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德养生自我调控身体

2021-04-02赵德贵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1年4期
关键词:善事仁者道德

赵德贵

养生之首在于养德,学会做人是养生的关键。

古人告诉我们养生应注意的事项。首先谈了两个问题:一是在外要防止四时邪气的侵犯,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二是在内要保持精神安闲而没有杂念,即“恬淡虚无”“精神内守”。能够做到以上两点,则内外安和,真气调顺,就可避免疾病的困扰,人们就能够心志安闲而少嗜欲,心情安逸而不焦虑,身体虽劳而不致疲倦。气调意顺,每个人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每个人的愿望都可以实现。内心安适,恬淡少欲,自然就会吃得甘美,穿得舒适,大家都喜爱自己的风俗习尚,人与人之间不相倾慕和攀比,所以这些人称得上朴实无华。因而各种嗜欲不会引起注目,淫乱邪僻不会惑乱心志。无论愚笨、聪明与能力大小,都不会因外物所动,这些完全符合“道”的要求。正是由于上古之人的修为合乎“道”,所以他们能够“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那么,上古所推崇的“道”是什么呢?最后一句就是答案:德!养德是长寿的根本,也是养生的重点,德全则不危!

孔子提出“仁者寿”的观点之后,历代思想家、医学家、养生家几乎都倡导以德养生。

孔子主张“仁者寿”,他的思想体系中的核心是“仁”。仁就是主张要处理好人际关系。仁分为两个方面,即忠和恕。忠是人的积极方面,自己好,也要帮助别人好,即孔子所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是人的消极方面,即设身处地的谅解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成人之恶”。以忠恕之道来处理人际关系,节制私欲来修养道德,从而达到心理上的坦坦荡荡,防止心理失衡所致的各种身心疾病,因而有益于健康长寿。

如何养德?《黄帝内经》指出:“仁者寿,德全不危。”葛洪强调为道者当先立功德,“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善功未足,故不能升天耳。”葛洪还认为,如果一个人道德善行做得好,虽然并不通晓养生方术,依然可以受到荫庇福佑而寿老:“世有了无知道术方伎,而平安寿考者,何也?抱朴子曰:‘诸如此者,或有阴德善行,以致福佑。”清代养生家石成金认为:“善养生者,当以德性为主,而以调养为佐。”提出了常存正常心、常存欢喜心、常存善良心、常存和悦心、常存安乐心等,作为养德要诀。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曾这样教导养生者:“养性者,不但饵药、丹霞,其在兼于自行。自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德行不克,纵服玉流金丹,未能延寿。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这个说的就是不修德行,不树立高尚的道德观,就算真有玉液金丹长生不死之药也不能使人长寿,不断修养道德,不作祈祷也有福,不求长生寿辰也会延长,古人重视身心兼养,而养心中又首要养德。由此可见,道德在养生保健中的重要作用。清代石成金说:“天地间,万事万物,惟善可以‘养性;惟善可以延寿命。”《增补遵生八笺》指出:“谦光辞让,损己利人,可以延年”;唐朝一位高僧与白居易在谈到养生时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先哲的言论给人们养生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有德者乐于助人、乐于爱人、乐于奉献,善于同别人和睦相处。例如三国时期的医生、百岁寿星董奉,一生助人为乐、乐善好施,给人治病从来不取分文。现代的寿星,福建省漳浦县112岁的长寿老人蔡松苍,一生与人为善,他创立了漳浦佛教协会慈善会,连续3年资助深土镇敬老院。上海市南汇县百岁老人嵇如江,年轻时就乐做善事,对有经济困难的邻居亲友,慷慨解囊,施舍救济,到老年时,为了弘扬和振兴教育事业,他与家人合议,家庭自筹经费设立“嵇公奖学金”,奖励南汇县高考理科第一名。

廉洁奉公。当官者应该把自己当成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唐朝白居易为官近30年,一贯清廉,深受各地百姓爱戴。他在杭州任刺史时,筑堤挖井,造福人民。西湖的白堤就是人民缅怀他的纪念物。晚年在东都洛阳龙门办了两件事,其中之一是他带头捐款集资,开凿龙门口伊水八节滩。旧时八节滩至为险要,不易渡船,常有倾覆之危,经过开凿,古有之险才算盡除,给人民带来很大便利与安全。白居易亨年75岁,在古代算是高龄了。

我国古代继承“仁者寿”的优秀传统,强调以德养生的学者大有人在。例如,明代的吕叔简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其意明白如昼,即养生最首要的是修养道德。他还进一步指出:“无价之药,不名之医,取诸身而己。”意思是说,最好的药物、最好的医生就来自自身的道德修养。

为什么以德养生可以延年益寿呢?对此,有不少学者发表过很好的见解:《黄帝内经》说,一个注意道德修养,就可以“嗜欲不能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这样,自然就能够“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明代王文禄也说得十分中肯:“存仁完心也,志定而气从;集义顺心也,气生而志固。致中和也,勿忘助也,疾安由作?”意思是说,只要一个人志定气从,气生志固,就可以保持“中和”状态,而只要“致中和”,不妄自寻求五花八门的养生辅助手段,就不会罹疾生病,从而永葆健康。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融洽的社会关系,良好的心理活动可以使人体分泌一种有益的激素、酶类和乙酰胆碱等。这些物质能把血液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性调节到最佳状态。与此同时,人的大脑中分泌出一种天然的镇静剂,使人内心获得温暖,缓缓地解除内心的烦恼。心情畅快、笑口常开能刺激大脑产生一种叫茶酚胺的激素,能促进人体“天生麻醉剂”——内生类似吗啡的天然镇静剂,这种感觉主要来自脑部的内啡肽,能使体内免疫球蛋白A的数量显著增加,这就有效的提高其防病抗病能力和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增强,促进血液循环及阴阳平衡,调节神经,从而延年益寿。人在身心处于轻松愉悦的状态时,可以促进人体大脑分泌内啡肽。所以我们每天都应保持心情愉悦。我们每天要做善事,与人为善,不做坏事。做好事,做善事,不是为了回报,而仅仅是为了心情愉快。这就是古人说的积阴德。这就为“好人长寿”提供了科学依据。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以德行善有益于人体免疫系统。行善的实质是视他人为朋友,急人所难,竭力相助,在此过程中,心里便会涌起欣慰之感。因此,老年人要多做善事,乐于助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高尚品德孕育的是快乐的享受,如此,便能寿比南山不老松了。

道德不好的人心胸狭窄,为了一己私利而挖空心思,不择手段,胡作非为,其后又做贼心虚,整日提心吊胆,内疚,焦虑;听到警笛声响或意外敲门声就胆战心惊,吃不好、睡不安,惶惶不可终日。这种无形的心理压力和负担,使大脑皮质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导致功能失调,使人体器官功能紊乱,特别使交感神经兴奋,分泌儿茶酚胺、肾上腺素系统增多,新陈代谢增速,体温升高,呼吸加深,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糖元分解增快等一系列生理变化。这种现象若得不到及时纠正,即可陷入心悸、失眠、头痛、头晕、食欲下降等心理危机中。若再继续发展下去,即可诱发精神疾病、神经症、未老先衰、闭经、阳萎;由于免疫功能减退,则易诱发各种疾病。

编辑:修远 xdyszzsb@sina.com

猜你喜欢

善事仁者道德
善的原则
仁者甘死如饴
推己及人
To Judge or Not to Judge: A Discussion on the idea of Judging i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and the Bible
跟踪导练(五)(2)
道德
名副其实
多与少的随想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做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