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医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意义及实践路径研究*

2021-04-03寇丹阳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医学生红色医学

寇丹阳

(哈尔滨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951792803@qq.com)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1]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广大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既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传承,也具有崭新的价值内涵和精神意蕴。医学生是未来的医生,承担着为中国人民健康事业乃至人类健康事业奋斗终身的光荣使命,培养政治立场坚定、技术优良的医学人才是当代高校的重要责任。在大学阶段系统学习红色文化能够有效增强医学生理想信念,培养他们勇于探索、乐于奉献的医学精神。因此,在新时代境遇下,高校要努力打造红色文化育人机制,从而培养新型医学人才。

1 新时代医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意义

1.1 有利于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医学生文化自信

红色文化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鲜明样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艰苦卓绝的实践凝聚成了宝贵的红色精神财富。红色文化发轫于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艰难求索的历史进程中,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2]。新中国的诞生,不仅实现了中华民族从倍受欺凌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也使饱经苦难的中国人民重新树立起了民族自信心,认识到中华民族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凝聚力。文化自信是对本民族价值伦理和历史文化的高度认同,是发自内心最持久、最深厚的自信。新时代医学生系统学习红色文化可以切实体会党和人民在艰苦岁月里的奋斗历程,坚定文化自信,涵养爱国主义情感。同时,红色文化教育的开展也将激励医学生凝聚积极的精神力量,提高自身道德素养,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传承和发扬革命光荣传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2 有利于回应时代挑战,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一些别有用心的组织或个人经常利用新媒体技术的匿名性、隐蔽性特征向我国渗透反动、腐朽、落后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文化,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虚拟世界具有开放性、隐匿性的特征,任何人都有权利和机会在虚拟空间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当现实社会的主导伦理价值取向和虚拟世界的多元价值取向发生激烈摩擦与碰撞时,原有的社会道德准则便难以继续有效地规范个体行为和社会运行,从而导致道德失范现象频繁发生。医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缺乏良好的辨别能力和抵御不良信息的能力,如果他们被这些错误思想侵蚀,后果将不堪设想。作为医学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医学生对于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至关重要。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一致性,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意志品格以及崇高的理想信念。红色文化通过物质、制度及精神载体不断唤醒医学生的红色记忆,对于增强医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红色文化,医学生能够在先辈艰难求索的历史进程中充分感受他们无私奉献、百折不挠、敢为人先的伟大精神。同时也将增强医学生民族自信心,激励他们自觉将爱国热情输出为强国、报国之行,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

1.3 有利于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培养道德高尚的医学人才

医学是一门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紧密结合的科学,一名优秀的医生不仅需要拥有精湛的医术,更需要高尚的医德。医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服务于祖国健康事业的天然生力军,培养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以及对健康中国的追求应当成为新时代医学生教育的首要任务[3]。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如果医学生的知识储备充足,技术水平高超,道德品行不好的话,将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造成极大危害。红色文化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仰、崇高理想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铸魂育人的生动实践中具有特殊价值。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的师生曾经跟随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光荣地走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不仅在缺医少药的艰苦条件下为救治人民生命提供了重要保证,更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同时,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的师生也在服务于军民健康的伟大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救死扶伤、埋头苦干”的红医精神。政治坚定即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信仰,自觉维护党中央的统一领导;技术优良即医学技术精湛,能够通过高超的医术为患者解除病痛;救死扶伤即尊重人的生命价值,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埋头苦干即脚踏实地,无私奉献,随时准备好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挥洒汗水。红医精神不仅是革命战争年代需要的,更是新时代发展人类健康事业必不可少的。高校用具有时代特色的语言讲好红色故事,将红色文化自然地融入思政课教学中,能够使医学生时刻感受到红色文化的浸润与滋养,激励医学生将珍视患者的生命、及时回应患者的情感需求并积极与患者产生心理活动的共情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

2 新时代医学生红色文化教育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2.1 重医学理论和技能、轻人文,红色文化教育实效性不强

医学教育受市场经济利益至上、效率至上、绝对工具理性等观念影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过分关注专业理论和技术的传授、学习,而忽视了医学的人文精神向度以及对医学生价值观念的塑造和培养。在绝对工具理性思维模式下,医生被理解为只需要拥有精湛的医疗技术,红色文化教育在医学生教育中逐渐被边缘化,呈现式微的状态。部分高校对人文教育不够重视,缺乏对红色文化教育在人文教育中的重要性的认识,将红色文化融入医学专业课教学的尝试较少。教师在讲解红色文化时缺乏对红色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以及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这导致医学生对红色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热情不高,甚至片面地将学习红色文化视作获得学分的任务,严重影响了红色文化教育实效性的发挥。因此,必须要彻底消解功利性思维对红色文化教育的侵蚀。

2.2 重话语深度和学理性、轻亲和力,红色文化教育内化效果差

红色文化教育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性和意识形态性,但当前部分教师为了追求课程深度总是更加注重对理论的阐述,而忽视营造育人氛围以及打磨教学语言。这导致红色文化教育出现了语言凝练不够、长篇赘述较多以及表达方式过于刻板、教条等问题。教师情感不饱满、语言不生动会直接降低红色文化的可信度和说服力,甚至会使学生在心理和情感上对红色文化产生本能的排斥和抗拒。医学生思维活跃,主人翁意识强烈,他们更需要引导式和具有亲和力的教育话语。口号式的语言难以激发医学生的精神共鸣并使其产生穿越时空的情感体验,居高临下的态度和命令的语气只会使他们逐渐丧失对红色文化的学习热情,影响红色文化教育的内化效果。因此,必须要通过话语方式的转变彻底唤醒医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求知欲望和认同感。

2.3 重理论讲授和灌输、轻实践,红色文化教育育人功能难以实现

文化的生命力不在于强制灌输,而是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内在求知欲望和认同感,并自觉践行到日常生活中[4]。医学生成长的年代与红色文化形成的年代相距甚远,对红色文化产生的背景、红色精神的深刻内涵缺乏系统了解和深入认识。互动性和引导性的缺失导致医学生难以真正理解红色文化。同时,由于经费和场地限制,高校围绕红色文化展开的实践活动较少,而且未能实现最新教育科技和红色文化教育的结合。脱离实践语境导致红色文化彻底丧失生命力,鲜活的英雄人物和跌宕起伏的红色故事被限制在了第一课堂的狭小天地,医学生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也难以得到真正提升。教育方式落后则难以吸引医学生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严重阻碍了红色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因此,必须要积极推动实践教学的开展以及教学方式的革新。

3 新时代医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实践路径

3.1 树立科学育人目标,营造全员育人氛围

医学是一门兼具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学科,它既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又需要人文精神的涵养[5]。工具理性体现了医学的专业属性,在医治患者时,医生必须通过高超的医术和扎实的理论功底来为患者解除病痛。价值理性则体现了医学的社会属性,在接受诊疗时,患者不仅期望医生技术过硬,更渴望他们品德高尚,能够给予自己无微不至的关心。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是合理性的两方面,任何一方越位都将影响教育实效性的发挥。红色文化是对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其中承载的精神品格和价值理念对医学生具有重要的激励和感化作用,对平衡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间的关系也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必须高度重视红色文化教育,还医学以人学本质,用科学精神启迪学生智慧,用红色精神涵养学生品德,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民族意识的优秀医学人才。首先,高校在设计育人目标时不仅要考虑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还要关注学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教育目标要保持张力,即目标的设置既具有挑战性,但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又能够实现。例如:在选取红色榜样时,不仅要展示功绩伟大的英雄人物,还要讲解发生在普通人身上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从而激发医学生的情感共鸣,鼓励他们将个人理想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起来;其次,高校还要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红色基因、红色精神渗透到医学专业课教学中,打破思政课和医学专业课教学各行其是的困境,形成全员、全方位的育人格局。马克思主义学院要为红色文化融入医学专业课教学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医学专业课教师则要积极挖掘医学知识中蕴藏的红色育人基因,使医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红色文化的价值引领,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3.2 优化红色文化育人环境,构建生活化教育话语体系

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为了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向现实育人动力的有机转化,高校必须着力优化育人环境。首先,要将红色文化要素融入校园环境建设中。高校可以专门设置红色文化展厅,通过老照片、家书等红色载体激发医学生情感共鸣,也可以将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革命英雄人物形象与学校景观建设结合起来,还可以在宿舍、教学楼、实验室等学生活动区域张贴红色标语和宣传画。在红色素材的选取上要尽量贴近医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加大对红医精神和红色医生的宣传力度,营造“以文化人”的教育氛围,使医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同时,高校可结合自身红色历史推出红色文创产品,使红色文化真正融入医学生生活中,提高医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关注程度;其次,高校要积极利用家庭和社会力量加强红色文化教育,提高家长对红色文化的重视程度,鼓励家长和医学生一起参与学校组织的红色活动。同时,高等医学院校要加强与附属医院的合作与交流。高等医学院校可以邀请医护人员到学校做讲座,使医学生在了解英雄心路历程和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从而打造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最后,高校要着力构建具有时代气息和生活特色的红色教育体系。教师要把书本上抽象的红色理论和陌生的红色人物转化为生动、温暖的红色故事,用真挚的情感、朴实的语言和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为医学生讲述红色故事并深入解读红色榜样当时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引导医学生透过故事表象体会红色榜样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

3.3 创新红色文化育人方式,增加实践教学比重

为了使红色文化在校园活起来,高校必须要创新红色文化育人方式。首先,高校要提高教师媒介素养,实现最新教育技术和红色文化教育的有机结合。高校要以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为手段构建逼真性、交互性、沉浸性的红色文化教育虚拟仿真平台,平台可以选取井冈山、西柏坡、广西革命烈士纪念馆等场馆作为虚拟红色文化教学基地,以全景摄像的方式录制教师现场讲解视频。视频制作完成后,学生可以戴着VR眼镜进行360°查看,足不出户便可获得身临其境的良好体验。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新媒体互动性强、更新速度快、形式多样化的特点将红色文化教育从线下延伸到线上,从课上延续到课下,通过在红色教育基地进行网络直播教学、弹幕互动、创建红色文化育人公众号等方式打造智慧教学模式,建立红色文化育人长效机制;其次,要充分发挥传统节日和纪念日的道德涵养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6]高校要以医师节、建军节、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等重要时间点为契机,开展具有庄严感和仪式感的教育活动,消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红色文化的负面影响,增强医学生的价值选择和判断能力;最后,要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打造红色文化育人第二课堂。高校要积极组织红色研学、红歌传唱、历史剧表演、红色诗词诵读等特色活动,为红色文化传承注入新鲜血液。同时,还要通过撰写调研报告、交流心得体会等方式将实践活动转化为鲜活的文化成果,避免实践活动流于形式,使医学生真正学有所得。红色文化并不是革命战争年代的特有产物,发扬红色传统也并不意味着因循守旧,而是要结合时代特色赋予红色文化崭新的内涵[7]。因此,高校要积极引导医学生处理好红色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鼓励医学生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到革命老区或贫困山区开展爱心支医活动,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贡献青春力量[8]。

猜你喜欢

医学生红色医学
红色是什么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医学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学、生命科学类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