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刺激仪联合超声引导下周围神经阻滞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展
2021-04-02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麻醉科天津301700
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麻醉科 (天津 301700)
内容提要: 当前临床在神经阻滞领域中广泛应用了超声技术,在超声的引导下周围神经阻滞的定期更加精准,且所用的时间更短,成功率更高。如果联合使用超声及神经刺激仪,能使神经阻滞的安全性得到提升,使神经的损伤率得以降低,且在并发症的降低、以及实现神经可视化方面发挥显著优势。本文主要就神经刺激仪联合超声引导下周围神经阻滞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展展开研究。
以往麻醉医生在对患者进行神经阻滞时,一般是通过针刺或电流刺激的方式,神经变异患者的阻滞效果还有待提升,阿片类药物的辅助应用、麻醉方法的更换时常发生。麻醉医生认为超声引导下周围神经阻滞能取得良好效果,其能使患者神经血管肌肉等结果清晰地显示出来,该技术的应用发挥重要作用。相关研究表明,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神经、局麻的准确定位方面发挥显著优势,且能使局麻用药量减少,使阻滞成功率得以提高[1-3]。如果在周围神经阻滞中采用神经刺激仪、超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显著提高神经阻滞成功率,同时,在神经损伤风险的降低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还能有效减少局麻药物使用量。
1.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周围神经阻滞的有效性
一般情况下,麻醉医生在实施盲探性操作之前,需要对患者各个神经解剖位置进行全面了解,在操作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异常情况,比如,解剖位置变异、肥胖等,那么就很难保证阻滞效果,且阻滞成功率相对较低,与此同时,还会导致一些不良事故的发生,如,神经刺伤、血管穿破等[4-6]。将神经刺激仪应用于临床中,能够达到肌肉收缩的刺激效果,电流与刺激针与肌肉间的距离与肌肉收缩有着密切联系,也就是说,目标神经与刺激针之间的距离越近,肌肉收缩所需的电流越小触发肌肉,神经定位就越准确。
范琳等[7]通过纳入64例拟在腋路、肌间沟联合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择期上肢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即对照组(32例)、观察组(32例);两组分别采用传统异感定位法行神经阻滞、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进行神经阻滞,对两组神经阻滞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穿刺次数更少、麻醉阻滞时间更短、阻滞起效时间更短;且观察组神经阻滞效果优于对照组;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由此:与传统易感定位法相比,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下臂丛神经组织操作时间更短,阻滞效果更佳,并发症更低。
陈云俊等[8]通过纳入46例行单侧下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主体人员,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即N组、S组,N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或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S组行蛛网膜下腔阻滞,对两组阻滞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与N组相比,T0时的S组SBP、DBP更低,差异显著(P<0.05);S组感觉阻滞完善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明显短于N组,差异显著(P<0.01);与N组相比,S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由此认为,对接受下肢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取得的效果更显著,其更加安全有效,且不会极大的影响血流动力学,镇痛时间长,还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认为其具有应用价值。
神经刺激仪引导的周围阻滞技术具有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1)在定位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其取得精确的定位效果;(2)神经损伤相对较小;(3)进一步扩展神经阻滞范围麻醉的应用;(4)阻滞成功率得到提高;(5)麻醉初学者;(6)该技术在阻滞中的应用可在镇静或基础麻醉下展开;(7)该技术取得的麻醉效果十分显著,能实现科学多点神经定位[9-12]。虽然与传统神经组织相比,神经刺激仪的成功率更高,所耗费的时间更短,阻滞效果更加有效,且损伤血管及神经的发生率也比较低,但是这种麻醉方式在神经可视化方面无法实现,其客观依据有所缺乏,临床医生应当要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还要依靠神经干的体表投影才能取得理想的应用效果。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着血肿、麻醉药中毒的现象[13-15]。研究指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肢神经阻滞存在不足,其可能存在着局麻药中毒、局部血肿等。
2.超声引导下周围神经阻滞的有效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超声技术也得到不断进步,在临床中采用该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其能使周围神经的可视化予以实现,且能进一步的促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发展。穿刺入路正确与阻滞成功有着密切联系,同时,要求患者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需要及时说出易感的位置,但是如果遇到解剖位置变异、肥胖等情况,保障阻滞效果具有一定的难度。随着引入神经刺激仪,通过神经刺激仪采用越低电流刺激引起肌肉收缩,其与所需电流、刺激针、肌肉间的距离有效密切联系,刺激针与目标神经的距离越近,肌肉收缩所需的电流就越小触发肌肉,神经定位就越准确。
程晓燕等[16]通过对超声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其共纳入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全身麻醉下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随机将60例患者分人数均为20例三组,分别为超声引导组(U组)、神经刺激仪组(S组)、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双重引导组(D组);对三组患者的镇痛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单一项技术使用相比,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技术引导股神经阻滞取得的效果更佳,尤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准确性。
赵丽艳等[17]通过纳入60例行上肢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超声引导组,一组为解剖标志组;结果显示:与解剖标志组相比,超声引导组丙泊酚和氯胺酮总用量更少,苏醒时间更短,差异显著(P<0.05);与解剖标志组相比,超声引导组麻醉效果优良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与解剖标准组相比,超声引导组苏醒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且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由此得出结论:超声引导在氯胺酮基础下进行小儿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更佳。
3.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行周围神经阻滞的有效性
近年来,在神经阻滞领域中广泛应用超声技术,但是对于坐骨神经、闭孔神经等位置比较深的地方,神经相对比较小,高频超声探头在阻滞这些神经时,会由于位置比较深而使神经定位存在一定难度,由此使神经阻滞的难度大大增加,使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得以降低。为了使神经损伤率得到降低,将超声技术与神经刺激仪结合起来应用,能够使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得到提升。何永涛[17]通过对膝关节镜手术老年患者中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髌骨上前路坐骨神经阻滞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髌骨上前路坐骨神经阻滞可为膝关节镜手术老年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谢言虎[18]通过纳入60例择期行膝部以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30例A组、30例B组,前组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腘窝坐骨神经、股神经、隐神经组织;B组仅组织腘窝坐骨神经、股神经,对两组神经阻滞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A组起效时间短于B组;B组术中舒芬太尼使用率要高于A组;且A组患者术后第1次使用镇痛药时间较B组明显延长(P<0.05);A组满意度比B组显著提高(P>0.05),由此得出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腘窝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应用于膝关节以下手术中能取得良好效果。
王霞等[19]纳入80例进行下肢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实验组,第一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阻滞股神经和坐骨神经,第二组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阻滞股神经和坐骨神经;经比较可知: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下肢手术患者的阻滞起效时间更短,阻滞成功率更高,两组都没有出现不良症状。由此说明,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行周围神经阻滞取得的效果十分显著。
4.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周围神经阻滞的安全性进展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安全性方面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诸多学者对该技术应用所引发的并发症进行研究,如,阻滞区域血肿、神经损伤等。近年来,有临床研究表明,神经损伤可能与穿刺针及局麻药物有着密切联系,涉及到以下几点:(1)穿刺针不小心误入神经内;(2)使用浓度较高的局麻药物,或者用量比较大,作用时间长;(3)与注药时的速度、压力有着直接联系[19]。
从理论的角度来看,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进行神经阻滞,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降低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但是临床有关研究表明,神经刺激器的单纯实验,在降低神经损伤发生率方面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虽然通过该技术的应用能使医生更加清晰地观察穿刺针的位置以及神经组织情况,但是在局麻药的注射过程中,是指保持穿刺针不动是很难实现的,发生神经永久性损伤的现象几乎很少;当前临床仍然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避免穿刺针误入神经而导致神经损伤[20,21]。
Tsui等通过对坐骨神经阻滞进行研究,其认为采用超声技术能将绝缘穿刺针是否进入神经内的情况进行了解,绝缘针在神经内、神经外的电阻存在差异性,即前者高于后者(P<0.05)。因为,我们可以通过对绝缘穿刺针的位置、电阻进行调整,以此使神经损伤程度有效降低。从理论上来讲,超声引导下周围神经阻滞能将阻滞神经及注射针的位置、注药后神经周围结构的变化直观了解,以此使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有效降低。
4.结语
总而言之,在临床麻醉工作中广泛应用了超声设备,其在神经阻滞中发挥重要作用,且该技术已经得到医学领域的广泛认可。对于神经刺激仪联合超声引导下周围神经阻滞来说,其不仅能获取较为准确的神经阻滞效果,且所用的时间相对较短,安全性较高,能使神经损伤发生率降低。当前超声引导下周围神经阻滞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还存在不足,本文主要对其是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所取得的结果具有可靠性,说明超声引导下周围神经阻滞技术在未来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