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利工程堤防发展林下经济的思考与探索

2021-04-03

治淮 2021年8期
关键词:怀远县承包户堤防

王 帅

茨淮新河是20 世纪70年代初人工开挖的河道,自阜阳市茨河铺闸,由西向东经阜阳市、亳州市、淮南市、蚌埠市等四市七县(区),于蚌埠市怀远县入淮,干流全长134.2km。怀远县境内堤防长度77km,堤防工程级别为2 级,堤防管理范围内有护堤地、滩地等水土资源,堤身堆土在100~200m,滩地均较宽,沿河土壤属于砂壤土、粉质粘土、粉土及细沙等。

一、茨淮新河堤防(怀远县段)管理现状

为加强茨淮新河堤防的管理养护,规范开发行为,提高资源使用效益,杜绝堤身乱耕乱种现象,茨淮新河堤防(怀远县段)土地严格按照《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 《河道管理条例》《安徽省实施〈水法〉办法》《安徽省实施〈防洪法〉办法》《安徽省水工程管理和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对外竞价发包,由承包人合理开发使用堤防土地资源,水利管理单位对其进行监督管理。目前,茨淮新河堤防(怀远县段)土地已完成部分段面的发包,主要种植作物为石榴、花卉、景观树木等。针对发包现状,发现存在着部分承包户和当地村民在堤防土地上私自耕种小麦、大豆等农作物的现象,经过多次调查和走访沟通,发现主要原因是植树短期收益不大,投资回本慢,没有种植农作物经济效益高。

二、适用于茨淮新河堤防(怀远县段)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当前,林下经济发展迅速,主要有林树模式、林禽模式、林畜模式、林菜模式、林草模式、林菌模式、林药模式、林油模式、林粮模式。林下经济能够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广泛调动社会人员的承包热情。林下经济模式的运行,降低了堤防管理的难度,避免了沿河村民伐树耕种的情况。

茨淮新河沿岸地区农作物以小麦、黄豆为主,考虑到农作物耕种和畜牧养殖会导致水土流失、污染环境,宜放弃林粮、林畜模式。针对该地区相关政策和种植养殖习俗,可以引进林树模式、林禽模式和林药模式。

林树模式: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在林木种植的间距中种植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生长周期短的观赏型树木。以短养长,调动承包户积极性。

林禽模式:充分利用林下昆虫、小动物及杂草多的特点,在林下放养或圈养肉鸡、柴鸡、肉鸭等。禽粪肥沃土壤,有利于林木的生长。

林药模式:充分利用林地自然地遮阴作用,林下种植三七、金银花、板蓝根、人参等喜阴药材。地表栽种,起到固土保水的作用。

三、茨淮新河堤防(怀远县段)发展林下经济的需求

由于林木的生长周期较长,幼苗一般需要两到三年方能长成,短期内收益回报不明显,部分承包户私下种植农作物,导致水土大量流失。水利管理单位每年投入检查管理的人力、物力、财力较大,对单位日常运行造成较大的压力。发展林下经济,充分利用林下闲置空间,能够增加承包户的收入,杜绝承包户乱耕乱种的现象,缓解管理单位的工作压力。发展林下经济有利于茨淮新河堤防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林下金银花种植为例:一亩地仅种植树木,从育苗到出售要4~5年时间,每亩年收入在2000元左右。林下套种金银花,金银花具有环境适应性强、栽种成活率高、管理方便的特点,平均亩产量达260kg 以上,一年开5 茬花,每亩效益达8000 元以上。较高的经济回报能够调动承包户植树造林的热情,起到保护水土资源的作用。

四、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

堤防植树造林,是保护河道水土资源的有效途径,是稳固堤防的主要手段,是美化河流环境的长效机制。

茨淮新河沿岸村民目前仍然研习着传统的家庭养殖业,村庄里的散养模式污染居住环境、影响村容整洁、破坏水质。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合理利用堤防土地,把农村的一些养殖业转移到林下,达到立体经济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效果,在不新增占地的情况下,为农民开辟出了一个新的增收渠道。

通过发展林下经济,使得承包户在植树造林的同时,短期获得经济收入。有了效益,就能充分调动村民承包堤防土地的积极性,从而缓解工程管理的日常工作压力,达到了承包户近期得利、茨淮新河长期得林的效果。

五、发展林下经济实施办法

1.分阶段发展林下经济

各类林下经济模式并不适用于林木生长的各个阶段,如林木成长阶段,短期收益不大,容易使承包户滋生乱耕乱种的想法,为了更好地保护水土资源,此阶段可以实行林木与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生长周期短的观赏型树木套种的模式,既能起到固水保土的作用,又能使承包户在短期内获得收益;在林木长成阶段,形成大片树林,形成自然地郁闭林荫地,此阶段可以在林下种植喜阴的药材,或者在林下散养家禽。药材在地表栽种,能起到固土保水的作用;家禽粪便含有氮、磷、钾等养分,能够肥沃土壤,促进林木的生长。

2.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

宜根据村庄离河的距离、交通运输环境、集贸市场的规模等因素,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有的乡镇紧邻河道和靠近城镇,村民上堤方便,进城省时,便于家禽的养殖,可以进行林下养殖;有的乡镇靠近公路,交通方便,便于观赏型树木的砍伐运输,可以实行林树套种的模式。

3.寻求与政府职能部门的联动

发展林下经济不能单单依靠水利管理部门,还需要沿河政府的认可与帮助,需要相关政策的扶持,需要林业、农业、畜牧业以及银行等有关部门的配合,多部门联动,才能将林下经济发展好。茨淮新河堤防发展林下经济,必须要与沿河乡镇政府进行协调,只有政府部门提供支持,进行政策引导,当地村民才有意愿和信心来承包堤防土地,才能有效地发展林下经济。

4.以点带面,扶持龙头企业

发展林下经济前期,承包户市场竞争能力较弱,需要水利管理单位对其进行引导和帮助。水利管理单位可以通过举办林下经济培训班,邀请专家、有规模的企业向承包户传授发展林下经济的经验知识,通过扶持和培养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发展规模的承包户,将其竖为典型,让这些已成规模的企业带动其他分散的小规模承包户,形成以点带面、全面发展的良好局势。

5.搭建平台,吸引有实力的大户

目前,茨淮新河治理工程已经基本完成。利用治理后水质的提升,灌溉排涝能力的增强,堤防道路的完善,以及发挥航道运输等优势,与当地政府部门共同搭建发展林下经济的平台。有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后期就能通过招商引资,将有实力、有经验的大户请进来,外来企业的运营模式和经验可以带动本地的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形成一个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

六、结语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繁多,技术性较强,必须以河道管理的目标规划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制定有针对性的林下经济发展规划,探索推动发展多种模式结合的林下经济,不断提升堤防范围内水土资源价值,增加流域人民收入,有效缓解人水争地矛盾,为水利工程堤防管理营造良好的氛围

猜你喜欢

怀远县承包户堤防
丹东市农业土地托管服务探究
紧邻堤防深基坑开挖方法研究与应用
六月新鲜事
新课标下小学课堂体育教学的调查与研究
2016年河南省己建成堤防长度
石总场双泉集七连承包户争用“明星机车组”
柔软
河南省2014年已治理堤防长度
河南省2014年已治理达标堤防长度
90团棉花“阳光”收购保质量促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