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现状
2021-04-02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骨科天津301700
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骨科 (天津 301700)
内容提要:近年来,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率逐年上升,因保守治疗所产生的并发症较多,且对预后恢复影响较大,故手术治疗已成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要方式,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应用广泛,该手术可恢复骨折端的正常血运,利于加快骨折愈合进程。因此,本文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疗效、适应证、优越性、手术技巧、并发症等方面展开综述,旨在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现状。
股骨粗隆间骨折又称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该群体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及合并多种慢性疾病,一旦发生骨折治疗难度较大,且术后恢复较慢[1]。目前,临床上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因保守治疗患者需长时间卧床,极易增加压疮、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等造成影响。而手术治疗可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实现尽早下床活动,提高生活质量[2]。故本研究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现状作如下综述。
1.股骨粗隆间骨折病因及分型
骨质疏松是导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要因素之一,大部分患者均存在明确的外伤史,当受到外力冲击或外伤时均可导致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多为粉碎性骨折,老年群体是其高发人群,骨折后将出现骨折端肿胀、疼痛、功能性障碍等,对患者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均造成影响。目前,临床上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方法较多,常用方法包括AO分型及Evans分型等。AO分型中A1型骨折为经转子的简单骨折;A2型骨折为经转子的粉碎骨折;A3型骨折为反转子间骨折。Evans分型分为Ⅰ型与Ⅱ型,其中Ⅰ型为顺粗隆间骨折,Ⅱ型为逆粗隆间骨折[3,4]。
2.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式
目前,临床上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方式暴露保守治疗、外固定治疗以及内固定治疗三种,其中保守治疗主要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稳定型骨折患者,同时适用于合并多种基础性疾病且无法耐受手术治疗的高龄患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同时缓解患者焦虑等不良情绪,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5]。外固定治疗适用于体弱多病、无法耐受内固定手术及并发多发性创伤者,具有出血量少、切口小、不破坏骨折端血运等优势,术后可尽早下床活动并进行功能锻炼,有助于促进骨折端愈合。但外固定属于间接固定,稳定性较差,极易诱发骨质疏松[6]。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可获得良好的效果,通过髓腔容积的填充及微内锁效应等可保证假体稳定牢固,促进患者术后尽早下床活动,从而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中可使用生物型柄,可有效避免骨水泥在治疗中产生的毒性。此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可缩短住院时间,加快康复进程,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周百刚等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提示此种治疗方法可有效提高高龄患者生活质量,切口感染、尿路感染、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Harris评分优良率较高,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7]。
3.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疗效及适应证
赵兴宇等[8]选择6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发现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的手术持续时间、出血量、恢复负重及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均显著优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患者;且前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9.33%)明显高于后者(73.33%),说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效果更为显著。经过大量临床数据分析发现,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治疗中效果较为理想,但仍然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戴富仁等[9]认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适应证需要遵循的原则包括:高龄超过80岁,具有严重的骨质疏松,转子间骨折呈移位、不稳定甚至严重粉碎情况,患者受伤前无造成下肢行不便的疾病,且能够耐受手术,预期寿命10年左右。辛宗山等[10]认为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指征包括年龄超过75岁,日常具有较大的髋关节负重,出现明显的骨质疏松,且骨折类型依据Evans分类为Ⅲ型、Ⅵ型,而其他情况的粗隆部骨折需要酌情选用内固定手术治疗。
4.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优越性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基本上不会涉及到骨愈合,因此不需要对患者实施长时间的制动,其术后髋关节功能能够迅速恢复,因此该术式能够受到患者和骨科医生的认可。此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患者术后能够尽快的下地行走促进术后康复;同时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能够减少并发症、降低术后死亡率,大大提高患者在生存期内的生活质量[11]。
5.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手术技巧
大、小粗隆作为人工股骨头置换重要骨性标志,多数患者容易因骨折而移位,影响到假体的安装,因此在大粗隆位置钻孔,再将其用钢丝固定于假体柄上,最大可能的恢复粗隆部解剖结构,小粗隆亦按该方式处理[12]。亦有研究者认为股骨近端骨结构受到严重破坏,采用最开始为股骨颈骨折设计的人工股骨头假体并不适合股骨转子间骨,因置入股骨髓腔的股骨柄长度较短,会直接影响假体的稳定,因此,可采用特制的长柄人工股骨头假体来提高其稳定性[13]。部分临床医生采用特制股骨假体或者带大粗隆的人工关节作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此外,手术过程中还可以多使用骨水泥,来弥补股骨矩可能产生的破坏,稳定假体,当然在使用骨水泥假体过程中需要预防骨水泥综合征的发生[14]。
6.手术并发症
相关研究发现,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感染率在5%左右,单极股骨头具有较高的磨损率,导致髋臼软骨磨损加快,因此部分医生更倾向于置换双极股骨头。许燕飞等[15]发现,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实施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其双动头的平均活动度逐渐减小。吴金伟等[16]亦发现,术中骨折复位固定后,骨水泥注入髓腔后容易从骨折端的缝隙流出,进而影响骨折愈合,甚至出现假体松动的情况。邓会等[17]通过分析345例超过60岁以上的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分析其发生的并发症情况,结果过发现,患者术后主要发生泌尿系感染、心血管事件、静脉血栓、肺炎、肾衰竭、手术部位感染等。
7.小结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不断加剧,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率逐年上升,目前,临床上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以手术治疗为主,通过手术恢复骨折端正常血运。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应用广泛,该手术和其他任何手术相似,存在一定的并发症,不能只重视该手术的优点而忽略其缺点,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高龄患者亦不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绝对适应症,还需考虑自身合并的基础性疾病,可采用联合治疗的方式加快康复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