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教育中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2021-04-03苏振兴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医学教育

刘 惟,苏振兴

(天津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天津 300070,liuweimhd@163.com)

近年来,我国学界在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内涵、医学人文教育的必要性等方面基本上达成了共识,对医学人文教育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多方原因分析,提出了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对策。学者们大多从生物医学模式、技术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影响及医学人文教育整体协调机制缺乏,医学教育专业化,以及实践上存在缺陷等角度,对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进行研究[1]。笔者认为,研究医学教育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协调发展,仅从目前的一些视角探讨还不够,必须从人类思想史上寻求根源和解决方案,按照历史发展规律研究问题,当代人类的很多困惑往往从人类自身的历史上寻找到答案。本文从历史上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两种观点分析当今高等教育,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两个维度分析当今医学发展,对实现医学教育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提出一些看法。

1 从两种历史思潮看教育

1.1 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论争

从历史发展的过程看,近代西方产生的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是流传至今影响最广、最深的两种思潮。保守主义强调传统继承和文化延续。“他们主张的是一种维持传统价值观的、渐进的、合理的、可尝试的改良,而不是激烈的变革和急剧地人为地全面平等。”[2]教育上的保守主义表现在强调以学生为本,主张“宁缺毋滥”,实行精英教育。自由主义经历过古典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两个历史发展时期。古典自由主义主张的“言论自由、信仰自由、思想自由、自我负责和自由市场等概念最先也是由古典自由主义所提出,后来才陆续被其他政治意识形态所采纳的。”[3]新自由主义以个人主义、个人自由为核心,反对控制思想和言论。古典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都强调个体自由、创新、改变。自由主义表现在教育上,强调提升、扩张和改革,主张“有比无强 ”,拥有一切至关重要。

经过10年艰苦奋斗,正博斩获“温州市名牌产品”“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等荣誉,并且坚持以市场需求和产业化趋势为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导向,以自主创新为基础,整合国内外新思路、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资源,打造一体化产品研发平台。

在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论战中,自由主义较为强势,保守主义较为弱势。 “西方传统自由主义与传统保守主义的相互关系在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基本处于对立甚至敌对的状态。”[4]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在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由对抗走向融合的过程中,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和思想核心出现了很大的重合。”[5]但是这两种思潮一直没有合流,自由主义思潮一直处于上风, 二十一世纪以来尤其明显。在自由主义思潮影响下,有些人强调教育改革偏多,坚持传统教育偏少。我们认为,教育是一项长期而有规律的工作,不能轻易改变和否定已经取得的成就。现在存在一种现象,我们过多地学习别人的文化,而忽略了自己已有的优良传统,很多优良传统的文化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1.2 正确认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适度保守主义

在目前自由主义压过保守主义的态势下,我们必须强调民族文化的认同。自信是一个民族固有的精神底色。清末,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入,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一部分人也失去了教育自信,主张照搬西方教育,陷入了自由主义。教育具有保守性,这种保守性决定了教育改革需要稳步前行,适度保守,不能大刀阔斧,全盘否定传统。“教育自身的使命和任务有别于人类的其他社会活动,其本身具有保守的特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6]因此,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要保持适度保守主义,既不能一味地固守旧有的东西而踏步不前,也不能不顾教育发展规律盲目行动;要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尊重教育规律,不能急躁冒进,也要注意鼓励改革,适度而稳步推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总之,当今高等教育中否定传统教育的思想倾向偏重,坚守传统教育的思想偏弱,从而造成目前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弱化和人文精神的缺失。然而我们也应注意到,仅从这两种历史思潮的比较中,很难揭示当代高等教育,尤其是医学教育中人文精神缺乏的深层次原因,还需要从医学本身所具有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维度进行研究。

科学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和认识体系。科学的任务是解决人类不解的问题,通过研究客观世界及其规律,达到求知与求真的目的。科学强调知识的确定性,追求事物的本真。一个人有一定科学知识,掌握了一定科学研究方法,但并不意味着就获得了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追求真理、勤于探索、实事求是、勇于批评、开拓创新。科学精神强调认识的不确定性,不把已有的成果和结论当成一成不变。在人类科技史上,有很多固化的认识,都随着科技的进步而被推翻。批判态度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涵。“科学精神首先要求人们对人、对事要求真务实、崇尚客观,以怀疑、批判、理性和实证的精神去探索未知的客观世界,揭示客观规律。”[8]

功能词:是能给理解提供结构和意义信息的词,包括介词、连词、冠词、代词、副词等,适用于各种文体,意义也没有什么区别。

2 从科学精神看医学

2.1 科学与科学精神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适度保守主义的根基是对中国高等教育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高等教育自信是文化自信的生动展示和具体体现。“教育改革要坚持文化自信,就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的引领作用。”[7]因此,中国高等教育应坚持走自己的道路。

2.2 现代医学科学发展的综合整体化趋势

目前很多医学院校开设了一系列与医学相关的通识教育课程及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即“医学+人文”的模式,但是,“关于医学院校人文课程定位不明、关系混乱、界限不清,是医学人文教育研究中经常会提及和诟病的一个重要问题。”[14]因此,探索“医学+人文”的教学模式,最重要的应是构建科学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群。课程群包括:一是医学人文学科课程;二是医学与人文社科交叉产生的边缘学科课程;三是学科综合后产生的专题课程或综合课程;四是艺术类课程。为此,要加大力度对医学专业教师进行人文素养培训。

2.3 加强医学科学与其他各学科相互联结的必要性

首先,医学发展的综合整体化趋势要求多学科结合。医学是应用型学科,物理学、生物学中的很多内容都能应用到医学中。医学必然随着相关科学的变化而发展;其次,医疗技术的新趋向和疾病谱、死亡谱的变化要求医务人员具有深厚的、广博的知识基础,加快新技术的学习,探索可能发生疾病的领域;再次,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我们具备多学科知识,尤其是人文学科知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越来越感觉到人文精神的重要。当代医学从注重治疗向预防和康复的两翼延伸。医务工作者必须扩充知识,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

总之,我们从科学精神的维度来分析当代医学可以发现,现代医学科学发展的综合整体化趋势,要求医学与其他学科相互连接。由于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人除了自然属性外,还有社会属性和思维属性,医学离不开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因此我们必须从人文精神的维度来研究医学。

人文是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人与人之间应有的价值、意义,以及常道法则秩序。这些人之大道、人之规则及其秩序、价值和意义,都是值得肯定的价值思维形式,显示着人心和人性的本质。因此,人文是人类先进的价值观,表现在尊重人、重视人、关心人、爱护人。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人有独特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能保障人在社会生活中能自由、幸福、有尊严地生存。“未来世界既然是由人所建构,那么它必然也是根据人的意志设计,因此不可能违背人的‘需要’或者‘本性’。”[11]但是,在科学迅速发展的形势下,这些观念已经不断被挑战。“面对物欲横行与享乐盛行,我们却手无寸铁,无能为力——重建我们的人文精神迫在眉睫。”[12]人文精神的构建主要是通过教育来实现。

3 从人文精神看医学

3.1 人文与人文精神

失败了。我和姐姐看似一个完美的计划泡汤了。第二天,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姐姐,姐姐惊讶地说:“啊,竟被他发现了。真可惜,这个计划没能成功。”

1.2.剧组化妆师的生存现状。第一,收入。据了解,刚进入的化妆师小助工资一般为100元一天,有点基础的一般是200-300 元一天,而稍有资历的化妆师则有机会与剧组商量价钱。就平均月收入而言,绝大多数人的月收入为3000 ~4000 元(67.58%),4000~6000 元次之(17.37%)。第二,支出。主要休闲方式像睡觉、上网以及看电视,等低消费的活动较受横漂者的欢迎。在日常开销中吃和住所占比例比较大。不拍戏时,一份简单的快餐甚至几个馒头就凑活一餐,戏少的时候,甚至一天只吃一餐或者两餐。而大多数化妆师所居住的出租屋,月房租一般在 200 至 300 元左右,这也算一笔不小的支出。

3.2 医学人文精神与医学科学精神发展的失衡

从以上对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探讨中,我们发现在当代学术事业发展中,科学精神处于强势、硬性的状态,人文精神则处于弱势、软性的状态;在当代医学教育中,科学精神偏强,人文精神偏弱;在医学教育中必须加强人文精神教育。但是,目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医学教育中的融合遇到了困境。笔者认为,要实现两者的统一可以从两种历史思潮看教育,从两种维度看医学,并结合目前医学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困难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略。

3.3 加强医学人文精神教育的必要性

医学是以人为中心,而非以“病”为中心。近年来我国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医学界呼吁人文精神回归的声音越来越多,医疗技术在个体上越来越尊重患者。医学界有越来越多的人提出要尊重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但当今医学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医学教育与社会需要有一定差距,我们不能一味地适应社会需要,必须要遵守医学教育规律。医疗管理很多时候不是以“人”为核心,而是以“物”为核心。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核心应该做到两个方面:一是以患者为核心;二是以医生为核心。医疗改革应该要放松对医生的“管制”,让管理也充满人文精神,让医生流动起来,医生流动必然导致患者流动,从而导致医学资源的平衡。从这个意义上讲,医学人文精神教育不应只是针对医学生的教育,也应是对全体医务工作者的终身教育。

医学人文精神与医学科学精神既有一致,又存在冲突。当代医学的发展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二十世纪以前的科学时代是发现的时代,现在的科学已经发展到了掌握的时代,可以控制某些技术了。在人类价值取向上,先进技术的发展需要维护人类伦理和社会组织的相对稳定。我们对医学科学研究的追求不能忽视人类价值。医学人文精神与医学科学精神应该始终保持平衡。然而当今医学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关注,医学科学精神一直处于强势地位。解决两者平衡发展的方式是通过教育,教育是启发潜力和创造力最好的手段。因此,在维持两者的平衡上,医学人文教育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4 医学教育要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4.1 牢固树立医学教育中科学精神与人文教育相统一的正确观念

现代医学教育观主张拓宽专业,加强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现代高等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坚持人文、科学、创新的统一,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的统一,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13]现代医学教育思想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强调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培养融合。因此,医学教育必须摒弃传统教学理念,从注重医学专业知识教学向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转变,侧重学生专业技能、理论水平、沟通能力、学习能力以及人文素质水平的均衡发展。

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要求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内化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一专多能的学生。然而,现实中重科学轻人文的状况并未有大的改变。很多人对现代医学模式理解肤浅,没有真正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虽然表面上强调人文精神的重要性,但实际中并未真正落实。因此,高等医学院校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关键还是要在树立正确的现代医学教育观上下功夫。

4.2 探索实施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教育相统一的教学模式

现代科学的发展呈现出分化和综合整体化两种趋势。目前综合整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学科研究的内容越来越接近,学科之间彼此依赖、相互协同,出现了更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人类发展议题的多维性和整体性特质决定了发展研究必须进行多尺度、多层次、多学科的共同探讨。”[9]医学科学的发展也是如此,如近年来出现的医学控制论、系统医学、信息医学等横断学科,推动了医学向综合整体化发展。医学发展的综合整体化趋向要求必须开阔视野,注重学科点、学科链、学科体和学科群的构建。“这种趋势在今后的发展中会愈来愈占主导地位,会愈来愈对医学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10]

目前各高校均未真正深入实施“人文+医学”的教学模式,人文科学教师一直是医学人文教育的主体,但是缺乏医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一是要加强人文教师队伍的培养,可以在新教师入职培训中增加医学专业教育内容,由学校组织进行一个固定学时的医学学科知识培训,让人文教师了解医学专业;二是人文教师参与到医学生临床实习中,一方面可以帮助人文教师增长医学知识,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医学人文能力的提升;三是开展人文知识培训,组织品牌性的讲座、竞赛等活动。

4.3 建立健全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融合的机制

首先,加强两者融合的动力机制建设。两者融合的动力来自学校自身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当今时代考察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不仅仅是专业理论和技术水平,还注重人文素养的评价。“高等医学是推动社会创新和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高度关注的社会领域。”[15]国家非常重视医学教育,政府对医学创新人才和人文素质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医学教育中两种精神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文件精神指出: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就对传统文化作了很好的说明,它的内涵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

其次,加强两者融合的运行机制建设。目前很多医学院校没有明确设置医学人文教育管理机构,大都依托教务处、二级学院、学生工作部、团委等部门。学校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规划,设立一个独立且直属于学校领导直接管理的医学人文教育中心(办公室)或科室机构,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主要组织开展校内活动,以及与其他兄弟院校合作交流活动。学校要加强顶层设计,保障这项工作开展所需要的各种条件。

最后,加强两者融合的保障机制建设。一是构建约束机制。做好专项工作规划,明确相关各部门职责,促进、协调、激发、调动、监督各方高效合作。二是构建激励机制。学校要切实鼓励在医学人文教育工作中做出成绩的各级管理部门和个人。三是构建评估机制。评估机制中评价的内容要包括学生质量评价、教师教学情况、学校校园文化环境、学校行政管理等重要因素。科学的评估体系能够准确地检验这项工作的实施效果。

在新加坡等国家,英语作为一门第二语言,是在“自然环境”中习得的,也就是说,通过在自然交际环境中大量的接触和使用而习得的[2]。因此并不需要用系统化的语言知识做铺垫,即使脱离了“课堂环境”下的正规教育,也不会对人与人之间的日常交流造成阻碍。

总之,在医学教育中,科学精神是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动力,人文精神指引医学教育前进的方向。

两者的发展必须保持平衡,既不能互相同化,也不能互相排斥,只有通过相互了解,并构建两者融合的制度,才能真正实现科学结合。这是现代医学教育的健康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医学教育
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对非理性者的排斥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必须宣布新自由主义已完结。下一步何去何从?
反对自由主义
严明党的纪律,克服自由主义——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导读
柏克的法律思想探究——保守主义者的节制与审慎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现象保守主义与塞拉斯两难——显像的规范化解读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践行新保守主义的美国新智库:外交政策创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