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血液标本采集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分析

2021-04-03王芬娜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1期
关键词:抗凝剂检验科医务人员

王芬娜

内蒙古赤峰市传染病防治医院检验科,内蒙古 赤峰 024000

血液标本采集是医院检验科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也是患者获得准确、可靠检验结果的关键所在,因此,检验科血液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医护人员的操作水平、患者采血前的准备和患者状态等都是影响血液标本质量的重要因素,导致血液标本的采集过程中极易出现各种问题,进而引发护患纠纷。不利于患者及时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同时还对医院的形象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必须对医院检验科血液标本的采集问题展开分析,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提高血液标本的采集质量[1]。

1 检验科血液标本采集问题

1.1检验者方面 检验科血液标本采集问题受到检验者状态的影响较大,主要有心理因素、运动因素、饮食因素和采血时间等,其中心理因素来源于检验者普遍缺乏对血液标本采集知识的了解,加上对采血技术的担心,导致其在采血时心理负担过重,出现忧虑、恐惧和紧张等不良情绪,进而引起心率变化和呼吸急促,使得某些检测指标结果出现异常。饮食因素就在于人体血液中含有多种成分,而其中部分成分受到饮食的影响较大,比如检验者在进食后所采集的血液标本中,常出现血糖指标升高、转氨酶升高、无机磷降低和甘油三酯升高的情况。运动因素对血液标本采集所产生的的影响在于,人体在剧烈运动之后,不适宜立即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这是因为人在运动后,体内的乳酸、糖、碱性磷酸酶和丙酮酸等水平均会升高,从而影响检验结果。因此,在血液标本采集之前,不适宜做剧烈运动。采血时间的影响是由于血液标本采集受到各种状况的限制,最佳的采血时间是在检验者早晨醒来的1小时至2小时时间内,且需保持空腹和心情平静,空腹时间最佳为10小时至12小时,这时人体内的新陈代谢最为稳定[2]。

1.2抽血方面 抽血方面对检验科血液标本采集的影响较检验者方面更大,影响因素较多:

1.2.1贴错标签 贴错标签的现象尤为常见,由于血液标本的存储需要用到真空管,而真空管的外表基本一致,医务人员在对标本进行布置时,一旦不小心或不认真就会将标签贴错,例如将抗凝管与干燥管混淆标记,导致检验无法正常进行,而检验者在抽完血后通常很快就会离开医院,难以补救,进而无法得出检验者的血液标本检查结果,引发护患纠纷。

1.2.2标本凝血或溶血 ①检验者抽血之后,由于医务人员未将标本及时摇匀,使得血液与抗凝剂未完全接触及混合,从而导致凝血现象;此外,采集的血液量过多,抗凝剂不足和采集时间过长均可能导致凝血现象。抗凝剂与血液量不匹配,凝血的可能性增加,而采集时间过长,血液在与抗凝剂结合前就已存在血液凝集。②检验者抽血之后,医务人员摇匀速度过快、力度过猛就会导致溶血现象,而在抽血完成之后,真空管未放入到试管架上或放置不当也会造成溶血现象;另外,医务人员在对检验者进行抽血时,为增加血流而挤压检验者的穿刺部位或从检验者皮肤直接取血也易导致溶血现象的产生;再者,体检者体内发生溶血和血液标本送检不及时都会造成溶血,从而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1.2.3按压方式不当 在检验者抽血完拔针后,因检验者未掌握正确按压穿刺部位,易出现皮下瘀斑和渗血。

1.2.4送检问题 通常情况下,血液标本采集之后应马上送检,由于血液标本长时间放置于室温环境中,易使血液标本的检验结果发生变化,如血糖和谷丙转氨酶水平下降和血清钾水平升高等。

1.2.5采血量不准确 血液标本对于采血量的要求较高,采血量过少或过多均会造成抗凝比例失调,导致检验无法完成,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导致采血量不准确的主要原因包括真空管因素、抗凝剂因素,其中真空管因素是由于采血管管内处于负压状态,而有的真空管内负压不足或过高,导致采血量过少或过多,进而造成采血量达不到正常检验的量或血液浪费等。抗凝剂因素指的是,真空采血管中所加入的抗凝剂应与医务人员采集检验者的血液量达到合理比例,血液标本过少会导致血液不凝现象产生,而过多又会导致血液凝固现象发生。

1.2.6漏抽、多抽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出现多抽或漏抽问题的常见原因是打印机因素和医护人员的操作因素,其中打印机因素指的就是打印条形码的机器发生故障,条形码打印数量出现错误,而工作人员在准备真空采血管时,未将条形码上检验者的详细信息与电脑中的信息进行逐条核对,从而导致检验者漏抽项目。医护人员的操作因素指的是部分患者在初诊时就已完成各项检验项目,而医生因遗忘或不知情,未将电脑中的医嘱进行及时取消或删除,导致患者在复诊时重复做了之前已做过的检验项目,导致多抽检验项目问题的出现。

1.2.7标本污染及处理问题 若检验科工作人员未严格遵照无菌操作流程进行操作,从而使血液标本受到污染,导致不合格标本的出现。而在对不合格标本进行处理后,院方未及时通知检验者重新来院采集血液标本[3]-[5]。

1.3护理方面 护理工作是检验科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所必需的的一项服务,而护理服务的质量直接影响血液标本的采集质量。

1.3.1检验科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较大,干净、舒适和温馨的环境可让检验者保持轻松、愉悦的积极心态,增强检验者的安全感,而杂乱、无秩序的环境就会影响检验者的心情,给检验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而在不良心理状态下进行血液标本采集,检验者的血管处于收缩状态,从而对血液标本采集带来不利影响。

1.3.2护理人员 护士是为检验科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工作人员,若护士的衣着不整、情绪消极、语气暴躁和不耐烦等均会加重检验者的心理负担,使检验者处于紧张、不安和焦虑的消极状态,影响血液标本采集的正常进行。

1.3.3体位 在检验科的血液标本采集工作中,检验者的体位对于血液标采集质量具有较大影响,从而影响检验结果。卧位采血易对检验结果造成消极影响,通常需要检验者保持坐立体位。

1.3.4消毒 皮肤的消毒步骤是血液标本采集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临床要求一人一针一巾,但有些检验科工作人员在对检验者的皮肤进行消毒时,在消毒乙醇还未完全干燥的情况下,立即进针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针尖的消毒液体与血液直接接触,就会发生溶血现象。

1.3.5止血带 在血液标本采集中,止血带是必需品,若医务人员在使用止血带时忽略了松紧因素和时间因素,就会导致检验结果出现误差,例如止血带过紧易导致血液浓缩,而检验者的局部组织发生充血现象。

1.3.6标本采集 检验科医务人员在对检验者进行血液标本采集操作前,需要认真核对检验者的基本信息和检验项目,根据不同的检验项目合理选择试管,并严格查对试管标签,在以上因素都证实未存在问题后才能进行抽血操作而在采集完血液标本后应根据检验项目类型的不同,将血液标本进行区别放置[6]。

2 提高检验科血液标本采集质量的策略

2.1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 要想提高检验科血液标本采集的质量,就需要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首先需要明确查对制度。由于查对是血液标本采集前的工作内容,一旦查对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影响血液标本采集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将查对制度严格贯彻护理操作的各项流程和细节中,等到所有信息都核对完毕且无误后,才可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工作,并在采集完毕之后,再次进行查对工作,在核对无误后将其送检。其次就是落实奖惩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人,一旦发生采集问题,根据情节的轻重对工作人员进行处罚,针对采集工作质量高的工作人员,可给予相应奖励。

2.2加强培训,强化责任感 医疗服务质量高低取决于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高低,为进一步提高检验科血液标本采集质量,就需要医院加强对检验科医护人员的培训,培养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明确自身的职责所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的训练,并建立起完善的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与医护人员的绩效直接挂钩,强化医护人员的责任感。

综上所述,医院检验科的血液标本采集工作难免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操作失误或疏忽均会给受检者带来精神或物质上的损失,因此必须对检验科血液标本采集工作进行严格规范,除要求医务人员掌握全面专业知识外,还需具备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进而不断提高血液标本的采集质量。

猜你喜欢

抗凝剂检验科医务人员
为什么献血过程中不可随意更改献血量?
浅析检验科常规生化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菲律宾蛤仔血细胞抗凝剂的初步筛选
肝硬化患者服用直接口服抗凝剂与传统抗凝剂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强化检验科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
凝血测定中抗凝剂的应用
强化检验科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
提升医务人员职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