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自护能力:个体健康人文的视域定向
——基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思考*
2021-04-03段志光
罗 丹,段志光,2**
(1 山西医科大学健康人文研究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1,kinery_66@163.com,2 山西中医药大学健康人文研究中心,山西 晋中 030619)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指出:截至2020年5月31日,中国境内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治愈率达到94.3%[1]。其中主要成因之一——大众的健康防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切实证明个体是自身健康的责任主体,个体健康自护能力是个体健康人文的视域定向。
1 健康自护能力及其内涵
1.1 健康自护能力的定义
健康是人类所追求的最重要目标,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2]。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疾病与之形影不离,为追求健康人们无时不在与疾病作斗争,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健康自护意识,丰富了健康自护经验,健康自护能力成为个人在社会活动中保存个体生命、维护自身健康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也是现代人应该必备的基本素质。目前,关于健康自护能力的概念尚未统一。1975年,美国著名学者Rogers[3]提出了动机保护理论(protection motivation theory,PMT ):个人在剖析自身健康状况后,对现存的健康问题或潜在的健康威胁采取保护行动,将危险因素的威胁评估与应对评估相结合从而作出最终决策。之后,我国学者在动机保护理论的基础上丰富了理论的内涵,提出了健康自护能力的概念。赵晓玲等[4]的研究指出,健康自护能力是个体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命安全、维护和促进躯体健康及身心发展,有意识的采取一系列连续的自发调节行为;云赛娜[5]认为,健康自护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个人为了自己健康及舒适所采取的自我生活护理、自我防范、自我救护、自我调整的能力;缪君[6]则指出,健康自护能力即个体面对意外时具有自我防御,免受外界伤害的能力。上述观点所示,学者大都偏向于个体在受到明确或潜在危机时所进行的自我保护能力,但毕竟人处于危机状态的情况较少,更多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健康维持与健康促进。因此,以上对于健康自护能力的定义存在局限。比较而言,CHEN 等[7]的观点较为全面,他们认为,健康自护能力是个体为了维持或提高健康水平,在疾病时有能力恢复健康,健康时有能力维持健康,以达到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所采取的自发性、多层面的行为和感知,主要包括健康防护行为、健康保护行为,而完成这些行为的能力称为健康自护能力。不难看出,健康自护能力的主体是个人,范畴涉及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行为选择是自主的。我们认为,健康自护能力主要包括个体健康信息获取能力、个体健康管理能力、个体健康维护能力、个体健康生活能力、个体就医判断能力以及个体健康心理社会调适能力。
1.2 健康自护能力的内涵
长期的公共卫生与流行病学发展过程中累积出的成功经验显示,更多的保护必然带来更少的疾病,暴露于危险状况时疾病发生的概率必然增加,人们对自我保护活动的需求更大[8]。个体为了规避患病风险,会积极获取正确的健康知识,采取保护性措施进行自我防护。美国健康经济学家Jay Bhattacharya等[9]将疾病比作为税收,疾病的风险比作为征税的商品。他指出人们在疾病状态时,由于身体状况不佳使得生产劳作延时,工作效率减慢,创造的劳动价值减少,从而导致直接金钱损失及其他代价。但疾病税不是所有人都需要缴纳的,谁消费的这种商品越多,生病的风险越大,负担的疾病税也就越高。因此,人们可以通过自身行为方式的转变主动防御疾病,减少疾病发生的诱因,降低经济损失。此外,疾病的高患病率与严重程度增加对人们自我保护的激励作用也随之增加。人们对于普通流感病毒的防范,大多是采取一些简单的预防措施,很少为此大动干戈,但在较大的流行性疾病暴发时,个人自我保护的潜能就会被无限激发,自我保护的意愿更加强烈,对待疾病的态度也由消极的应对变为主动的防御。感染新冠肺炎带来的严重后果,使人们为了极力避免被感染,对预防新冠肺炎的知识更加渴求,对促进健康、增强体质的健康技能更加关注,同时,健康自护能力也与之俱增。
2 实现健康自护能力的意义
2.1 健康自护能力是维护和恢复健康的重要保障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个人健康并非一己私事,影响着他人、家庭、社区、城市、国家以及全世界健康事业的发展。个体既有享受健康的权利,又有恢复和维护健康的义务,每个人均有健康自护的需求。当今社会,健康已被看作是一种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个体的健康状况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他人[10]。无论健康人群还是患病者,自我防护是当前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个人对自身健康负责任才能更好地为他人健康负责任,个体积极地自我防护也是对他人健康的保护。家庭是个人社会生活和情感依托最重要的场所,健康是每个家庭共同的诉求,个人的健康状况会直接影响到家庭中的其他成员。个人面对病毒时的沉着应对,既是对自身防止感染的保护,也是对其他个体权益的尊重和保障。社区是现代社会构成的基本单位,为个体提供重要的公共生活场所,在疫情防控中起着“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华大家园的小区(华中师范大学教工宿舍)被誉为“武汉最牛小区”,该小区1766名住户,未出现一例感染或疑似新冠肺炎病例,除社区工作人员严防死守外,也少不了社区每位居民遵守规定,自我防护,自觉维护社区公共卫生,终换得一个社区的平安。城市是伴随着现代文明发展而形成的产物,是一个地区公共文化的聚集地,与人民生产、生活高度融合,为公众提供区域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公共服务等,个人的健康同样与城市健康密不可分。武汉保卫战的成功离不开每位武汉人健康自护的配合。国家健康水平的高低是一国综合实力强大与否的重要标志。国家为个人健康提供政策制度和公共卫生服务保障。在部署抗“疫”工作中,习近平同志多次提到“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疫情暴发的第一时间,党中央统揽全局、科学统筹、精准施策,从战略高度上进行抗击疫情的顶层设计,全国上下一体同心,仅3个月左右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这背后是14亿中国人同心协力的成效。虽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速了国际的交流合作与密切的人员往来,但同时,流行性的疫情也会造成全球共同的灾难,无一国能幸免,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价值观在各国达成共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联合国的框架下,各国加强公共卫生领域的深层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共同应对全球疫情扩散局面,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共担全球公共卫生事业责任。个体健康自护能力是实现健康个人、健康家庭、健康社区、健康城市、健康国家及全球健康的重要保障。
2.2 健康自护能力是实现良好公共健康伦理的重要前提
公共健康的目标是公众健康,它强调的是群体而非个体,健康自护能力的提升是个人健康素养水平的提高、社会进步的具体表现。在处理公共卫生事件的过程中,医学和技术手段只能从表面上应对公共健康危机,而要从根源上预防和控制,还必须从其产生的伦理层面寻找答案[11]。于病毒而言,每个人都是相同的生命本体,所有的社会阶层、教育程度、经济地位等社会符号在疾病面前都变得毫无意义,人在本然生命体上是平等的[12]。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每个生命、价值、尊严都得到了平等的护佑。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无一人是旁观者,更无一人可以享受特殊待遇,人人都需遵守疫情防控规定,遵循公共健康道德规范,自觉为他人的健康谋福利,严格居家隔离,戒除给他人健康带来损害的不良行为,维护公共健康利益,每个个体的健康自护都是在为抗疫贡献自己的力量。个体的自由与公共健康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冲突。一方面,个人的自由健康权需得到保护;另一方面,公众的健康、安全利益也要得到维护,由此,两者之间存在的冲突在所难免。然而,当两者存在明显的冲突时,公共健康将凌驾于个人权利之上,个人自由的权利需服从、服务于公共健康[13]。疫情特殊情况下,健康安全大环境容不得半点闪失,个体的人身自由需向公众的生命健康让渡,自觉履行防控责任和义务,做好自我防护,个人一时的自由与任性都会造成公共健康利益不可挽回的损失。面对疫情,每个人都应识大体,顾大局,自觉服从防控大局需要,切实维护好公共健康安全。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社会生活中,个人行为主体作为最基本、最直接的社会主体,在公共健康危机产生及应对中承担着角色所赋予的某些特定的职责。在此次防疫实践活动中,健康行政官员在中央统一指挥,科学部署防控物资的分配与资金的调度,严格执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切实维护公共健康公平和社会稳定;健康领域专家是权威、科学、严谨的象征,在第一时间准确地发布疫情信息与防御进展,辟谣不实消息,做好宣传教育与舆论引导工作,稳定人心,积极维护健康正面的舆情环境;医护专业人员敢为人先,逆行出征,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冲锋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科研人员夜以继日地进行核酸检测试剂盒的研制、有效药物的筛选与疫苗研发重任。“天使白”“橄榄绿”“志愿红”……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奋战在各个平凡岗位上的工作者在群众和病毒之间筑起一道坚固防线,与个人冷暖、集体荣辱、国家安危融为一体,恪尽职守,生动形象的诠释出崇高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这场防控战役把不同地域的人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每个普通公民的自律意识、理性精神和主动参与的责任感都代表着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
3 实现健康自护能力的途径
3.1 健康生活方式是养成健康自护能力的基础
健康是人的最基本需求,也是人们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基础和前提[14]。个体健康受到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并经受着诸多考验。习近平同志提出“要进一步培养居民健康生活习惯。”此次疫情防控凸显出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及健康素养的重要性。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需要以健康自护能力为基础。通过健康促进模型(health promotion model,HPM)“认知-信念-行为”可以看出,健康行为是在内部健康意识和外部客观有利环境共同作用下逐步转化而来,最终才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个体健康生活方式是促进健康最佳的途径。在此过程中,个体健康自护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催化作用,推动了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健康自护能力和方法是个人在维护和恢复健康的过程中逐渐累积与提升的。个体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有着第一手资料了解,是自身健康的保健医生,对自身健康信息的掌握更为准确、敏捷,在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15]。疫情当前,防控最有效的主体就是个体自身,借助防控常态化阶段的“时机”,将新冠肺炎带来的挑战转变为健康发展的动机,树立正确健康观,强化个人健康责任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个人体质,了解病毒防治的方法,掌握合理的用药知识,养成良好的就医行为,提升自救互救和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国家在抗疫,医生在行动,但最关键的抗疫者还是社会大众。严格的自我防护,是每个人应对病毒最有力的武器。将健康意识外化为具体的自护行为,积极履行预防疾病及促进自身健康的责任,从而维持自身健康状态。
3.2 理性自律是形成健康自护能力的关键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需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个体是社会组成的基本元素,更是健康共同体的自觉维护者[16]。首先,个体是自身健康最大、最直接的受益人。功利主义揭示了追求自身健康是个体最关心的利益,是典型的“利己”表现,个体所有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健康的基础之上。健康自护能力是个体在适应自身整体功能的良好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就本次疫情的防控来看,人们对新冠肺炎的认识仍处于探索之中,要树立“预防远胜于治疗”的意识,主动获取疾病相关权威知识和技能,选择健康的生活行为,养成健康自律的生活习惯,提高自身免疫力;其次,个体对自身健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个体在认知层面上,需明确疾病的易感性与严重后果,自查危及自身健康的风险;态度层面上,获取健康信息,摒弃落后思想,接受新的健康理念;在行为层面上,自主自律,克制一己私欲,形成健康自觉。因此,面对疫情,要不断强化个人在健康中应负的责任,健康自护能力作为个体追求自身健康的重要能力之一,毋庸置疑地成为健康第一责任的基础和关键。个体健康自护能力不仅仅是个人保护好自己的躯体不受疾病的侵害,更要具备约束自己行为的控制力,让自己的身心均处于健康的状态。互联网络科技的发展与智能手机应用普及为公众获取健康知识提供了便捷的渠道,人们在接受信息时面临着抉择,尤其在抗击新冠肺炎的特殊时期,虚假消息充斥在各大网站上,不但挤占权威信息的传播通道,更扭曲了部分人的认知和判断,引发不必要的社会恐慌。公共健康需要伦理原则和规范作指导,在实践活动中内化为个体的行为和道德品格[17]。谣言止于智者,作为普通社会大众,要独立思考,明辨是非,增强法律道德意识,对不实信息要理性对待,不轻信、不盲从、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不给任何谣言的传播以可乘之机,共同营造良好的舆论生态。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每个个体都需要克制自己的言行,时刻保持自我防护的高度自律,共同维护公共健康。
3.3 敬畏自然是实现健康自护能力的重要条件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之本、发展之基。马克思认为人从属于自然界,并且依赖于自身所处的自然环境并与之共同发展[18]。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中,习近平同志就人与自然关系提出了“生命共同体”,要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类健康与自然界密不可分。当前,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已不再局限于没有躯体疾病,而是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行为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环境健康等在内的“大健康”[19]。其中环境健康、生态健康作为新的健康标准开始被人们所推崇。“公共健康观”强调了人类发展绝不能忽视对自然生态的关怀。西方哲学家黑格尔说:“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在自然面前所有生命都是平等的,人类仅是自然界存在的一个物种,是极小的一部分。因此,人类想要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在对整个自然界不可能完全知悉的情况下,每个人都应时刻保持敬畏之心,遵循自然准则,对自然生态的利用、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对野生动物的保护等都要做到理性有度,维持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发展的动态平衡。个人的行为绝不只关乎自身,因此,时刻需要保持个人与自然、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增强自我健康意识,提高健康自护能力,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