的课程进行整合,最终制定出具有高校自身特点、符合学生思维的音乐教学内容。在上述过程中,对于音乐专业教师来说,需要其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对各类音乐形式的敏感性,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抓住音乐发展的时代性,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二)互联网+“三位一体”教学理念

近年来,网络课程的普及使得高校的音乐教学方式更加丰富,很多高校都在音乐教学的必修课与选修课当中增加了丰富的网络课程,以此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可选择的空间。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在高校教学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其不仅可以丰富更多的教学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其可以提升学生与教师、学生与高校之间的交互感,即高校、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有效的沟通,并针对不同的課程进行反馈与交流。基于上述情况,高校的音乐教学可以构建起互联网+“三位一体”的教学系统,以此来促进高校、教师和学生三方的协同,共同打造高效的音乐教学新模式。图2为互联网+“三位一体”教学系统。

在高校音乐教学的互联网+“三位一体”教学体系中,如果将高校音乐教学“两方助力”的教学内容归结为高校与教师的工作成果。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也是高校与教师工作的对象。所以基于互联网+“两方助力”的教学内容,高校音乐专业教师可以通过现有的音乐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拓展相关知识,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并根据不同阶段的学习制定合理的教学体系,以此来体现出教学内容的区分程度与阶段性。而在此期间,高校作为信息的汇集方,其可以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种种数据对学生的学习倾向与学习内容进行分析,并最终以数据汇总的形式将学生的学习数据传递给教师,以此来帮助教师更好的针对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进行相应的调整。对于学生来说,可供选择的学习内容十分丰富,也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其在学习过程中,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与学习,而包含于其中的相关数据也会反馈给高校与教师,以此帮助高校与教师更好地调整和完成教学任务。

(三)互联网+音乐教学数据库的建立

根据上述内容,我们可知,在“互联网+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随着教学内容与高校、教师、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明确,高校可以更加清晰准确的针对相关教学问题进行更加广泛的扩展,以适应音乐在社会发展中的多变性。同时还可以以当前主流音乐形式作为切入点帮助音乐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高校和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不同时期的主流音乐形式的教学资源。基于上述问题,高校的音乐教学可以建立起互联网+“音乐教学数据库”的教学模式。图3为互联网+“音乐教学数据库”教学模式。

如图3所示,互联网+“音乐教学数据库”是基于高校的教学资源、教师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建立的,其对各个时期、各个体系的音乐教学内容进行了汇总与整理,同时该数据库还包含各个时期各类学生的相关学习数据。通过数据库的建立,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反映的各类数据进行合理的教学调整与教学安排。而且高校在拓展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课程过程中,相关教学资源的流通路径也是从该数据库出发,并结合外界互联网的相关内容,通过移动终端展现给学生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不仅能够根据自身的发展与喜好进行自身的音乐学习,同时高校与教师也能够根据数据反馈合理建设教学内容与数据库。长此以往,高校的音乐教学就会形成从数据库出发,结合时代背景传递给学生的音乐教学路径。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学习完成后,相关的学习内容成果则又会反馈给高校与教师方,帮助其进行数据库的建立、调整与完善。以此形成有效的教学闭环,使高校的音乐教学在动态中紧跟时代走向,不断向前发展。

三、对于互联网+背景下音乐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一)注重音乐教师队伍建设

基于互联网+“音乐教学数据库”的教学模式,我们不难发现,随着互联网技术逐渐与高校的教育教学相融合,使得高校的音乐教学更具科技感,同时也对高校的各个方面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而在音乐教师团队的建设部分,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引入,在上述教学体系中,虽然高校帮助教师分担了一部分工作内容,但是这并没有减轻音乐教师的工作,甚至可以认为随着互联网技术与教学的结合,高校教师的工作已然从传统的教学工作形式转变为教学与信息处理相结合的工作形式。其需要音乐教师对教学数据有较强的敏感性,同时对音乐的时代特征有较好的转换性,即音乐教师能够将具有时代特性的音乐转化为高校音乐教学的教学内容。所以,在互联网+音乐教学的发展过程中,高校音乐教学队伍的建设需要更加专业的复合性人才,其不仅要有较强的音乐素养与知识储备,同时还需要具有对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以此来满足智能化、信息化的教学体系。

(二)数据安全需要高校着重关注

根据上述论证,互联网+“音乐教学数据库”的建立使得高校拥有了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数据,而且在信息传递路径的过程中,也会与外界的相关信息相结合,最终才会传递给学生,以供学生学习。在这个过程中,高校的学习数据与外界的相关信息进行了密切的融合,也就是說高校的信息数据库并非是一个完全密闭的数据库,因此在高校音乐教学数据库的发展过程中,教学资源的安全与学生学习反馈的信息都具有一定的安全危险。所以,在高校音乐教学数据库建立和发展的同时,着重关注高校音乐教学数据的信息安全,对数据库做好信息安全维护工作同样是高校在发展音乐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的一个方面。

四、结语

随着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逐渐融入高校的教学体系,高校的各个专业领域都在积极探索新的专业教学模式。而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学同样也在积极发展互联网+背景下的音乐教学模式。通过建立互联网+“音乐教学数据库”的形式,高校可以将教学内容、教学主客体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的界定,对教学路径进行详尽的分析。另外,通过对互联网+“音乐教学数据库”建立的相关环节的分析,也提出了未来高校在建设音乐教学领域需要注意的问题。但是,高校的音乐教学具有极强的独特性与时代性,所以针对不同的院校和不同的教学体系,各高校还需要抓住自身的特点,并以此为依托着重发展,以期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音乐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苏美妮.试论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艺术教育的现代转型[J].教育教学论坛,2019(22):65-67.

[2]马青兰.“互联网+”时代的艺术设计教育[J].戏剧之家,2019(34):196.

[3]李嘉妮.互联网技术在高校艺术教育创新中的应用途径[J].艺海,2019(06):120-121.

[4]张瑞智,张俊梅.2006—2016: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研究主题评述[J].现代大学教育,2016(03):85-94.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DB/OL].教育部网站,2018-05-01.

[6]李臻.“互联网+”背景下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转型[J].艺术评鉴,2020(02):65-67.

[7]任恺.“互联网+”思维下的音乐慕课与音乐教学创新[J].中国音乐,2018(03):144-149.

[8]孙刚.运用“互联网+”推广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可行性研究[J].音乐创作,2016(09):188-190.

猜你喜欢

音乐教学互联网+互联网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