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推进镇江对外开放再出发的实践路径研究

2021-04-02周秋琴

经济研究导刊 2021年34期
关键词:新发展格局对外开放镇江

摘 要: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推进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这也为镇江在新发展阶段的对外开放提供了新的重要指引。镇江要担起新使命、实现新作为,必须准确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开放发展理念,推动从“要素开放”转向“制度开放”,扩大开放的深度、领域和范围,跑出镇江对外开放再出发速度,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質量发展,奋力推动镇江高水平开放走在前列。

关键词:新发展格局;对外开放;再出发;“双循环”;镇江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34-0061-03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着眼于我国长远发展作出的重大部署,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2]。镇江,以开放而兴,因开放而盛,开放是镇江的底色和城市基因。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抢抓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机遇,既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主动选择,也是镇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途径。

在“强富美高”新镇江建设再出发的起步之年,镇江要从对外开放开放以来40多年发展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力量[3],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认清“再出发”的形势,树立“再出发”的雄心,拿出“再出发”的作为,踏上“高水平全面开启基本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为加快构建苏南发展新格局,加快“强富美高”新江苏作出积极贡献。

一、从新发展格局高度认识对外开放再出发的意义

(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这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现路径指明了方向。

1.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变化的重要举措。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加入国际大循环,实施外向型发展战略,经济实力快速提升,也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复杂严峻的形势背景下,必须胸怀“两个大局”,顺势而为调整经济发展路径,坚定不移维护经济全球化,通过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实现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与制度型开放双轮驱动。加快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的现代化,依托我国国内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巨大的内需潜力,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提升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2.以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合作格局是顺畅联通国内国际循环的主要特征。近年来,我国扩大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顺利签署,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完成,同时我国提出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为我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这将助力我国在新时期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形成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步伐。不论是RCEP的签署还是准备加入CPTPP,都充分彰显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姿态。以此为契机,以高水平开放促深层次改革,与世界形成更加紧密稳定的全球经济循环体系,更好地联通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让国内企业更好地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加强国际分工与合作,实现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安全,打造国际合作新优势。

(二)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助于提升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新一轮技术革命加速、中美战略博弈加剧叠加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正经历深度调整,国际经贸规则和格局正经历变革重塑。我国需要在过去40多年开放实践基础上,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依托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商品和资源要素,通过扩大开放,加快形成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形成更加紧密稳定的全球经济循环体系,打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通过扩大开放积极扩大先进新技术和关键设备、零部件进口,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通过扩大开放增加优质商品进口,满足人民消费需要;通过扩大开放倒逼更深层次的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提升循环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构建新发展格局,是苏南更高水平开放的战略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地区对外开放起步早、发展好,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相对发达的经济,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和层次较高的产业结构,很多产业已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苏南地区的核心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不仅有利于推动国际大循环,增强我国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把控力,而且会促进企业参与国际分工的能力提升,加深国内外资本和产业的融合,为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创造坚实基础。

镇江是苏南城市群核心成员,是长三角27个中心城市之一。在新时代的大格局中审视镇江的发展,总体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镇江唯有以奋力奔跑的姿态推动对外开放再出发,坚持开放合作的双循环,才能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以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开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开放促进营商环境优化、以开放推进城市国际化,助力“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

二、新时期镇江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对策建议

今年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战略机遇,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谋划镇江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路径,以新担当新作为开启镇江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在继往开来的开放进程中进一步明确镇江在开放大局中的使命担当。在新的起点、更高层次上[4],推进镇江思想再解放、对外开放再出发,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以更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努力走在新时代对外开放的前列。

(一)以开放推动创新发展,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立足国内大循环、促进“双循环”的首要任务,是推动科技创新在畅通循环中发挥关键作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构建“以我为主”的经济体系。

1.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契机,加快实施镇江“产业强市”战略。抢抓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叠加机遇,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宁镇扬一体化。把积极主动服务和支持上海作为提升城市开放水平、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上海总部+镇江基地”“上海孵化+镇江加速”等合作模式,形成梯级递进的产业布局,在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实现镇江自我的更大突破。围绕“3+2+X”的产业链体系,聚焦优势特色产业,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打通四个链,即“政策链、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促进区域产业合作,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充分承接上海中心城市的溢出和辐射效应,特别是把握全球科创中心建设机遇,共建产业链、共享创新链,构建产业集群的“命运共同体”,让更多企业在镇江这块热土上蓬勃发展。

2.深化全球开放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中国政府提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中欧投资协定完成、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进程加速等,对中国未来全球化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可以重点考虑以RCEP签署为契机,把握镇江带来产业链合作新机遇。努力将苏南城市群作为“双循环”主战场,发挥好RCEP对经济正向作用,聚焦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新经济、新基建、新机遇,关注数字经济、服务业、高科技、生物医药等领域,加强国际协作,构建国内大循环、国际大循环应用场景,战略布局面向东亚的产业链供应链,推进东亚区域的“双循环”。这将有利于镇江依托强大国内市场,以国内大循环吸引日韩及全球的品牌、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推进形成“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产业生态。有利于镇江协同RCEP,构建双循环经济圈,以稳定和提升地区产业链供应链水平为契机,加强与RCEP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形成金融、贸易、物流、信息一体化,在岸、离岸服务协同发展的高端服务生态,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迈向世界高端,努力打造国际合作新优势。

(二)以开放推动新动能培育,打造开放经济新高地

我们正处于一个“全球价值链时代”,必须把握“先手棋”的历史使命,在当前国际形势深刻变化的背景下,积极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的经验,充分发挥江苏作为“一带一路”交汇点的优势,加强国际产业园区建设,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探路攻坚,推动镇江形成一批跨国公司,一批世界级隐形冠军,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一批先进制造业的领军企业,更好地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和競争,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加快打造开放经济发展新高地。

1.加强国际合作园区建设。学习借鉴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经验,中韩(盐城)产业园、中以(常州)创新园优秀案例经验,稳步推进中瑞(瑞士)镇江生态产业园,中挪(挪威)海工产业园等一批国际合作园区的建设,打造国际合作样板园区。

2.复制推广自贸区等改革创新经验。着眼于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提高综保区、中外合作产业园区建设水平,积极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经验,强化制度创新,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承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及新片区、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辐射,加快改革创新成果复制,进一步推动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探索建设“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积极争取共建“宁镇扬自贸区”,推动引领型、特色化、全方位、高效益的开放发展。进一步提升镇江对外开放的高度、深度和广度,着力将开放型经济与自主创新有机结合,实现高水平开放与高层次创新协调发展,构建“大开放”格局。

(三)以开放推动绿色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镇江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强市”的发展导向,创新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初步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之路。已探索创新了一些成功的体制机制和经验做法,取得了一定成效和影响,能够为国家乃至世界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借鉴,贡献镇江智慧、镇江方案。

1.探索建设区域碳排放交易中心。镇江大力推进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建立了完善的城市碳排放管理体系。镇江有基础、有条件探索建设区域性的碳交易中心,通过搭建绿色创新的发展体系,推进长三角地区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

2.继续高水平举办国际低碳(镇江)大会,积极推广低碳指数,进一步扩大国际影响力。为评价城市低碳发展水平提供依据,镇江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江苏省地方标准的《低碳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低碳指数,填补国内空白,国家质检总局评价“全国第一,全国惟一”。

(四)以开放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营造有利于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环境

1.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快通关一体化改革,优化通关流程和作业方式,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加快相关模块功能建设,不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全面对标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完善国际人才引进政策,打造“人才镇江”线上线下服务平台,构建街区、社区、孵化区“三位一体”服务网络,更大力度吸引海内外人才来镇创业就业。推进国际化人才特区建设,加快国际化的社区、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配套建设,提高城市“国际范”。

2.推动重点领域扩大开放。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助力营商环境改善,提振全球投资者信心。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大力引进日韩欧等国家和地区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开展高层次、多形式、宽领域的科技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贸易、投资、服务等领域对外开放,逐步放宽市场准入,积极招引全球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落户一批引擎性项目,着力打造产业集群高地。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有效扩大产品、技术和服务的进口渠道,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加强数字化贸易平台建设,积极争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以RCEP签署为契机,推动国家级开发区创新发展,强化利用外资重要平台作用,乘势而上,主动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搭建国际合作新平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带动形成更高层次的改革开放新格局。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20-11-03.

[2]  王石川.站在历史正确一边,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EB/OL].青年网,2020-08-26.

[3]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EB/OL].中国政府网,2020-10-14.

[4]  全省对外开放大会在宁召开[EB/OL].江苏省人民政府网站,2019-01-04.

[责任编辑 辰 敏]

收稿日期:2021-01-06

作者简介:周秋琴(1975-),女,江苏常州人,教授,硕士研究生,从事中特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新发展格局对外开放镇江
水晶肴肉,带你领略镇江味道
新发展格局下对现代流通体系的思考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格局”,牵动人心
在新发展格局下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镇江阁
狮子山
对外开放对金融发展的抑制效应
一份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