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CT检查对骨巨细胞瘤的价值分析
2021-04-02辽宁省庄河市第二人民医院辽宁庄河116413
辽宁省庄河市第二人民医院 (辽宁 庄河 116413)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患者采用X线、CT检查的价值。方法:以23例自2018年3月~2019年5月接受诊疗的骨巨细胞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实施X线检查、CT检查。结果:长骨病变患者占65.22%,椎体病变患者占17.39%,耻骨病变占4.35%,髂骨病变4.35%、肩胛骨病变4.65%。X线平片显示20例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17例溶骨性破坏患者,17例骨包壳不完整患者,主要表现为骨质中断或者受到破坏、骨皮质变薄等,髂骨及骶髂关节受累患者5例。CT检查囊样膨胀性骨质破坏患者20例,17例溶骨性破坏患者。CT平扫检查结果可见14例软组织肿块患者,CT增强扫描检查显示17例软组织肿块患者。结论:骨巨细胞瘤患者应用X线、CT检查能够自不同方面使病理改变获得反映,联合应用两种检查方式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
骨巨细胞瘤即为破骨细胞瘤,属于临床常见原发骨组织肿瘤,临床发病率较高,生长活跃,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多样复杂,四肢长管状骨骨端为多发部位,脊柱发病率较低,具有位置深、组织结构重叠多等特点,临床表现缺乏典型,诊断难度较大,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检查方法及时检出骨巨细胞瘤,有助于降低其截肢等不良结局发生风险[1]。此次研究以骨巨细胞瘤患者23例为研究对象,均自2018年3月~2019年5月接受诊疗,探讨为患者实施X线、CT检查的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23例骨巨细胞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入组病例临床资料完整;自愿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临床症状包括局部包块、疼痛等。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消耗性病变患者;严重脏器功能障碍患者;并发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听力、语言或者表达能力障碍患者;重度过敏体质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合并全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严重代谢性疾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龄20~89岁,平均(54.27±5.19)岁。本次研究在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
1.2 方法
1.2.1 X线检查。应用GE-500AX线机进行病变部位拍摄以及邻近关节正侧位片拍摄。
1.2.2 CT检查。应用东芝Aquilion螺旋CT机为患者实施螺旋CT扫描,间距:3mm、层厚:3mm、矩阵:512×512、电压120kV、电流300mA,本研究所用对比剂为优维显,浓度300mgI/mL,注射剂量为100mL、流率为4mL/s。首先进行横断面扫描,然后再行增强扫描。对直接扫描横断面图像实施矢状、冠状以及横断面多平面重组,主要包括软组织窗以及骨窗重组。
1.2.3 图像分析。选取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通过阅片,密切观察肿瘤部位、肿瘤软组织信号变化、肿块以及硬化情况等影像学特征,若出现意见相左现象应该通过讨论或者参考其他放射科医师意见后下定论[2]。
1.3 评价指标
分析X线片、CT影像表现。
2.结果
2.1 患者巨骨细胞瘤发病部位分析
15例长骨病变患者,占65.22%,其中,肱骨近端病变1例、尺骨远端病变1例、桡骨远端病变2例、股骨远端病变3例、胫骨远端病变4例、胫骨近端病变4例。4例椎体病变患者,占17.39%,其中,颈椎病变1例、骶椎病变1例、腰椎病变2例。耻骨病变1例、髂骨病变1例、肩胛骨病变2例。
2.2 X线平片表现分析
23例纳入病例中共计20例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包括8例明显扩张患者及12例轻中度膨胀扩张患者。17例溶骨性破坏患者,包括3例骨质破坏不伴膨胀扩张患者。17例骨包壳不完整患者,主要表现为骨质中断或者受到破坏、骨皮质变薄等,髂骨及骶髂关节受累患者5例。
2.3 CT表现分析
囊样膨胀性骨质破坏患者20例,骨壁全部或者部分变薄,膨胀变薄骨皮质存在部分硬化现象且完整性丧失,其中,病灶内可见不规则骨嵴与骨皮质相连15例、多房性破坏10例、单纯膨胀性破坏12例。17例溶骨性破坏患者,包括15例骨包壳不完整患者,17例髂骨及骶髂关节受累患者。CT平扫检查结果可见14例软组织肿块患者,CT增强扫描检查显示17例软组织肿块患者,包括13例巨大囊实性软组织肿块患者。
3.讨论
作为临床复发风险较高且具有局部侵袭性的原发性骨肿瘤,骨巨细胞瘤好发于长管状骨骨端,随着X线、CT等检查设备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骨巨细胞瘤检出率明显升高,CT检查可使特殊部位骨巨细胞瘤得到充分显现,同时还能够显示肿瘤侵入范围及程度等[3]。
骨巨细胞瘤具有生物学行为复杂等特点,可能起源于骨的非成骨性结缔组织,呈梭形及圆形的基质细胞与类似破骨细胞的巨细胞为肿瘤主要组织成分,成分与破骨细胞较为相似,为介于良恶性之间的侵袭性骨肿瘤,长管状骨骨端为多发部位,该部位影像学征象较为典型,其他部位骨巨细胞瘤诊断难度相对较大[4]。此次研究中,长骨病变患者占65.22%,椎体病变患者占17.39%,长骨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X线检查具有空间分辨率高等特点,能够使骨肿瘤形态特征得到充分显示,在骨肿瘤病变诊断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此次研究中,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20例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7例溶骨性破坏患者,17例骨包壳不完整患者。受盆腔内脏器重叠以及骶骨周围结构等的影响,X线片无法对骨巨细胞瘤内细微结构进行观察,因此,无法准确鉴别软组织肿胀以及软组织肿块等情况。因此,为患者实施X线检查不易对软组织及骨髓内侵犯情况进行准确判断,无法准确观察病灶边缘以及病灶内骨质破坏情况,导致其应用受限。CT检查密度分辨率更高,能够使肿瘤造成的骨质膨胀性改变等骨及软组织细节改变得到清晰显示,可作为X线检查的重要补充[5]。
骨巨细胞瘤主要征象表现为偏心性、溶骨性以及膨胀性等骨质破坏现象,显著膨胀性病灶可突破骨皮质并形成软组织肿块并影响骨包壳完整性。病灶内可见不均匀密度软组织,部分患者表现为液平面。肿瘤边缘膨胀性生长以及骨破坏等,变薄骨皮质完整性遭到破坏且存在部分硬化现象并可见骨包壳形成,多见于良性骨肿瘤中。骨巨细胞瘤病灶生长特点表现为侵袭性,具有骨质破坏范围大以及累及附件、椎体多等特点。此外,为了提高诊断准确率,还应该与软骨肉瘤、骨血管瘤、动脉瘤样骨囊肿等相鉴别,结合影像学特点以及患者临床症状、病史等进行综合诊断[6]。
综上所述,单纯应用一种检查方式进行骨巨细胞瘤检查无法准确判断肿瘤性质,联合应用X线、CT检查,同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并根据患者年龄、病史以及其他检查结果等,方能够明确肿瘤性质,提高诊断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