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选修课对女大学生肌肉适能的影响研究
2021-04-02陈雪燕孙海挺
陈雪燕 孙海挺
篮球选修课对女大学生肌肉适能的影响研究
陈雪燕 孙海挺
(青岛大学,山东 青岛 266071)
【目的】将体适能训练与篮球选修课相结合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实验研究,旨在探讨篮球运动对女大学生肌肉适能各项指标的影响。【方法】在青岛大学2019级公共篮球选修课中,通过咨询的方式筛选出符合实验要求的女大学生共80人。实验干预时间共持续16周,每次干预课时间为90min,每周进行3次干预(1次体育课+2次课外活动)。实验组(40人)每周进行1次融入体适能练习的篮球课,2次课外有体适能计划的篮球活动干预,对照组(40人)每周进行1次常规篮球选修课,2次课后常规的篮球活动。【结果】(1)在教学实验开始之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仰卧起坐、握力、立定跳远项目的测试成绩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实验后,实验组女生在仰卧起坐、握力、立定跳远项目的成绩与实验前相比均有较大提高,差异非常显著(P<0.01);(3)对照组女生的握力测试成绩与实验前相比有所提高,差异显著(P<0.05);仰卧起坐、立定跳远项目的成绩与实验前相比变化不明显,不具备显著性差异;(4)实验后实验组女生在仰卧起坐、握力、立定跳远项目的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5)。【结论】加入体适能训练内容的篮球选修课对改善女大学生肌肉适能的效果优于普通篮球选修课。
篮球;选修课;女大学生;肌肉适能
网络的发达和电子设备的普及,极大地改变了我国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有调查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在闲暇时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上网,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1]。这与我国大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结果不谋而合:我国近些年来学生体质出现明显下滑趋势,身体素质呈现断崖式下降,肥胖率持续上升[2],肺活量、肌肉力量和耐力等体质指标测试不及格比例偏高[3]。尤其是女大学生,普遍存在缺乏体育运动、久坐、晚睡、饮食不规律等现象,身体素质的下降表现得更为明显,这导致她们的BMI指数异常率高于男生[4]。而缺乏体育锻炼是造成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呈现逐年下降的主要原因,更可惜的是,部分女大学生为了追求“好身材”,而通过滥用药物、盲目节食等手段进行控制体重,导致出现记忆力衰退、焦虑、失眠、月经失调等情况,造成了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在国际上普遍认为健康体适能与普通人群的健康有着密切联系。健康体适能是一项评价人体健康状态的指标之一,主要反映个人身体成分组成比例、心肺功能、柔韧素质、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素质的水平。对于普通大学生而言,一个良好的健康体适能是保障其具有高效的学习效率、日常生活的正常进行、具有优良身体健康状态的体现。大学体育课承担着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重任,对于普通高职院校的女大学生来说,学校的公共体育选修课是她们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途径,通过体育选修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运动技能,还能为日后从事体育运动锻炼促进健康体适能的发展来打下基础。本研究将体适能训练与篮球选修课相结合开展实验研究,探讨篮球运动对女大学生肌肉适能各项指标的影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青岛大学2019级公共篮球选修课中,通过咨询的方式筛选出符合实验要求的女大学生共80人,将80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个组40人(见表1)。筛选的标准如下:通过咨询筛选出对篮球运动感兴趣和积极性较高,但平常并无体育锻炼的习惯;且身体健全和无专业运动经历;无心血管疾病既往史和排除存在运动障碍。
表1 实验对象基本情况(平均值±标准差)
1.2 研究方法
1.2.1实验法
1.2.1.1干预计划
实验干预时间共持续16周,每次干预课时间为90min,每周进行3次干预(1次体育课+2次课外活动)。实验组每周进行1次融入体适能练习的篮球课,2次课外有体适能计划的篮球活动干预,对照组每周进行1次常规篮球选修课,2次课后常规的篮球活动,实验均为同一个教师进行授课及课外活动指导。
1.2.1.2干预课程
对照组学生按照常规的篮球公共选修课程大纲开展教学。实验组学生在篮球公共选修课大纲的基础上加入肌肉适能的训练内容(见表2)。
表2 干预课程结构
1.2.1.3肌肉适能干预内容
肌肉适能的干预训练分为基础、提高、强化三个阶段。其中,1-4周为适应训练,运动强度中等偏下,以简单动作为主,学习和适应体适能练习动作的要领;5-10周为提高训练,运动强度为中等,以提高体能为主;11-16周为强化训练,运动强度中等偏上,以增加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为主。
表3 肌肉适能干预内容
1.2.1.4指标测定
肌肉适能:测试指标包含肌肉耐力和肌肉力量。肌肉力量测试项目为(1)立定跳远,主要反映下肢肌肉力量,(2)握力主要反映上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测试项目为仰卧起坐,主要反映腰腹耐力。
1.2.2数理统计法
将实验前后测试的肌肉势能指标数据用Excel处理,用SPSS 23.0软件作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的变化,作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变化,设置以P<0.05代表显著性差异,P<0.01代表非常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实验前两组学生肌肉适能的测试结果
表4 实验前两组学生肌肉适能测试结果(平均值±标准差)
通过表4可以看出,在教学实验开始之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仰卧起坐、握力、立定跳远项目的测试成绩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两个班学生的肌肉适能处于同一水平。
2.2 实验前后实验组学生肌肉适能的测试结果
表5表明,实验后实验组女生在仰卧起坐、握力、立定跳远项目的成绩与实验前相比均有较大提高,差异非常显著(P<0.01)。
表5 实验组学生肌肉适能的测试结果(平均值±标准差)
注:*表示p<0.05;**表示p<0.01,下同。
2.3 实验前后对照组学生肌肉适能的测试结果
表6表明,实验后对照组女生的握力测试成绩与实验前相比有所提高,差异显著(P<0.05);仰卧起坐、立定跳远项目的成绩与实验前相比变化不明显,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5)。
表6 对照组学生肌肉适能的测试结果(平均值±标准差)
2.4 实验后两组学生肌肉适能比较结果
表7表明,实验后实验组女生在仰卧起坐、握力、立定跳远项目的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性非常显著(p<0.05)。
表7 实验后两组学生肌肉适能比较结果(平均值±标准差)
3 讨论
本研究将体适能训练与篮球选修课相结合开展实验研究,旨在探讨篮球运动对女大学生肌肉适能各项指标的影响。
肌肉力量是指骨骼肌收缩时依靠肌肉紧张来克服和对抗阻力的能力,通常以对抗和克服最大阻力的重量或做功功率表示。人体的肌肉可分为快肌和慢肌两种类型,快肌主导瞬间爆发类的运动,更偏向于力量的大小;慢肌主导长时间的有氧运动,更偏向于肌肉耐力的发展。立定跳远项目反映的是下肢爆发力,实验组经过16周的体适能课程训练后,成绩提高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与体适能干预的内容有关,篮球运动中伴随着大量的跑动、跳跃、急停急起等动作,在练习过程中需要调动全身大部分肌肉群的参与,再加上每次干预课体适能训练内容中有针对性的安排了深蹲跳、弓步交换跳、单腿硬拉等下肢抗阻练习,充分锻炼了下肢肌肉群,从而使学生的下肢肌肉力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Myers(2014)等对24名没有运动经验的女大学生进行为期5周的循环力量训练,发现试验后他们的肌肉力量得到显著性的提高(P<0.01)[5],这是因为抗组训练的刺激会加速机体蛋白质的合成,提高肌肉组织的新陈代谢能力,促进肌肉的合成,肌肉维度增大的同时伴随着肌肉力量的提升[6]。齐鲁艳(2018)的实验研究结果与前人相似:进行抗阻练习既能使原有的肌纤维变粗,肌肉的横截面积增加,还能促进骨骼肌细胞体积、数量增加,从而提高肌肉力量[7]。
握力测试反映的是小臂和手部的肌肉力量,是上肢力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本研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握力成绩在实验前后有了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的学生握力成绩与对照组相比提高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具非常显著性(p<0.01)。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篮球运动在完成运球、传接球、投篮等动作时,需要频繁地用到手指和小臂肌肉群控制球的方向和路径,反复练习的过程使手指和小臂肌肉群达到了锻炼效果。实验组学生在额外的体适能练习中增加了跪姿手指俯卧撑、抓握弹力带提拉、哑铃弯举等强化上肢力量的训练动作,进一步提升了实验组学生的上肢肌肉力量,因此实验组学生的握力测试成绩比对照组提升更明显。
1min仰卧起坐测试主要反映腰腹部肌肉的耐力。在本研究中实验组学生的1min仰卧起坐肌耐力在实验前后有显著性变化(P<0.01),对照组学生在实验前后肌肉耐力测试的变化不大(P>0.05)。究其原因,是因为对照组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技能教学为主,以相应的技术练习为辅,虽然参与的运动时间虽然较长,但是运动强度较小,因此运动锻炼的效果不佳。张旭(2015)对60名女大学生进行为期一年不同强度的运动干预实验,发现中小强度运动对改善女大学生的体质效果不明显,运动强度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80%时运动效果最好[8]。从运动的形式来看,对照组的常规篮球课属于“有氧运动”,实验组加入体适能干预的篮球课属于“有氧运动+抗组训练”的运动形式。实验研究表明,有氧运动结合抗阻力训练的运动形式在增加受试者的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的效果方面要远远优于单一的有氧运动[7]。庞可人(2020)的研究结果与前人相似:为期12周的有氧耐力运动结合抗阻力训练干预对肌力与肌耐力适能的提升具有明显的影响[9]。因此建议在篮球选修课中增加体适能练习,合理的安排心率保持在120-160次/分的中高强度运动有助于学生的健康体适能的发展。
4 结论
加入体适能训练内容的篮球选修课对改善女大学生肌肉适能的效果优于普通篮球选修课。
[1]曹盛民,解欣,于明.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3(4):46-47.
[2]张洋,何玲.新世纪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研究: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动态分析:基于2000-2014年四次国民体质健康监测数据[J].中国青年研究,2016.
[3]王祥全.我国大学生人口身体素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8.
[4]尹小俭,杜建强,季浏,等.中国大学生体质健康变化趋势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9):79-84.
[5]Myers TR, Schneider MG, et al. A whole - body aerobic resistance training circuit improves aerobic fitness and muscle strength in sedentary young females[J].Strength Cond Res,2014,12(5):112-119.
[6]王亚立.美国健康体适能课程模式在我国普通高校的实验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0(1):104-108.
[7]齐鲁艳.有氧训练结合抗阻训练对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8.
[8]张旭.健美操训练强度差异对身体形态与机能的影响[J].湖北体育科技, 2015(7):596-597.
[9]庞可人.有氧耐力运动结合抗阻力训练干预对健康体适能相关要素的影响[D]. 沈阳师范大学, 2019.
A Study on the Effect of Basketball Electives on the Muscle Fitness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CHEN Xueyan, etal.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266071, Shandong, China)
陈雪燕(1964—),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