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健康人力资源配置在某大型活动保障中的应用分析与思考
2021-04-04谢姿
谢姿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北京 100034
人力资源在所有资源中属于最具活力、 最具潜能、最有创造力、最宝贵的资源,是世界各国、各行各业、各类组织实现其战略目标的基础性核心资源,而卫生事业肩负着保障卫生安全、预防控制疾病、促进人民健康的伟大使命, 故而卫生人力资源正是支撑卫生事业发展、实现卫生事业宏伟愿景的决定性力量[1]。 在当前的卫生事业单位中,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这一方面的概念和认识,仍然是以多年前的管理理念,无法根据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家的不断创新和更新人力资源管理行为[2]。 人力资源管理中一项基础且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完成人力资源配置。 人力资源配置是指在具体的组织或企业中,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化而实行的对组织或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3]。大型活动作为日常性活动,举办频率低,但因其国际性、政治性、经济性等特质,多具有参与人数多,涉及层面广,保障范围大,涉及专业丰富等特点[4]。医疗保障是大型活动保障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随着近年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要求,医疗保障任务需将原有的重点开展现场救治内容扩大范围,卫生防疫工作必须纳入医疗保障范畴。 作为临时组建的工作团队,医疗保障工作组为实现任务的圆满完成,需要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该文以2021 年7 月某大型文艺演出活动为例,该项活动为市政府牵头,属地管辖区负责全面落实,防疫医疗救治保障服务对象涉及多行业、多领域、多地区人员,因此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牵头组织防疫医疗专项保障工作组。活动筹备前期便开始进行卫生健康人力资源配置,随着正式演出的临近,面对诸多困难的情况下,卫生健康人力资源的配置不断进行调整,圆满完成疫情防控、医疗救治、病媒监测、卫生监督等各项任务,优异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组织领导到位,工作落实得力,归根结底还是人力资源的配置在活动保障中发挥出了极大作用。
1 该保障活动中卫生健康工作遇到的问题
卫生健康人力资源配置在大型活动保障中的实施不同于在医院或医疗机构进行人员配置时有充足的调研时间和完善周期,卫生健康行业接到活动保障任务往往时间紧迫,要实现时效性的配置目标,必须从所承担的保障任务内容及面临的困难或问题入手,掌握人力资源的整体需求量,及个体需求差异,采用内外部人力资源供给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准确完成人员配置。此大型活动保障中面临的具体问题总结如下。
①对来自全国各地数量庞大的演职人员群体开展疫情防控工作难度大该项演出活动为国家大型文艺演出,现场观演人员均需经过严格政审,演出既要保证表演展现出高水准,又要确保参演人员及辅助人员在疫情防控方面不出现任何问题。由于演职人员来自全国不同省市地区,且人数庞大、带队单位种类多样,在京暂住地域相对分散,每日频繁进出演出场馆,对防疫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针对不同情况提出专项防疫指导意见。 ②面临天气炎热、高空动作排练、人员集中管理易出现疾病交叉感染等诸多客观因素对医疗救治水平要求高该项活动的正式演出时间在六月底至七月初,医疗防疫从前期排练时开始保障,而排练阶段正值夏季高温酷暑,长时间的半室外演练,演员易出现中暑等情况,需要及时补充相关类药品。 为了呈现出恢弘的舞台效果,舞美设计出了一些高空动作需要演员反复排练,由此易出现外伤情况,需要做好充分的紧急救治及转诊准备。 此外,群众演员实行集中住宿管理,需要防止出现传染病的交叉感染情况,必须提前作出预判,给予专业的指导及应对预案。③对面积大、半开放式的演出场地进行病媒及卫生监测工作实施难度大该项活动的演出场馆属于半户外形式,曾经承接过国际性体育赛事,场馆内直饮水设施沿用至今,需要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水质检测, 检查输送管道是否符合卫生标准,并给予专业性指导意见,方便场馆有针对性地加以整改,同时要安排专业人员定期进行场馆内外部病媒监测,并防止蚊虫携带有害病菌传播。 ④场馆实施区域管控对保障团队的统筹协调能力要求高该项保障活动除场外服务保障以外,最重要的是需要驻场提供医疗防疫保障,而此项大型活动的安保等级很高,必须实施严密的人物同检标准,对于防疫物资和救治物品的运输都要经过严格审批,层层把关,人员的进出及车辆的出入更是需要公安特勤部门批准后方可凭证入内,这为及时施救及处理突发事件造成了不小的困难,需要保障团队充分考虑各方情况,安排专人负责做好统筹协调。
2 卫生健康人力资源在该活动中的配置
面临上述诸多困难, 在基本摸清保障任务量后,卫生健康保障团队逐渐厘清思路,尝试采用人力资源配置工作方式,在现有组织领导架构的基础上进行岗位设置延伸,在全面分析卫生健康行业人力资源普遍具有专业性强、严谨细致的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所要完成的保障任务内容,将保障周期划分成不同阶段,再分别进行工作内容划分,明确岗位职责,从人员岗位需求的角度出发,根据不同时期的管理要求进行卫生健康人力资源的配置。
2.1 不同排演阶段的人员配置
经多次讨论及反复研究, 保障工作组模拟保障情境,决定将服务内容前移,主动向相关部门索要次日排演计划, 并根据排演计划将保障工作按照单元彩排、集中合练、正式演出3 种形式有针对性地配置人员。 这3种形式所需的保障工作主要是以规模来进行划分。
①单元彩排时间短,演员来自于同一个团队,保障难度相对较易,场内定量人员3 千名左右,重点以排练的节目类型预判可能出现的现场救治内容并做好准备。比如,女演员偏多的节目排练,要考虑女生特殊生理期的需求安排内科医生待诊, 男演员偏多的节目排练,要重点安排外伤救治、骨科专业医生待诊。 ②集中合练是参与正式演出的所有演员均到场参加排练,演员群体相对复杂,既有主演,又有群演,涉及人员大于3 万名,要分类安排保障任务。 由于该演出任务涉密级别高,且出于防疫严控期,近300 名主要演员的随行医生均不能同行到场,这些主要演员有较高的社会影响力,对他们给予医疗防疫保障服务,不仅要求卫生健康专业人员具有精湛的专业技术, 还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站位和应变能力。 ③正式演出是保障难度最高的任务,不仅要保障全部演职及后勤安保人员,还要专门抽调力量为现场观众提供服务,演出当天涉及保障对象大于6 万名。 需要提前在现场合理区域安排医疗观察员, 设置医疗工作站,安排好施救场地,落实好转诊通道,布控好人员沟通渠道。
经过对3 种形式的分别实践可知,在为超过千人以上的活动提供保障时,卫生健康人力资源配置大致可按医、护、急救人员与保障对象的比例为2:2:6:1 000 进行合理匹配,基本可以满足医疗救治的需要。同时,要考虑保障活动的类型,以及保障对象年龄范围,合理配置比例内人力资源的单项比例,例如,此活动涉及的保障对象平均年龄在20 岁左右, 排演内容决定造成外伤的可能性偏大,因此,在配置医疗人员时,应充分考虑到以常规内科和骨伤外科专业为主,其他专业为辅来进行人员安排,急救人员着重提供担架转运及心肺复苏等方面保障。
2.2 不同管控标准的人员配置
由于防疫特殊时期,为确保活动万无一失,上级部门要求活动指挥部对全部演职及后勤保障人员按工作区域实施闭环、封闭管理,由于演职人员全部实行封闭管理,因此,所有直接接触演职人员的医疗保障人员也要实行封闭管理。 保障工作组安排市、 区两级疾控中心专业人员完成近20 项疫情防控分类指导意见, 对封闭、 闭环两种管理模式下的人员防疫提出了明确要求,医疗保障人力资源的设置在两种管理模式下采取不同安排。
①采取封闭管理中的医疗保障人员主要负责彩排、合练及正式演出全流程的救治保障任务,不仅要充分考虑到诊疗专业方向的选择, 还应考虑封闭后人员的管理。该项活动实施过程中有近80 名医、护和急救人员进入封闭管理区域,在配置中重点考虑以小组的形式分双班进行24 h 保障,做到了各岗位合理配置,不冗余的同时也有后补力量进行交叉保障准备。②采取闭环管理中的医疗保障人员主要作为日常彩排、合练的补充,同时负责场馆内后勤安保等人员的施救,并在正式演出当天保障观众的现场救治。 该项活动实施过程中,充分调集市属医院医疗资源,在不给各市属医院正常诊疗工作造成任何影响下, 安排各市属医院抽调医疗保障专业人员,在闭环模式下,轮流到场馆完成保障任务。各医院根据各自救治专长于正式演出当天,在保障工作组设置的16 个医疗工作站提供精准保障服务。
2.3 疫情防控全程的人员配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指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5]。 然而, 当前我国公共卫生行业人力资源存在总量不足、人员结构不合理、缺乏完善保障机制等问题[6],在防疫工作常态化形势下, 要完成此项大型活动的保障任务,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更需要合理精准地配置人员,确保落实到位。正式演出当天的疫情防控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前期准备阶段的防控是否精准到位。经反复讨论研究,防疫医疗保障工作组下设疫情防控小组负责具体实施防疫工作,组织架构分市区两个层级,从两级疾控中心抽调专业力量驻场,市级要求调配有实战经验的研究型人才8 名,重点负责撰写针对不同环节不同人群给予的疫情防控分类指导意见并监督落实,区级要求调配有经验的实践型人才10 名, 重点负责落实具体的采样及监测任务。 为确保各环节不出现防疫漏洞, 实行3 d进行一次入场前全员核酸检测,安排检测机构落实一线采样任务,协调场馆落实三道岗层层查验核酸结果有效期,同时,考虑到演员在集中区域封闭,为避免入场检测造成的人员聚集,另调集区属防疫人员按三天一次集中检测要求完成演员驻地检测任务。
3 卫生健康人力资源在大型活动医疗保障工作中应用的启示
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要结合实际状况,对人才的需求层次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7]。 卫生行业人力资源配置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应注重卫生人力资源专业素质的提升,形成完善的培训教育体系[8],而在大型活动医疗保障中的人力资源配置还需要考虑运用柔性化管理模式,柔性管理相对于传统管理更加具有灵活性,强调管理工作开展应当以“人”为中心,进而实施人性化的管理[9],这对于应对可变因素较多的保障性任务时,可以激发开展工作时的积极性,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1 多方调集区域医疗卫生机构人力资源保障力量
在保障大型活动中,卫生健康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尤为重要,当前防疫工作常态化形势下,还应充分考虑将疾控人员纳入今后保障人员范畴,同时,在对医疗保障人员进行配置时,要充分利用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资源。 信息技术经历了语言、文字、电报、无线电、电视、电话、电脑等一系列的革新与发展,并以多媒体信息融合的方式延伸到了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10]。 各医疗单位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自行建立医疗应急保障人才队伍信息库,市、区卫生健康委可建立医疗应急保障人才后备库,收集的信息内容包括单位、科室、专业、参加过的保障任务等,并由专人进行日常维护,保证信息内容的有效性,便于随时调取,应对各类保障任务时能根据需求精准选取适宜人员。
3.2 充分考虑卫生健康专业技术人员特点
卫生健康专业技术人员对各类医疗防疫救治处置具备专业能力, 而在应对医院外现场应急保障任务时,还需要加强协调能力的培养。以此次活动进行的人员配置为鉴,考虑到专业技术人员特点,集中抽调各单位外联能力强、 经验丰富的人员作为综合协调小组成员,专门负责保障团队对外对内联络,让医疗人员能够集中精力完成医疗保障任务。 例如此次活动安保等级很高,所有入场人员必须凭证入内, 临时入场人员需至少提前24 h 完成政审, 凭公安部门制作的临时证方可入场,但医疗救治任务可能涉及突发情况,需要及时进场,这就需要保障组发挥综合协调作用,摸清所有流程,及时准确地为医疗人员入场提供保障。
3.3 提升预判可能面临的物资不到位情况的人员应急处突能力
医疗保障任务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可能出现物资不充足、到位不及时的情况,除了要做好安抚工作以外,最重要的是要提升应对能力,平时加强锻炼医务人员就地取材或徒手操作的技能,另外需要做好提早摸底及准备工作,分梯队分区域做好合理储备。 例如区级层面可提前联系属地医疗机构做好物资准备,并预判运送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紧急情况。
3.4 培养一支能够胜任此类保障工作的专业队伍
对于保障任务能否执行到位,仅凭担当精神只能解决燃眉之急,培养一支专业队伍则尤为重要。 在人员信息库中调取人力资源信息后,可将保障专业工作组成员按岗位化管理模式实施。将保障工作任务细化成若干工作小组,明确各小组工作职责,确保临时任务结束后,不因职责划分不明造成资产丢失, 资料收集不全等情况。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公共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人数增长缓慢甚至出现减少的情况[11],原因之一是公共卫生收入与同类单位的临床和行政岗位相比,仍有一定差距[12],影响了公共卫生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以致产生了职业倦怠的现象[13],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完成大量保障任务的同时,完全凭借个人使命感显然会出现动力不足, 需要将人力资源的激励理论加以充分运用。
3.5 作为医务人员培训的一部分纳入考核晋升指标
医疗专业技术人员日常要承担所属单位的诊治工作,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还需承担科研、教学等任务,繁重的工作内容让医疗人员分身乏术,参加保障任务的积极性因此不高。制定客观的评价体系和公正的竞争体系有利于提升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职工更好地参与工作,促使实现人尽其责[14-15]。 在首都,医疗保障性任务大多数情况下属于政治任务,如果能将参加保障任务作为工作考核和职称晋升的一部分参考指标,则有助于提高积极性,同时可以培养年轻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当然,如何合理设置指标比例,提取关键性指标内容,这需要经过更加严谨细致地研究。
3.6 不断改进及优化配置方法
改进配置方法时需要遵循几个原则,①精简高效原则,②动态调节原则,③优势定位原则。在大型活动的医疗保障工作中,也可以遵循这3 个原则来完成人力资源配置,将相关人员配置在合适的岗位,同时形成岗位间可自由流动的机制,让具备专业特长的人员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4 总结
综上述,尝试将人力资源管理思维模式、人力资源配置融入大型活动保障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保证任务及时圆满完成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人力资源管理对实现战略目标的作用由此显现。人力资源管理是卫生事业单位各项资源配置中关系到单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在执行过程中要进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人力资源管理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勇于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运用其中,努力让人力资源管理在实现组织目标中发挥出最大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