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管理在卫生监督工作发展中的作用探究
2021-04-04王海鹏
王海鹏
山东省泰安市卫生健康监督执法局,山东泰安 271000
卫生监督工作能够有效保障生活环境的清洁健康,关乎人们的身体健康[1]。现如今,各类环境、食品、饮用水等问题不断曝光,一些人对于卫生监督产生了质疑。传统的卫生监督方法多是专业人员进行抽查,效率较低,无法准确估计到每个人的卫生安全,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不利于提高卫生监督水平[2]。想要推动卫生监督工作进一步发展和运作,将公共卫生管理方法应用于卫生监督工作中十分重要。
1 卫生监督工作和公共卫生管理的基本概述
1.1 卫生监督工作的含义
卫生监督工作指的是卫生部门依照国家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维护我国的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保护人民的健康安全与相关权益,对于特定公民、法人与其他组织可以直接采用卫生行政执法行为[3]。卫生监督通常是检查卫生相关的标准、法规等实际执行情况,将不合格的典型找出来,给予相应的整改意见。科学有序开展卫生监督工作时确保我国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三聚氰胺”“地沟油”等卫生事故的发展严重威胁到了人民的安全,一些商家为了经济利益大量造假,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有效监督卫生状况能够为我国市场的平稳运行提供一定保障,还是还能加强对于医疗卫生安全等方面的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2 卫生监督工作的实施情况
卫生监督工作既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手段,同时也是保护环境的方法。当前,我国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大多是卫生监督管理执行机构,卫生监督分类则主要是对于食品卫生、劳动卫生、学校卫生、环境卫生等进行检查,确保这些事物或环境的卫生状况符合相关标准。卫生监督的范围涵盖了公用设施、医疗卫生设施等,实施严格把关。当前,我国在卫生监督工作中常采用传统监督,即预防性卫生监督与经常性卫生监督,此类监督方法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的监督效果,但是随着人们不断提升卫生方面的要求,此类监督方法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
1.3 公共卫生管理的内涵
公共卫生是一项重要的长期工作,旨在预防疾病、促进人民身心建立,其工作范畴涵盖食品卫生、控制传染等方面,其最基础的定义便是疾病预防、健康促进、健康保护[4]。我国十分重视公共卫生管理,一个地方的公共卫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当地的精神风貌与人们的整体素养。我国政府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是有着一定福利政策的、由政府实行的社会公益事业。公共卫生管理中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①以健康为导向,在社会中构建公共健康的目标体系,将已有资源用于实现共健康,规范约束公共卫生管理过程;②临床医学结合预防医学,关注人民需求与人群健康问题、生物医学和临床领域的发展,和公共卫生管理有着相同的目标;③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相互协作,公共卫生管理不仅是卫生部门的工作,还是社会的共同职责。
2 卫生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卫生监督职能不够明确
我国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关系到较多的管理部分,包括卫生监督部门、质检部门、工商部门、环保部门等管理部门,且这些管理部门间具有一定的职能交叉,政府制定管理政策时对于部分监督管理职责未曾进行明确划分,一些部门难以明确自身的管理责任,因此普遍存在多头执法的现象[5]。卫生监督职能不够明确不仅会导致部分工作职能无人承担,还会使得大量执法资源被浪费。一旦出现问题,因为卫生监督职能不够明确,很容易出现相互推诿的“扯头皮”现象。
2.2 卫生监督工作难以落实
我国卫生监督管理部门是事业单位,归属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所管辖。此种工作模式导致卫生监督工作的效率所有降低[6]。并且,卫生监督部门难以及时得到财政拨款方面的保障,卫生监督工作需要足够的经费,若是经费短缺,卫生监督部门在开展考核工作与人员管理工作时将会面临一定的困境。想要有效落实卫生监督工作,首先需要给予卫生监督部门人力、物力、资金、制度等方面的可靠保障,还应对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能进行划分,让每一个卫生监督人员了解到自己所拥有的权利与所承担的义务,明确掌握自身工作范围,这样才能有效落实卫生监督工作。
2.3 管理人员工作能力不足
目前,卫生监督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通常更为重视体现执法性,反而容易忽视管理技术的重要性。相关部门在选择一些管理人员时未对技术能力进行严格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也未对管理人员展开专业技术方面的培训,因此卫生监督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较低[7]。当管理人员没有较高的工作能力时,卫生监督工作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卫生监督管理人员不仅需要拥有一定的专业水平与职业能力,还需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卫生监督工作除保护环境外,还需注重人们的身心健康,维护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
2.4 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依照我国当前法律法规,单位办理相关卫生许可过程中,监管部门具有根据相应报告,实施针对性限制或是批准的权利[8]。然而实际上,卫生监督工作因为设施不够健全等原因在开展时未能实现高效、科学监督,从而降低卫生监督整体水平。因为职能体系不够清晰,一些管理人员开展工作时会遇到制度性障碍,没有健全的监管体系同样会影响卫生监督工作水平。
2.5 公共卫生重视程度不足
因为卫生监督工作缺位,部分城市存在卫生状况脏乱差的情况[9]。一些卫生监督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公共卫生管理的重要性,单纯认为维护公共卫生全凭民众自觉,这种思想需要加以纠正。认识到加强卫生监督重要性的管理人员在实践过程中可能因为缺少科学理念的指引,未能采用具有科学性与针对性的工作方法,难以提升整体监督管理的质量与效率。
3 卫生监督工作中公共卫生管理的实行原则
3.1 目的性原则
卫生监督工作是通过定期检查或抽查的方式对监督对象进行有效观察管理,寻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要求整改或行使执法权[10]。在开展卫生监督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明确进行公共卫生管理的目的,依据管理目标进行知识与技术层面的指导。明确公共卫生管理目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卫生监督工作有序进行。
3.2 可接受性原则
可接受性原则要求实施公共卫生管理的过程中确保管理的科学性、准确性与可行性,尽可能令管理对象自愿参与到管理的过程之中。开展公共卫生管理要采用科学可行的方法管理对象达到相关卫生要求合格,所以管理过程中需要注重可接受性原则[11]。当管理对象主观上接受行政指导时,不仅可以使得自身卫生要求达到标准,还能保证自身的利益。
3.3 自愿性原则
依照自愿性原则,管理对象可依照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是否认同管理时的指导行为,管理对象拥有一定的选择权利[12]。进行行政指导并非是向管理对象采取强制性措施,仅提供参考意见而已。自愿性原则十分重要,若是没有自愿性原则,管理对象很容易处于弱势地位,其权益也难以保障。
3.4 公开性原则
公开性原则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原则。因为公共卫生管理机关进行行政指导时具有较为明确的目的性,当前各类不平等现象会使得公共卫生管理单位进行行政指导的过程中容易侵犯到管理对象的权益[13]。公开性原则能够帮助公共卫生管理机关更为尊重管理对象,推动二者形成共识并开展协同工作。比如说,开餐饮店的商家需要接受卫生监督,若是没有公开性原则,一些没有职业道德的卫生监督人员可能故意对商家门店的卫生状况挑三拣四,影响其正常营业,损害商家的切实利益。确保公开性原则,可有效保护管理对象的权益,减少不公平之间的发生。
4 公共卫生管理在卫生监督工作发展中的作用
4.1 推动卫生监督工作顺应社会发展
卫生监督工作当前面临着许多困难,卫生监督人员需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才能推动卫生监督工作顺利实施[14]。公共卫生管理具有目的性原则、自愿性原则、公开性原则与可接受性原则,这些原则可以融入卫生监督工作中,弥补卫生监督工作的不足。卫生监督人员应明确监督目标,反思监督过程,尝试从监督对象的角度看待问题。在此过程中,能够展现公共卫生管理的可接受性原则,令卫生监督的工作对象可以自愿接受此形式,从而根据利己的角度接受管理的结果,有效提升卫生监督工作的质量与效率[15]。卫生监督工作中想要科学应用公共卫生管理,应当代入公共卫生管理的原则,明确定位卫生监督工作的职能。
4.2 促进卫生监督工作实现全面发展
执法人员的综合素养是决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影响着卫生监督工作能否长远发展。卫生监督的执法人员需要积极学习,努力提升专业素养。若是执法人员没有足够的专业素养,无法高质量完成卫生监督工作,优质的卫生监督执法队伍能够极大程度推动卫生监督工作的发展[16]。公共卫生管理可以尽可能为社会创造出和谐良好的环境。卫生监督工作可以将责任落实至具体的个人身上,合理划分工作责任,建立并完善工作监督制度及工作责任承担制度,督促卫生监督相关工作人员开展管理工作。若是管理工作中出现失误或其他问题,管理部门可以依照管理工作制度追究工作人员的责任,防止出现相互推诿等不良现象。
4.3 提升卫生监督工作各项管理方面
公共卫生管理能够对卫生监督的管理工作起到积极影响,可以提升卫生监督的工作效率,改进卫生监督的工作理念。公共卫生管理既能提高卫生监督的自身管理,又能提升卫生监督工作监管的部门管理。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可以对公共卫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统一管理,对于各区域的卫生状况有基本了解。公共卫生管理可实时监测并报告公共卫生的具体情况,若是出现重大应急事件可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可以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更大程度推动卫生监督工作的发展[17]。同时,卫生监督工作还需重视证后监督工作的开展,卫生监督部门不应处于被动的管理状态,而应当主动制定管理制度。
5 卫生监督工作中加强公共卫生管理的策略
5.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相关部门想提升卫生监督整体水平,首先需要健全现代卫生监督管理体系。在制度设计和职能配备方面,应做好顶层工作,建立立体化工作格局。尤其是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工作,关系到宣传教育、审批、处罚等多项环节,相关部门需要有效整合行政资源,增强综合监督管理效能,建立科学化监管体系。相关部门应当从制度、人才、体系等方面入手,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对于新型污染或是公共卫生环境问题,相关部门可引入先进检测设备,尽可能满足公共卫生实际需求,并且完善的公共卫生检测与处理设备能将工作人员由传统枯燥的工作中解放出来,用于其他工作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与层次性。完善的法律法规可为卫生监督工作提供重要支撑,又能使卫生监督工作变得更为科学化、规范化,给予卫生监督工作可靠的制度保障。
5.2 构建优质监督团队
如今我国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城市化进程日渐加快,公共卫生管理具备多样性与复杂性的特点,卫生监督工作面临着许多的挑战,相关工作人员也承担着一定的工作压力。在卫生监督实践中,相关部门要加强管理理念,提高重视程度,构建优质的监督工作队伍。当前的卫生监督工作中存在工作人员能力不足的问题,卫生监督部门需加强培训工作,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培训活动、举办座谈会等方式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社会在不断发展,公共卫生管理和卫生监督工作的现状同以往相比也发生了极大变化,一些工作人员工作思路较为保守、知识结构老旧,需要通过培训工作提升其综合监管能力。培训工作除专业技能外,还需包含思想道德素养、信息素养等内容,努力增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5.3 注重宣传引导作用
在卫生监督工作中,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经营性企业,重视引导性监管,提高群众的公共卫生意识,尤其是对于重点人群进行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工作质量。针对性、科学性的意识引导和教育能够实现科学监管目标,推动群众形成担当意识与责任意识。开展卫生监督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对于社会公众的引导宣传,卫生监督工作是一项管理工作,要求公众具备较强的环保意识和公德意识。卫生监督部门不仅需要注重监督检查,还需通过多种途径与载体,创新改进卫生宣传工作,积极引导社会工作主动参与至卫生监督管理过程中,提高公众代入感与参与度,增强综合治理能力。卫生监督部门应充分借助“两微一端”,即微信、微博与客户端,早日建立立体化、科学化的宣传格局。
5.4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网络技术已渗入我国社会各行业,推动各行各业的发展与变革,加强信息化管理可有效提升卫生监督工作质量。例如说卫生监督统计工作,在其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大量手工输入与手工汇总的统计工作。卫生监督统计工作有着数量庞大繁杂的统计样本,工作人员可以在卫生监督系统中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中创建统计系统,利用全员参与和全面覆盖的统计信息,提升统计信息的准确度与广度。卫生监督机构应当合理采用信息技术,通过规范化、信息化的方式提高工作质量。
6 总结
当前,我国的卫生监督工作仍然存在不足,体现在卫生监督职能不够明确、卫生监督工作难以落实、管理人员工作能力不足问题上,极大程度限制了卫生监督工作的有效性。社会发展至现阶段,人们对于卫生监督工作的要求日渐提升,卫生监督工作需要提升自身各项能力才能更好地为大众服务。公共卫生管理可以推动卫生监督工作顺应社会发展、促进卫生监督工作实现全面发展、提升卫生监督工作各项管理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促使卫生监督工作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