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药治疗心房颤动患者的研究进展
2021-04-04李淑敏
李淑敏
天津市河西医院药剂科 (天津 300202)
心房颤动是临床心血管科的常见病症,主要是指心脏电系统出现障碍,造成心房运动失去正常节律,发生不规则地快速、小幅颤动,在中老年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该病发病率日益上升,对患者正常生活及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2]。心房颤动大多见于某种原发性心血管疾病中,或由某种慢性疾病代谢紊乱所致,部分心房颤动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该疾病的早期临床表现并不明显,多于体检或症状发展严重时被发现,若患者未及时接受规范治疗,则可导致心功能严重受损,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安全[3-4]。抗凝是目前临床治疗心房颤动患者的重要原则,药物控制为主要的抗凝方式,可有效预防血栓形成,改善患者各项不良体征,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心房颤动的传统抗凝药物较为多样,包括阿司匹林、华法林等,虽具有一定效果,但亦存在诸多局限性,导致部分严重心房颤动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近年来,随着现代药物的不断研究与探索,越来越多的新型抗凝药应运而生,如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等[5-6]。现就抗凝药治疗心房颤动患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传统抗凝药
1.1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属血小板抑制剂,为既往临床常用的抗凝药之一,其治疗范围较广,包括感冒、流感、牙痛、头痛、肌肉酸痛等疾病,可有效抑制各类炎症反应,并缓解疼痛。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发现阿司匹林具有良好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可有效抑制机体血栓形成,并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卒中等疾病患者的治疗中[7]。临床治疗发现,阿司匹林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会对胃黏膜造成一定损伤,严重时还会导致消化道出血,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8]。此外,阿司匹林主要在预防动脉血栓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在静脉血栓预防中效果欠佳;而心房颤动属心血管疾病的特殊类型,主要由心脏内血液循环障碍引发的心房电活动紊乱所致,而心脏的血液循环主要是由静脉血液汇聚而成,因此,阿司匹林在治疗心房颤动患者中的效果并不明显,存在一定局限性。
1.2 华法林
华法林也是临床常用的抗凝药之一,其属于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是既往临床治疗心房颤动患者的常用口服抗凝药剂。华法林进入机体后,可有效抑制机体吸收并反复利用维生素K,并阻止其在代谢过程中由环氧化物向氢醌型转变,从而有效抑制肝脏合成及分泌凝血因子Ⅱ、Ⅶ、Ⅸ等,达到抑制血液凝固的作用,进而治疗心房颤动[9]。但临床应用中发现,华法林在治疗心房颤动患者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局限性,如该药物易与多种食物发生作用,从而影响其吸收利用;同时,华法林治疗窗狭窄,在治疗心房颤动患者的过程中,需频繁的检测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值(INR值正常值范围2.0~3.0),为诊疗医师及患者带来诸多不便[10];此外,华法林进入机体后,起效缓慢,大多数情况下需与其他抗凝药联合使用。
因此,临床对抗凝药治疗心房颤动患者需做进一步深入研究,尽快找出不良反应小、治疗窗宽、无须频繁检测INR值、起效迅速的抗凝药,以取代阿司匹林、华法林,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
2 新型抗凝药
2.1 达比加群酯
达比加群酯属于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是目前临床上最前沿的新一代口服抗凝药。达比加群酯进入机体后,可迅速被肝脏吸收,并被肝脏中的酯酶转化为达比加群,达比加群是达比加群酯的一种高活性代谢产物,可被迅速释放至血液中,与凝血酶结合,抑制游离型因子Ⅱa、结合型因子Ⅱa等血栓因子的合成与分泌,从而使机体凝血因子逐渐减少;同时,达比加群还可有效阻断纤维蛋白原的裂解过程,从而阻止纤维蛋白介导血小板聚集的过程,达到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从而抑制血栓形成,发挥良好的抗凝效果。达比加群酯具有效果优、可预测、稳定性高等优点,同时,无药物-食物间的相互作用,亦无须反复进行INR值检测,可有效弥补阿司匹林、华法林的部分缺陷,临床应用价值较高[11-12]。目前,达比加群酯已替代传统的抗凝药被广泛应用于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中。张之栩等[13]在研究中选取心房颤动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华法林治疗,试验组采用达比加群酯治疗,治疗结束后,试验组卒中发生率、栓塞发生率、大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表明达比加群酯治疗心房颤动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均较优。
2.2 利伐沙班
利伐沙班是一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为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心房颤动患者治疗的新型抗凝药之一。利伐沙班通过口服进入机体后,可选择性地作用于凝血因子Xa的活性位点,从而阻断凝血因子Xa的合成与分泌;同时,利伐沙班还可通过内源性及外源性途径,将机体X因子活化为Xa因子,从而进一步提升预防血栓的作用,在治疗心房颤动患者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14-15]。王璇等[16]的研究选取心房颤动患者157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利伐沙班组与华法林组,两组均经导管消融术治疗后,利伐沙班组予以利伐沙班治疗,华法林组予以华法林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后,利伐沙班组临床疗效高于华法林组,且死亡、脑栓塞、肺栓塞、体循环栓塞发生率均低于华法林组,表明利伐沙班治疗心房颤动患者的效果显著,可进一步提升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临床价值较高。
3 小结
心房颤动可对患者心功能造成严重损伤,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率具有重要作用。抗凝药为目前临床治疗心房颤动患者的有效方式之一,传统的抗凝药效果较为确切,但仍受到基因、药物作用、食物作用等方面的限制,在临床应用中无法充分发挥作用。经临床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新型抗凝药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中,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且在治疗过程中无须持续监测INR值,更具简便性,但该类药物大多价格昂贵,部分患者无法承担相关费用;此外,治疗过程中,在患者发生出血情况时,临床暂无有效的拮抗剂,大多只能通过输血、补充凝血酶等方式解决[17-18]。但相信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与探索,临床会出现更为简便、安全、经济的抗凝药,在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中取得更好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