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运输企业劳动定员定额管理研究
2021-04-06席宝敏伊超王秀元
文/席宝敏 伊超 王秀元
一、铁路运输企业劳动定员定额管理的内涵及现状
在新的经济形势背景下,企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进步,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人员有效组织管理,企业需要完善劳动定员定额管理制度和结构,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减少不必要的支出。目前,许多企业对劳动定员定额并不重视,以至于在制定和贯彻的思路和策略上存在很多误区,造成劳动定员定额优势无法凸显,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一)铁路运输企业劳动定员定额的内涵
劳动定员定额在许多企业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其宗旨为依托企业发展的相关原则,参照企业生产规模及相关需求,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劳动定员定额作为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推广铁路运输企业劳动研究和应用劳动定额管理办法,有助于提升绩效分配的合理性,实现科学合理生产。与此同时,铁路企业劳动定员定额还可以促进生产工艺流程优化,尤其是许多企业工作性质具有高度的连续性,为了实现劳动力结构优化,必须要通过定员定额工作合理配备各类人员数量、劳动强度和工作量,使企业和人岗匹配处于科学合理的范畴内。此外,合理定员定额还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科学的人员管理机制的支撑下,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优化升级企业人力资源系统,实现产出比例均衡,最终增加产量、销售收入和利润[1]。
(二)企业劳动定员定额管理现状分析
1.对劳动定员定额工作不够重视。许多企业为了追赶进度,对定额管理存在忽视心理,甚至默许并支持相关劳动定员定额工作的不合理改动。单从短期效益来看,可以获得暂时性的好处,但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最终导致定额人员工作积极性的下降,管理水平大打折扣。
2.定员定额管理机制不健全。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和竞争日益激烈,但在新的形势背景下,劳动定额管理方面缺乏创新,统计数据非常不完善,尤其是定额标准相对滞后,监督和考核制度与时代发展相背离,劳动定员定额工作整体水平停滞不前。
3.定员定额工作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目前,大多数企业对劳动定员定额工作认识不够,在定员定额管理工作中存在规范化不足,或者与劳动定员定额管理要求相背离。一些从事劳动定员定额工作的员工甚至没有相关专业的基础,也没有经过高效和权威性的培训,致使一线操作者产生不满,高低不一的业务水平对定员定额工作产生了巨大的阻力。长期以来,定额工作中定额人员理论基础薄弱,制定和修订工作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方式、方法陈旧单一。尤其是受限于业务繁重的影响,以及分配和激励机制不配套的因素,大多数企业劳动定员定额无法发挥其自身所蕴含的激励价值[2]。
二、铁路运输企业劳动定员标准
(一)劳动定员的定义
劳动定员指根据企业既定的产品方向和生产规模,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下,规定企业按一定素质标准应配备的各类人员的数量标准,它规定了一线生产人员与辅助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定员标准,是铁路运输企业在用人方面的最高限额。铁路劳动定员是指铁路企业进行运输生产或经营活动所需配备的人员数量标准。
(二)铁路运输企业定员标准研究背景
随着铁路运输企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生产工艺、生产装备、技术水平、劳动组织等情况发生重大变革,为使各单位新增用工制度更加科学、合理、有规可依,解决为什么增人、增什么人、增多少、怎么增等问题;解决分流安置工作的空间和渠道,解决哪里人多、多什么人、多多少人,哪里人少、少什么人、少多少人等问题;要解决如何建立精兵简政、规范高效的组织机构,如何进行人力资源配置,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等问题,要提供有效的人力资源保障,必须制定新的劳动定员标准[3]。
(三)铁路运输企业编制原则
1.坚持依法合规的原则
标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符合铁路安全规程和岗位标准作业流程相关要求。
2.坚持精干高效、效率优先的原则
标准要在现有生产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的基础上,不仅体现行业的先进水平和较高的劳动效率,且多数单位经过努力能够达到或超过。
3.坚持科学指标、易于操作的原则
编制铁路运输企业劳动定员标准,认真吸取国铁几十年来制定劳动定员标准的先进经验,创新工作思路,运用新方法和新举措,切实解决当前管理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难点,力求做到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4.坚持调查研究、多方论证的原则
在标准编制过程中,要征集多方资料,经过精心测算、现场调研、征求多方意见、反复论证后,力求标准符合客观现实和发展需求。
5.坚持对标一流、典型引导的原则
标准的制定积极采用对标和国铁对标的方法,寻找差距、研究改进、不断优化、循序渐进、分类完善。
(四)铁路企业定员标准编制方法
铁路运输企业是一个大型的联机,其输出的“产品”是货物和旅客的位移而产生的,是不能储存、不能调拨的无形产品。铁路企业点多线长,专业繁多,工种众多,协作关系紧密。按专业性质分,主要有车务、机务、工务、供电、电务、车辆等,与这对应关联的有100多个工种。针对铁路行业特点,需要把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编制标准的着力点,把效率指标作为定员标准的主要表现形式。
(五)定员标准分类、结构和表现形式
定员标准可大致分为两大类:一是生产人员定员标准,其中包括车务、机务、供电、工务、工务机械、电务、车辆等主要专业。其标准结构分为适用范围、人员范围、标准形式与水平、工作量换算系数等多个部分。在标准水平上设置为下线、上线、目标线三个档次(或基本标准、先进标准、目标线);二是基层单位行政管理(工程技术)、政治工作人员定员标准,包括基层单位机关和生产机构定员标准两大部分和细项,基层单位机关部门的设置分为机构名称、设置条件、职责范围、适用职名、定员标准等内容,其特点是力求统一性,概括地说明了部门的职责范围,划清部门之间的职责,尽量避免工作中扯皮推诿现象的发生。
(六)劳动定员标准内容
下面以国家能源集团铁路运输企业劳动定员标准内容为例,阐述铁路运输业生产人员定员标准。
1.标准水平与形式
(1)铁路运输企业机务部门的定员人员范围及机车乘务人员劳动定员标准如表1所示。
表1 机车乘务人员劳动定员的标准与水平形式
人员范围:从事内燃、电力机车(包括备用机车及租用机车)乘务生产岗位工作的从业人员,同时包括内燃、电力机车司机、学习司机、指导司机。
(2)中间站运转人员劳动定员标准如表2所示。
表2 中间站运转人员劳动定员表的标准与水平形式
人员范围:从事中间站运转生产岗位工作(不包括车站调车组人员)的从业人员,同时包括中间站的运转值班员、助理值班员、信号员以及从事扳道、车号、列尾等工作的人员。
2.劳动班制
轮班制按平均每昼夜实际工作时间和班工时标准确定劳动班制,如表3所示。
表3 轮班制职工每班工作时间标准
三、铁路运输企业劳动定额标准
(一)铁路企业定额标准编制方法
1.劳动定额标准制定主要采用技术测定法,部分采用统计分析法、类推比较法、经验估工法,反复对标验证,获取大量数据资料,形成劳动定额标准。
2.在作业项目、修程修制等方面,以铁路行业相关规章制度为主要依据,以设备状态达到相对稳定,作业人员技能水平达标、作业装备先进、大型机械化维修全部覆盖等为标准模型确定。
3.在正常检修范围内,直接生产人员劳动动态标准,不包括超过范围内的突出故障处理、应急救援及抢险、临时性工作等生产作业时间。
(二)劳动定额标准内容
以铁路运输企业劳动定额标准内容为例,阐述铁路运输业生产人员定额标准。
铁路运输企业工务部门的定额人员范围如表4所示。
表4 工务人员劳动定额标准的组织人数与劳动定额时间
人员范围:从事线路维修、巡道、检查监控工作的从业人员。包括线路工、钢轨探伤工等。
四、铁路运输企业劳动定员定额标准体系主要依据构建及定位
(一)劳动定员定额标准是铁路企业控制用工总量的主要依据
第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铁路企业需要从车间班组的实际作业流程与生产站段经营特点入手,完成生产组的确认,通过主要生产组的劳动生产率,确定每个生产组的人员定员,根据生产人员的定员数量,以占生产人员数量百分比的形式,确定非生产人员的定员数量。在此过程中,铁路企业需要对新设备、新工艺、网络布局的优化、劳动组织的优化充分考虑,以完成新的定员定额标准的构建。
第二,相关人员在定员定额操作过程中,要对各类写实数据、汇总统计资料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对劳动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明确并制定相应的措施。
第三,铁路企业定员定额工作需要结合行业发展方向,注重铁路企业的现实条件,进行多方位对标,进而在优化劳动组织的基础上,通过定员定额标准的不断提升,促进劳动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在铁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功能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随着国企“三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铁路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逐步向市场化的方向发展,铁路企业的创新创效、吸引民营资本等创新举措,给劳动定员定额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活力。经过多年的改革,现在已逐步形成了铁路运输组织决定生产组织、生产组织决定劳动组织、劳动组织决定劳动定额、劳动定额决定劳动定员的管理体制。因此,在劳动用工管理中,劳动定额作为衡量铁路企业劳动消耗的标准,既是铁路运输企业组织生产、组织分配、挖潜提效、增加效益的依据和手段,又是铁路企业建立以用工成本为核心的劳动用工调控机制,也是促进用工制度改革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
五、新形势下企业劳动定员定额管理工作优化对策
(一)转变管理者的观念
劳动定额定员管理工作兼具政策性与业务性的属性,而且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为此,管理者要积极转变观念,提升对企业生产结构与环节的认知,强化对劳动定员定额工作的投入,有效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具备实践操作的能力,成立与构建劳动定员定额管理组织,及时、合理地调整工作安排,为企业开发生产潜能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和帮助。
(二)健全劳动定员定额标准
企业要针对产业的生产现状,结合自身的实际条件,全面了解人力资源状况,健全相关的制度机制,规范劳动定员定额标准,制定出最合理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此外,在劳动环境条件、生产工作总量、员工作业水平、生产方式等方面,能针对工序与技能,落地实施生产经营和内部管理作用,确保劳动定额定员管理工作统一与和谐。
(三)贯彻定额定员管理标准
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应加强对定额定员的精细化管理,落实执行劳动定员定额工作,深入基层充分做好调研、核查,积极开展培训指导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定额定员管理标准。与此同时,加强定额定员工作的评估与反馈,做好单位定员工作确保各个部门应通力合作,制定统一评估与反馈的规范标准,防止企业滥用人力资源,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学、合理地调控定员定额管理模式,最终发挥劳动定额定员的优势,最大程度地促进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提升。
六、结语
劳动定员定额标准化是提升企业创新力和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也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铁路企业劳动定员定额管理在对铁路既有生产组织、运输组织、运输设备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生产过程工时消耗规律;在优化生产组织、劳动组织,规范工作程序和操作方法的基础上,研究形成铁路运输业劳动定员、定额相关标准。通过研究成果制定标准,有效解决了铁路运输企业生产过程“应使用什么样的劳动力、使用多少劳动力,劳动者应干多少活、干多少活、消耗多少工时”等问题,为运输企业科学组织生产、优化人员配备、贯彻按劳分配提供了重要标准依据,做到劳动有定额、用人有标准、效率有考核、分配有依据。
在新时代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历史时期,铁路运输企业劳动定额标准体系建设将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不断促进铁路企业解放生产力,最大程度地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