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医院儿科应对新冠肺炎防控管理实践及思考
2021-04-03霍光研戚小红刘慧蕊张礼萍周小凤
■ 霍光研 戚小红 刘慧蕊 康 艳 张礼萍 周小凤
新冠肺炎疫情发展时期,就诊患儿基本都由家长陪同,使得医院内交叉感染的防控形势更为严峻。为降低医院内感染发生率,保障医疗安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儿科以PDCA循环为管理工具,围绕以患儿为中心,注重患儿安全,持续改进疫情防控工作。通过阶段性的总结,防控中的优势已得到证实,可切实保护患儿利益,能不断提高疫情防控工作的规范化和有效性。
1 具体举措
1.1 统筹全局定计划
1.1.1 成立领导小组。(1)医院成立了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医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第一时间梳理了医院防控工作预案、流程、医院感染防控方案及新冠肺炎防控的护理管理要求等,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1]。(2)科室成立疫情防控管理小组。科室疫情防控小组由科室主任、护士长、门急诊和病房的医疗组长、科室感控干事组成。防控小组的职责是对本科室疫情防控管理负责,第一时间掌握门急诊、病房的防控动态,上传下达医院及科室对疫情防控工作的具体落实要求,细化科室的制度与流程,形成科室的工作指引。加强防护物资、消毒剂管理与使用,充分调动科室员工的积极性并及时反映员工在疫情期间的思想动态,保护工作人员并提出可行性、建设性指导意见。每1~2周通过微信视频或腾讯会议进行一次会议。
1.1.2 制定制度流程。为科学有效地应对疫情,医院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应急预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院感染防控方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院感染防控的护理管理要求》《门急诊预检分诊制度》等相关制度和流程,儿科细化了工作制度及细节,如《儿科发热患儿接诊及转运流程》《儿科疫情期间消毒隔离制度》等,力争做到防控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
1.1.3 制定培训计划。科室根据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医院的要求拟定培训计划,确保全员参与,按岗位和职责区别分层分级培训。
1.1.4 统筹安排人员。医院根据疫情的防控需求,建立以感染科为主导,呼吸科、放射科、检验科、重症医学科、儿科等科室共同参与的会诊及救治体系。儿科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人员调配方案,医院人员的调配方案组成专家会诊、应急队伍等多层次调配梯队。
1.2 管理措施实施阶段,抓落实
1.2.1 组织多元化培训和考核,做到人人掌握。(1)微信工作群、腾讯会议助力人员培训。建立“儿科工作通知群”和“儿科工作讨论群”,规定通知群内只用于接收通知、文件或培训内容;如果职工需要提出疑问或讨论时在讨论群内进行。分开设置群后,方便职工能查到最新的通知,避免通知过多而被淹没。科室主任、护士长定时在通知群内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的相关文件、PPT课件、视频等相关培训资料。医疗组长、护士长分别通过私信微信视频一对一地检查医生、护士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对职工存在疑问或者掌握不正确的地方一一给予讲解和指导。科主任或护士长通过腾讯会议将全员需要掌握的内容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统一培训。(2)录制视频,快速直观地接受培训。因疫情期间,科室统筹安排每日出勤人员,居家休息的医生护士多于出勤人员,因减少来院的人员,无法做到现场统一培训,为此科室组织科室骨干医生和护士录制了正确穿脱防护用品方法的视频、转运患者行走的路线、终末消毒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物表及地面擦拭的正确方法等视频发放给护士,以便医生护士能掌握到正确的方法。操作视频的培训方式实现了在线培训,避免了人员来现场造成的聚集,且视频可反复观看,减少了人为反复演示出现的讲述或演示错误,从而能提高医生和护士的操作技能。
1.2.2 抓演练促落实。科室主任与护士长分别制定儿科门急诊、病房接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儿应急预案,制定后第一时间发送到医生和护士的工作通知群内,并完成培训。在儿科门急诊、病房分别进行模拟演练接诊新型冠状肺炎疑似患儿处理流程,日间和夜间各两次,实地查看医生、护士如何执行接诊疑似患儿的流程及处理细节是否到位,同时查看医生、护士在接诊疑似患儿的全程中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及终末消毒的方法是否正确。通过每一次演练,可发现“实际工作”中的缺陷与不足,不断地对流程、应急预案作出调整和修正,可使应急预案和接诊流程不断提炼、提升和优化,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儿科护理人员在面对突发疫情时把控能力的作用,确保患儿和家长得到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1.2.3 细化科室制度和流程,注重细节管理。(1)儿科门急诊管理细节。①就诊环节,严格执行除急诊外的全面实名制预约就诊制度,接诊时严格遵循“一医一患一家长一诊室”要求,加强就诊患儿及家长秩序管控,避免人群聚集,诊区内各个岗位的护士需引导患儿家长合理排队和拉开间距在1米以上。②就诊三级筛查。一级筛查在门诊楼的入口处,由保安人员负责测量体温,查看或纠正口罩佩戴的情况。二级筛查在儿科的预检室,预检护士为患儿及家长测量额温和询问流行病学史,做好就诊患儿及家长的预检分诊登记工作。所有进入儿科诊区的患儿及家长必须先到预检室进行预检、登记后才能进入候诊区、诊室、治疗室、输液室等区域。三级筛查设置在诊室,由接诊医生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和接触史,并指导患儿家长填写《儿科患儿就诊信息承诺书》。③发挥门急诊的最大能动性,儿科门急诊能处理的情况由儿科门急诊值班的医护人员处理,尽量保护住院患儿的安全。门急诊患儿如需到住院病区进一步处理时,严格按照住院的排查要求,排查完毕后再办理住院手续。④预检分诊护士的安排,预检岗位是科室护士工作岗位中相对高危的岗位,是接触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的第一道关卡,护士长将全科护理人员及岗位统筹安排,承担预检分诊岗位的护士必须是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工作态度严谨,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能够正确、规范分诊,正确掌握各项培训的内容,及时判断患儿的病情。(2)儿科病房管理细节。①严格把控入院环节,病区住院患儿必须是经儿科门、急诊医生根据医院制定的流行病学筛查表,以及相关影像学检查排除后方可办理入院。②住院环节管控。新入院患儿应安排在单间收治。逐步过渡到“隔床”等方式收治患儿。住院病房实行严格的24小时门禁管理,患儿住院期间家长不能随意带患儿外出。住院期间取消家属探视,告知患儿及家长通过语音、视频等方式在线探视,需要了解患儿病情时可拨打医院电话转科室医生办或护士站询问。因儿科患儿较为特殊,故每名患儿限1名家长陪护,相对固定不随意调换,陪护人员在住院期间需正确佩戴口罩。陪住人员在住院前也需要同住院患儿一样进行排查,排查无问题后才能与患儿一起办理住院和陪住的手续。一患一陪,住院患儿每日测量3次体温;陪住家长每日测量2次体温。③病区设立隔离病房。根据医院统一部署,在靠近疑似患者转运通道设置本病区的隔离病房,普通科室隔离区至少包含3个区域,即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各区域内按规范进行设置,做好标识。各个区内设置单通道出入,在地面上做好地标。
1.2.4 改善诊疗环境。COVID-19明确为经空气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儿科在门急诊出入口、病房的入口处增设免洗手消毒液,督促医患双方均做好手卫生。在预检室、各个诊室增加空气净化机。通过倡导患儿及家长做好手卫生和净化诊疗区域空气等举措,降低院内交叉感染风险[2]。
1.2.5 统筹调配人员。在疫情期间,打破门诊、病房的排班界限,全科医生由主任统一排班,护士由护士长统一排班,将人力资源合理配备,确保一线的人员充足又避免过度劳累而降低机体抵抗力,从而有效提升医疗质量、保障医疗护理安全。病房根据住院患儿人数、病情,门急诊根据24小时实际接诊患者的总数及病种,在保障门急诊、病房护理工作顺利开展和安全的基础上进行弹性排班。
1.2.6 专人负责引导。疫情期间根据门诊、病房实际需要,医院设立专职人员在门诊楼、病房楼门口把守。对未佩戴口罩、佩戴不合格口罩者免费提供口罩,佩戴方式不正确则进行纠正,并对进入医院、各个楼的人员测量体温。需到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由专人按照指定路线引导至发热门诊,减少医院感染风险。发热门诊提供一体化服务,常规的诊疗行为可在发热门诊完成[2]。
1.3 定期督查
医院防控小组由主管院领导带队定期对关键环节、关键岗位巡查。重点检查医务人员对防控知识的知晓和执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制度流程在防控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疫情防控工作出现需要解决的新情况。督导后将问题反馈给科室主任、护士长。我科室接到问题反馈单后,实地调查问题的具体情况,召开专题会议,分析问题及商议整改措施,并督促科室职工进行整改。
1.4 持续改进促进工作提升
1.4.1 充分发挥带教老师的主观能动性。在科内选拔1名医生、1名护士临床带教老师(具备良好的知识技能和传授能力)为穿脱防护用品的督导员,统一接受医院的培训与考核合格,考核合格后,发挥该医生、护士的作用,授权其培训与考核科内的每一名医生和护士。考核方法:如果普通医生、护士与该督导员同时在岗时,督导员现场进行指导;如果普通医生、护士与督导员不同时在岗时,可与督导员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进行,或医生护士在岗时将自己穿脱防护服的全过程录制成视频,通过微信发送给督导员,督导员给予指导。
1.4.2 狠抓科室内薄弱人员。护士长亲自梳理科室内保洁人员的工作职责及在疫情防控期间的清洁消毒要求与规范,将其工作的内容及标准制作成简单明了的表格,发放给保洁人员,并对保洁人员均进行培训,亲自督促指导其日常防护与实际工作质量。
1.4.3 狠抓消毒隔离防控细节。(1)督查医护人员防护要求。护士长将正确防护的标准拍成照片制成文档,并在照片上标注出帽子、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品佩戴合格的标准。以便全体工作人员有效掌握,通过照片的标准示意后,医护人员能形象、直观、快速地掌握防护的标准。将此“标准示例”通过微信群发送给全体职工,职工的更衣区也粘贴出一张,以方便工作人员在上班更衣时自查。每日晨交班时科主任、护士长查看当天在岗人员的防护有无问题,发现问题时及时指出并督导相应的人员改正。(2)消毒执行管理。严格按照医院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院感染防控方案》和科室消毒隔离制度进行消毒,为保证物表消毒擦拭的有效性、通风执行的有效性和防护用品消毒的到位性,制定物表擦拭消毒记录表、开窗通风记录表(每个房间一张表格)和防护用品消毒侵泡记录表,各项措施执行记录签字。各项措施落实到具体的时间和个人,做好可追溯。(3)值班室管理。值班室每天定时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1小时;每日开窗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4)陪住的管理。每班护士需对陪护人员进行身份核查及交接登记,有效做好病房防控。家长之间不串病室聊天。每日为陪住家长测量3次体温,并询问有无呼吸道相关症状。(5)运送人员管理。运送人员不进入病区内:①外出检查:护士将需出病区检查的患儿带至病区门禁处交接给外送人员陪检。②标本交接:护士在病区门禁处接收标本运送箱→护士处置室扫描确认标本→装入标本箱→病区门禁处交还标本运送箱→外送人员送检。③药品交接:护士在病区门禁处接收药箱/袋→治疗室核对→病区门禁处交还药箱。
1.4.4 发挥标识的正向引导作用。在儿科门急诊的预检室,增设了“一米线”地标贴,示意患儿及家长与他人注意保持间距,同时在预检室的护士站前地上粘贴“卡通小脚丫”和“站在此处配合测量体温”的标识,给患儿及家长一个正确的站立位置以便配合护士完成体温的测量及登记工作;在预检室、候诊区粘贴了“佩戴口罩进入诊区”的卡通温馨提示。利用门急诊的广播,在输液室和候诊区播,放录好的疫情期间就诊提示,利用音频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宣教和正确引导。住院病房楼的门口张贴病区封闭管理、限制探视的温馨提示,履行告知义务。
1.4.5 物资的管控。建立科室医护人员使用登记表,每日一张表格,我科室医护人员每天在使用时需登记使用的项目、数量,并签名。按照医院院感的防护要求,工作期间口罩每4小时更换一次,例如8小时工作时长,职工在口罩处数量记录为1+1,主班/分诊护士每日统计当日的使用量报给护士长,护士长根据当日的使用量做好库存的结余统计,每周根据库存的实际情况制定周请领计划。
1.4.6 健康教育。特殊时期,增加对患儿及家长宣教口罩佩戴规范、口罩需持续佩戴的必要性,讲解手卫生知识,不要随地吐痰,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袖肘遮住口、鼻。定时通风,合理搭配饮食等生活细节宣教。
1.4.7 借助互联网延续医疗护理服务。此次疫情医院检查以及各种治疗等都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疫情防控期间,建议患儿及家长减少就诊次数、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医院开通了互联网就医平台,我科室护理团队和副高以上的医生将日常诊疗、护理门诊放到了网上开诊,通过网络平台与患儿及家长取得了有效沟通,来解决患儿及家长居家的诊疗和护理问题,也缓解了疫情防控期间患儿家长无法正常就诊的负性情绪。
1.4.8 心理干预与支持。(1)患儿及家长心理干预与支持。特殊时期住院患儿不能外出、不能与其他病室的患儿接触,会有烦躁、哭闹等情况。护士可指导家长通过听儿歌、玩玩具等方式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学龄期儿童除适当娱乐放松外,鼓励患儿参与到“停课不停学”的线上课程学习,也鼓励患儿通过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或对疫情的看法。(2)医护人员心理干预与支持。科室管理者在合理、统筹弹性排班的同时,应充分认识到职工的心理健康和心理评估的重要性,与应急人员及疫情期间出勤人员充分沟通,确保个人自愿、家庭支持、健康状况良好,科室主任、护士长要以身作则投入到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中来,增强特殊时期职工工作的安全感[3]。
2 初步成效
2.1 科室运作成效显著
疫情发生以来,我科室门急诊、病房工作做到平稳有序,门急诊及住院患儿能得到规范化、个体化、人性化的救治。疫情发生以来无一例漏诊、误诊,无一例患儿因为流程不畅延误诊疗,无投诉和纠纷事件。互联网医疗开诊以来,让医疗护理服务得到了个性化的延续,取得了较好效果。从准确的预检分诊到合理化的安排就诊流程,从合理的功能区域划分到规范的管理,发热患者有序接诊、疫情防控工作平稳进行,常规的诊疗活动也正常运作,体现了PDCA管理模式的有效性。
2.2 线上培训和网络自学成为主要学习方式
通过此次疫情,改变了既往的院内或科室集中培训方式,转变为线上(微信群、腾讯会议)培训和网络自学,培训和学习方式更为灵活,能实现全科人员同时在线接受培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截至目前,我科室职工通过“北京市继续教育网站”在线学习,接受培训学习的内容有17项,儿科全体医护人员均完成网络学习,考核通过率为100%。科室通过腾讯会议统一进行在线培训内容8次。培训后微信答题,评价职工的掌握情况,全员通过微信答题。
2.3 物资管理有成效
疫情期间,我科室防护用品、消毒剂由护士长一人申请领取和管理,专人负责,物资账目清晰透明、管理有方,无浪费或短缺的情况出现。
3 体会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医院是人流集散地,属于防控重点场所,儿童作为特殊人群,疫情暴发期间儿童的诊断、治疗、照护与成年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同,因此需要更加细心周到、科学防护和诊疗、照护。新冠肺炎的流行对各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都是一个新的挑战,特别是对于非传染病医院,我科室是综合医院中的儿科,与儿童专科医院有着明显的区别,我科室承担着儿童发热患者初筛的工作任务,因此加强儿科门急诊、病房、患儿及家长管理,才能确保医务人员和住院患儿的安全,杜绝疫情在医院内的蔓延。运用PDCA对门急诊感染防控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实时通报、立即纠正,动态管理、持续改进,关注疫情进展过程中的新问题、新情况,调整、完善感染防控举措。将PDCA循环运用到疫情防控管理中,推动了科室的细节化管理,营造了良好的科室氛围,提高了科室的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