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的撬动评价
2021-04-06谭嘉雯
谭嘉雯
【摘要】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在教学活动中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越来越重要。这样,小组合作学习逐渐成为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组织形式之一,它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参与意识和对学习的兴趣。但是小组合作更多的是生生之间的互动,加大了课堂评价难度,甚至无从入手。基于此,本文将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从评价主体与评价方式两大方面谈谈小组合作的评价策略。
【关键词】小组合作;评价策略;评价主体;评价形式
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成为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各个学科都在争相实行,以践行“关注学生发展”与“重视‘以学定教”的课改基本理念。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却存在较大的问题,例如小组流于形式化、表演化,课堂气氛活跃却缺乏真正的思考等,这不但无法促使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切实提高,而且小组合作讨论容易成为学生开小差的借口,根本没有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笔者认为教师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不及时以及方式不当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那如何才能让“评价”撬动小组合作模式,接下来将从评价主体与评价形式两大方面进行论述。
一、为撬动积蓄力量
在日常的课堂评价主体中,都是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评价较少,甚至被忽略。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更容易接受同伴的意见,而自我反思才是最为深刻的,所以不能忽略学生这一评价主体。在小组合作教学评价中应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
(一)教师指导性评价,为小组合作模式的完善明确方向
小学生自身评价能力不是太强,教师评价是否中肯,对学生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教师也应该根据标准,科学、客观地对学生小组合作的状况与效果进行评价。
对于合作表现优秀的小组,教师要及时表扬,还能让该小组进行经验分享或者模拟讨论,为其他小组树立榜样。
教师既要重视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又要重视对合作小组的评价,做到个体与集体的有机统一。对学生个体的评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的合作;对合作小组的评价便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合作小组的凝聚力,使他们认识到良好的团队合作对于取得成功的重要性。
此外,教师在评价过程要坚持“两及时,两不要”的原则,其中“两及时”就是指及时鼓励和及时纠错;“两不要”是指不要笼统、不要抽象,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发挥自身指导教学的作用,给学生提供学习目标和评价指标。
(二)学生设身处地评价,激发学生完善小组合作模式的动力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组内互评以及自我评价都让学生能够从同等高度上评价别人或者自己,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良性竞争,学生会更加投入到小组合作中去,成为学习的主人。
1.同伴评价,互相激励
学生互相评价时往往是站在同一个高度来看问题,学生们在评价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加深认识,甚至是对问题的理解上升一个层次,从而提高学生的比较和分析能力。这样更直接,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为使学生能够有据可依地对其他组员进行评价,设计组内互评表,让每个同学根据交流讨论、汇报展示环节中细则进行评分,在下课后,收集小组合作评价互评数据,选出“小组合作之星”。
2.自我评价,深刻反思
学生参考自评细则,根据一系列问题思考本次小组合作的状况,对自身的交流与合作情况进行评价,总结有益的经验,改进自身的不足。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发展中的人,不能忽视学生这一活动主体对自己和同学的评价,学生的角度与成人不同,有效的学生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不断地检查和调整,形成自我反思、自我调整的有效机制。
二、架好撬动的姿势
(一)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有利于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改进教与学活动终结性评价,关注学习结果,有利于对教学活动做出总结性的结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
教师在加强形成性评价的时候,注意收集积累,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自评的资料,可采用成长记录袋的方式对每一个学生的小组合作成长足迹收集。例如,学生或在本次小组讨论中提出一个关键性问题,引发全组人的思考,正确导向组员深入讨论,就应该把这一情况记录并放进成长记录袋中;又如该学生本性羞涩内向,但在本次讨论中甘于担当汇报展示角色,尽管不太完美,但对于学生自身来说是新的跨越,那也应该记录下来。
此外,还需要对学生日常参与小组合作的表现,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方式为主,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新的学习模式。例如,“你们小组分工明确,各尽其职,动作迅速,合作愉快,值得大家学习!”又如“你在本次汇报中,声音洪亮,自然大方,表达流利,老师跟你点个大大的赞”,这能让学生自己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能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
终结性评价在小组合作中,容易被忽略,因为小组合作容易被认为只是教学中的环节,但实际上小组合作更多的是教学模式,学生參与能力需要培养。因此教师根据各小组的发展情况,进行总结,定期给予小组成员阶段性的评价,并针对实际情况给予进一步的指导。刚推行小组合作模式的时候,建议每个月进行阶段性评价,对每一小组近期合作的状况与效果进行评价,有针对性指出某个小组或某个学生的不足,提出指导性意见。如此评价,针对性强,对提高学生合作能力起到指导性的作用。我们也可以采用描述性的语言进行小组总结,运用竞赛的形式反馈合作结果。多种反馈形式交叉进行,有机结合,使小组评价多样化,激发学生主动评价、积极参与的热情。
如此一来,既有对过程进行评价的形成性评价,又有对结果进行评价的终结性评价,才能发挥评价对小组合作效果的促进作用。
(二)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要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全面反映学生参与小组合作的状态及水平,评价方法除了能够在平时测试有所体现以外,还有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来对评价学生小组合作的表现,也能通过问卷调查、面谈讨论等各种方法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模式的适应度与存在的不足。例如根据教师评价表,学生互评表与互评表对学生合作表现进行定量评价,给予一定的等级或分数,对得分进行统计与分析,再根据多主体评价反馈的学生的亮点或不足之处进行相应的表扬以及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进行定性评价。
另外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可以使用成长记录袋、参与观察法、评语法等记录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亮点。以参与观察法为例,教师首先确定观察的小组(学生),明确观察的重点(是否积极参与合作,是否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是否发表个性化见解等),然后在观察中发现学生的进步之处,先要进行及时表扬,然后将其记录进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中,这些都能够充当代表性的事实客观描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进步。
美国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提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只有学生在评价中获取经验,才能更好地参与小组合作,适应小组合作模式,才能解决小组流于形式化、表演化,没有真正实效的问题。为此,要实现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与评价方式多样化,积蓄力量,架好姿势,才能撬动小组合作模式,使小组合作模式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夏开明.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思考[J].家长, 2019(033): 74+77.
[2] 米宗武.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J].新智慧,2020 (010):7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