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国际学生“中国概况”课的几点反思

2021-04-02叶昕媛刘婷周寒冰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1年3期
关键词:国际学生教学实践

叶昕媛 刘婷 周寒冰

[摘 要] 高校是国际学生深入认识、了解中国的主要场所,“中国概况”作为国际学生学历生的必修课之一,是加强文化引导,讲好中国故事的有力抓手。讲好“中国概况”对教育对外开放、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国家外事工作大局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国际学生;教学实践;中国概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1) 03-0092-02

一、“中国概况”课的重要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及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选择来华学习深造。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共有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18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华留学,其中接受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占52.44%,比2017年增加16,579人,同比增长6.86%。[1]面对不断增长的来华留学生群体,“中国概况”课程已经不仅仅是帮助学生适应中国生活,克服文化休克的需要,更担负起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好中国形象,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使命。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42号令《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第三章第十六条明确规定“中国概况应当作为高等学历教育的必修课”[2]。

二、开设“中国概况”课的目的

在“中国概况”的第一节课上,笔者会问学生一个问题,“大家期待在这门课上能学到什么”?从学生的角度而言,答案大致包括以下几种:“希望能更好地了解中国”“希望能帮助自己在中国更好地生活”“希望对将来的工作有所帮助”“希望能和中国人进行有深度的谈话”“希望能提高汉语水平”等。可以看出,学生将“中国概况”定义为比较实用的课程,同时为其也抱有很高的期待。

笔者认为,开设“中国概况”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缓解文化休克,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国际学生背井离乡来到中国,在最初的“蜜月期”度过以后,文化休克多多少少就会凸显出来。“中国概况”是对中国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俗等方面的介绍,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对中国有较为系统的初步了解,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缓解文化休克,更快地适应在中国的学习生活。

(二)介绍中国文化,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

笔者明显感到,大多数国际学生对于中国的了解非常有限和片面,多数对中国一无所知,而且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刻板印象甚至是偏颇。如何传播优秀中华文化,用事实说话,多角度,多方位向国际学生展示真正的中国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讲好“中国概况”对教育对外开放、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国家外事工作大局有着深远的意义。

(三)以“中国概况”课为载体,积极传播中国文化

知华、友华的国际学生每一个都是文化使者,学成归国时带走的不仅是先进的知识,同时也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随着国际学生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度和重视度越来越高,我们应该发挥好国际学生这个文化纽带,通过“中国概况”这个载体,可以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准确地介绍给学生,进而通过他们将更广泛地传递给世界,让世界更了解中国。

(四)突破学习瓶颈,文化和语言学习相辅相成

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Sapir,Edward)指出“语言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3]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文化的学习,当语言学习进入某一个阶段,特别是高级阶段时,文化是必须逾越的障碍。如成语的运用,修辞的表达,习语俗语的掌握,不仅是语言的学习,更多的是对历史、文化、民俗等知识的内化于心。“中国概况”课程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更能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培养汉语思维,突破学习瓶颈。[4]

三、国际学生“中国概况”课的课程特点

(一)缺乏统一的课程标准,教材差异大

该门课程目前尚未有统一的课程标准,也没有统一的教材。目前通行的有程爱民主编的《中国概况》;郭鹏等编著的《中国概况》;宁继明主编的《中国概况》;王洪顺主编的《中国概况》;中国常识系列编委会,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编著的《中国文化常识》《中国历史常识》《中国地理常识》等,这些教材中有中文的、有英文的还有中英对照的,针对的学生群体不同,教学内容的难度差别较大。

(二)教学课时量少,课程内容多

和语言课相比,“中国概况”课时量较少而涉及内容极广极杂。以笔者学校为例,每周一次课,一次3课时。课程涉及国家概况、民俗风情、衣食住行、语言文字、传统艺术、科学技术、文学历史、哲学宗教等多个方面,内容多、课时短。只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尽可能地覆盖全部教学内容,求全不求深,每一方面择其部分精要谈一谈。

(三)学生国别丰富、文化背景多样

此外,学生的多国别,多文化背景也使“中国概况”这门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以东南亚学生为例,来自如韩国、日本、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同属于汉字文化圈的国际学生,对课程涉及的部分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在文化的理解上相對容易,课上有些内容可以不讲或略讲,有些内容则可以讲得深入一点。而非洲、拉丁美洲、欧洲等国家的学生文化背景差异较大,教师课上需要补充的基本知识就更多一些,文化对比的讨论相对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英语要求高,精准翻译难

如何用英语准确地表达文化概念也是一个问题。教师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理解深度、准确度和英语水平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授课教师不但要有深厚的文化功底[5],还要有较强的英语水平。这还涉及翻译中的“不可译性”(Untranslatability),即原语在翻译成目的语时存在一定程度上意义的损失。英国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约翰·卡特福德将(Catford,J.C)将其分为语言上的不可译(Linguistic Untranslatability)和文化上的不可译(Cultural Untranslatability)[6]。特别是介绍传统和文学作品时,老师用英语尽可能地表达意思,但文化“味道”的损失不可避免。此外,学生的汉语水平也直接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汉语水平较好的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均优于汉语水平较弱的学生。

(五)课堂教学方式有限、体验感有待提升

课堂展示的局限性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中国概况不仅有知识性的内容,也包括了大量体验性的内容,目前主要的教学方式是以PPT讲解结合图片,音频、视频展示为主,但某些信息,如茶的清香、馥郁、入口回甘等感受是无法通过图片或视频体验到的。

四、关于上好“中国概况”课的几点尝试

针对国际学生“中国概况”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理论与实践结合

将课堂讲解和亲身体验结合,使学生能更真切地感受中华文化。例如:介绍春节的时候,教学生剪窗花,或结合十二生肖,剪自己生肖的图案。介绍元宵节的时候,玩猜灯谜的游戏。介绍服饰文化的时候,让学生试穿汉服或用传统中国元素设计服饰。介绍茶文化,结合茶艺展示,让学生品茶。介绍节气的时候,让学生去拍节气的照片等。

这样的尝试学生比较感兴趣,而且感受和印象都更深刻。

(二)“反客为主”,督促学生主动获取信息

体验活动对于初级阶段学习者来说,吸引力更大,而对中国文化有一定了解的学生则更倾向于有深度的课堂活动。例如讲哲学时,可以将学生分为几组,课前分配任务,如每组搜集一位儒家代表人物的信息或核心思想,课上进行分享。又如搜集自己国家关于月亮的故事,课上与中国文化中月亮的文化意向进行对比。

(三)优势互补、术业专攻

中国概况的授课内容涉及面广,对授课教师的知识面和语言能力要求也很高。要求教师在授课内容涉及的全部领域都成为专家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根据授课内容的大类安排2~3名对相关领域了解较深的教师分担授课任务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案。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采用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不但能够提高备课的效率,也能提高授课的专业度和教学质量。

(四)重视反馈,与时俱进

通过问卷调查,师生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中国国情、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兴趣点,有针对性地讲一讲。此外,在传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同时,有意识地利用身边鲜活的素材,向学生展示真实,现代化,充满活力的中国。这些素材不但贴近学生的生活,也特别有说服力,对使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着润物无声的作用。

五、结语

以上是笔者在“中国概况”的授课过程中进行的几点思考。由于笔者自身能力的限制,本文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如何让学生正确认识这门课,体会到这门课的重要性,产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并自觉把课上所学运用到生活中去,跨文化交际中去,还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904/t20190412_377692.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705/t20170516_304735.html

[3]爱德華·萨丕尔.语言论[M].陆卓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4.]翟努非,庄佩芬,雷妤,等.对来华留学生开设中国文化类课程的思考[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10,19(5):73-75.

[5]马立立,吴海迪.对来华留学生《中国概况》课的教学思考[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6):174-176.

[6]Catford,J.C.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an Essay in Applied Linguistics[M].London,1965.

(责任编辑:王义祥)

猜你喜欢

国际学生教学实践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美国留学教育动向及影响因素探析
中德高校国际学生本科招生录取标准对比研究
高等教育领域国际学生流动分析
遵从市场引导机制 力促职业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