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五市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2021-04-02曹天培李锦生
曹天培 李锦生
摘 要: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突破是“十四五”时期对区域发展的新要求,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成为制约江苏省区域协调发展的瓶颈。基于《江苏省统计年鉴》2015—2019年的统计数据,从经济、就业、文化、卫生及社保、生态五方面选取评价指标,使用因子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对苏北五市城市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根据因子得分排名分析过去苏北五市城市发展间的差异与变化,并对“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苏北五市;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十四五”;区域经济;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34-0054-04
引言
江苏北部地区,简称“苏北”,地处“一带一路”的交汇点。苏北五市落后的经济发展一直是制约江苏省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首要问题。苏北五市在“一带一路”交汇点的战略要位上能否抓住新的发展契机,提高站位,打破区域发展瓶颈成为实践和学术研究的新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的保护十分关切。进入十九大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更加强调区域协调发展。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后的首次调研选择徐州,对苏北的发展给予厚望,同时赋予江苏省高质量区域协调发展走在前列的时代要求。在“十三五”的收官和“十四五”的开局之际,对苏北五市之间的城市发展进行总结,找出和补齐发展的短板,发现和发挥已有的优势,实现城市的集群效应。
一、文献综述
自城市化概念提出以来,城市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就成了研究的热点问题。当前学术界对于城市發展水平的研究,存在多元化的角度,以此反映我国城市的某一方面或是综合发展和治理水平,具体有以下几类。
伴随着我国经济数十年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也越发突出,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并已有较多学者从经济实力差异[1]、经济差异时空格局[2]、经济差异影响因素[3]等方面开展相关研究。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研究,可以对城市个体进行研究,也可以从整个区域一体化的城市群展开探索。涂建军、李琪等(2020)研究从全域、区域、省域、城市四个视角,采用综合指数法,对长江经济带129个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作个体间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4]。立足于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卢扬帆、郑方辉等(2014)选取珠三角多所城市作为研究样本,从科教、能源等五方面构建了城市综合基础设施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分析该区域近十年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状况[5]。
城市的生态和文化发展也一直是备受学界关注的课题。魏振香、孙东兴(2018)从城市生态发展的角度,选取青岛市作为研究对象,从资金投入、社会反映和环境水平三个层次对生态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创新[6]。为了对低碳城市发展进行评价,李云燕、羡瑛楠、殷晨曦(2017)构建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的模糊评价方法,得到我国四大直辖市2008—2013年的低碳发展水平的量化评价结果,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低碳发展建设的对策与建议[7]。关于城市低碳生态发展的研究不断创新,科学合理的城市人文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各级政府进行人文社会建设的迫切需求。现有研究多从政府投入、产业规模、相关产业发展水平、制度化文化资本、文化创新力等五个层面,评价城市人文建设情况。在城市人文建设的指标选取上,宋朝丽(2019)认为,衡量城市人文发展水平在“新文创”时代应该有所不同,围绕城市IP的投资、赋能科技、热度都是城市人文发展的指标[8]。
从上述研究来看,目前对于城市发展水平的研究角度多样、方法众多,涉及的城市区域也较广。当前阶段,城市与区域的协同综合性发展,已成为研究的重点方向,各级政府、研究学者等都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相应的研究成果。遗憾的是,主题关于苏北地区城市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和差异的文献还是较为匮乏。
二、研究设计
(一)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城市经济的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本文从经济建设、社会就业、文化建设、卫生及社保、生态发展等五个方面,共计15个指标以年为单位对苏北五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其中,人口及就业方面选取平均人口X1、人口密度X2和地区职工全部在岗比例X3三项指标;经济方面选取城市人均GDP为X4、人民币各项存款人均余额X5和固定资产投资X6;用在校义务教育学生数X7、移动电话占有率X8、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X9三项指标评价苏北五市文化建设;用城市三甲医院所占比例X10,医院床位数X11、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X12来反映卫生及社保发展水平;最后用人均绿地面积X1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X14、集中式治理设施污水排放量X15反映生态治理。
本文使用面板数据,选取《江苏省统计年鉴》中2012—2018年徐州市、连云港市、淮安市、盐城市、宿迁市作为研究的初始样本。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和相关性分析,依次剔除X2、X10、X13、X15相关性较低的指标,最终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二)模型构建
因子分析是利用降维思想,将相关性高的指标分为分组。设原有指标个数为j个,每个指标经过标准化处理后均值为0,标准差为1,得到的是Z1,Z2,…,Zj。
上式中,F1至Fn是各指标所形成的共同因子,n表示所形成的共同因子Fn数目,ajn表示第j个指标在第n个因子上的载荷量,Uj为特殊因子。
三、实证分析
(一)数据处理及检验
运用SPSS25.0分析软件对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进行KMO和巴特利特检验。结果发现,各个因子的KMO值为0.833达到标准,Sig值为0.000,明显小于显著性水平,故拒绝原假设,说明各变量之间显著相关,符合做因子分析的条件。
(二)判断需提取的公共因子数
为了能将衡量城市经济综合发展的指标进行提取分类,首先需要对评价体系内的所有指标进行提取,明确公共因子的个数,表1展示了评价城市发展水平的各个因子的特征值和累计方差贡献率。前两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0.147%,达到大于80%的标准。因此,认为前两个因子能代替全部变量80.147%的信息。根据特征值>1,最终确定两个公共因子。
(三)公共因子的提取、命名和分析
1.公共因子的提取与命名。根据旋转后的成分矩阵如表2所示,第一个公共因子与反映经济发展、就业、投资、信息化水平方面的相关变量有具较高的载荷系数,将其概括为经济水平因子。第二个公共因子与年平均人口、在校义务教育学生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和移动电话占有率的载荷系数较大,涵盖人口、教育、社保等方面,命名为民生进步因子。
2.结果与分析。为了进一步反映各个指标与因子之间的关系,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将公共因子表示为各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组合,从而计算苏北五市2015—2019年的每年公共因子 F1、F2、F得分和排名见下页表3。
根据表3可以看出,2015—2019年苏北五市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排名除了2016年发生了很小的名次变动,其他年份排名均保持一致,这说明苏北五市一直保持着稳定、健康的发展。由于“华顿经济研究院”采用经济和非经济(软经济)两大系列指标和本文指标体系结构具有相似之处,其发布的苏北五市的城市排名从前往后依次是徐州市、盐城市、淮安市、连云港市、宿迁市,与因子分析中得出的综合排名的结果相契合。这也从另外一个层面验证了指标选取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實证结果的客观性与真实性。
在2015—2019这5年时间,徐州市除2016年、2017年屈居第二外,每年的F1因子得分都是位于苏北五市的第一名。在经济综合建设这一方面,说明徐州市作为苏北五市的龙头是当之无愧的。徐州市每年的F2因子得分一直位于苏北五市发展的首位,可以得出徐州市经济发展稳居苏北第一的同时,民生进步也是位于苏北地区首位。2015—2019年徐州市的F1因子得分与F2因子得分都是一直在上升,这同样说明徐州市的城市综合发展一直处于稳步提升的状态。在综合得分方面,徐州市远超第二名,而且这种差距在近些年表现的尤为明显,这与徐州市近些年由原来的资源型城市向如今全面发展的区域中心城市的转型成功是密不可分的。
盐城市的F1因子的得分进步非常大,从2016年开始,盐城市F1因子得分排名一直稳居苏北五市第二,甚至两次位居第一。由此可见,当前盐城市的经济发展在苏北五市中是位居前列,且势头正猛。得益于良好的经济发展水平,盐城市民生发展排名稳居第二。这些年盐城市的F2得分增长速度也是很快,而且与第一名徐州市之间的得分差距也不断缩小。结合综合因子排名可以发现,民生水平和城市综合发展保持着同步协调发展。因此,在未来的城市综合发展上,盐城市是在苏北五市中唯一具备与徐州市一较高低的实力的城市。
从F1的因子得分来看,淮安市经济发展一直稳定处于苏北五市的中间水平。2015—2019年,虽然淮安市的F1因子得分一直在增长,但是相比较其他城市,增长幅度并不显著。另一方面,在反映人民生活进步水平的F2因子方面,F2的因子排名也是一直位于苏北五市的末端,淮安市人民生活水平在苏北五市并不是处于一个很好的位置。总体看来,淮安市的城市发展后劲不足,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城市发展甚至有些疲软。
海滨城市连云港市,从F1的因子得分来看,虽然每年连云港市得分与第一名相差很大,但是一直保持稳定的差距。这说明,连云港市的经济保持常态化发展并没有将“一带一路”“桥头堡”的优势发挥到位,经济建设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连云港市的民生进步因子得分与经济发展因子得分具有相似性,其表现为在苏北五市中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和人民生活水平低下,而且与建市最晚的宿迁市之间的差距很小,在F2的因子得分上宿迁市甚至领先于连云港市。因此,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连云港发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宿迁市每年的经济发展因子得分都是位于苏北五市的末位。F1主要代表了经济、就业、投资、信息化水平层面的指标。作为年轻城市,基础差,这几个指标也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但是,F1的得分和连云港市的差距较小。因此,宿迁市在经济建设上还很有潜力,未来有望超越连云港市。在反映民生进步情况F2的因子得分上,宿迁市的排名在苏北五市处于中游水平。同时,F2的因子得分也在稳步上升。在综合因子的得分上,宿迁市与连云港市之间的差距是非常小,而且这种差距有着逐年缩小的趋势。2016年,民生进步因子对城市发展水平影响巨大,民生进步因子的排名位列苏北五市第三。在经济建设因子排名依旧最后的情况下,综合因子位列第四,说明民生进步情况对城市综合发展有一些提高作用。
结语
在火热发展的同时,也要正视不足和挑战。从省内来看,苏北的发展一直是江苏整体发展中的一块短板。基于以上的结论,提出以下建议。
徐州市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肩负国家战略发展的重任。徐州市在过去的发展中主要依赖煤炭资源的发展,存在很大局限性。如今,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家发展进入“十四五”时期,徐州市必须积极做好城市转型工作,统筹经济发展和生态治理,做到经济建设与民生发展相互促进。作为“振兴苏北”的龙头,在生态转型,环境建设带动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徐州市要做好带头模范作用,用区域中心经济发展的优势,辐射周边,形成集群产业,将苏北的经济综合发展带上新台阶。
连云港市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便于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但在长期的发展中,缺少一张耀眼的城市名片。连云港作为港口城市,要加大对大交通格局的建设,将港口建设成支撑城市经济发展支柱。连云港市的医药企业发展较早,应加大对人才、高新技术的引进,紧盯市场需求,争取走在行业的前列。海滨城市自然旅游资源丰富,连云港市与青岛、大连这样的全国旅游城市有很大的差距,要打造全国旅游城市IP,才能让旅游业成为促进民生进步的重要驱动力。
盐城市作为苏北城市发展综合排名第二的城市,具有与徐州市一较高低的实力。盐城市可以利用经济开发区服务韩国产业转移的机遇,继续加大对经济开发区的深度挖掘,加快对外发展,学习苏州模式,积极引进外资产业入盐发展,引导产业多元化发展,创造出更多支持城市经济的增长点,从而带动城市人口就业和城市经济发展。在生态环境上,盐城市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生态资源垄断优势,延续如今以湿地建设为主线的生态发展,同时将国家级保护区打造成生态建设的金字招牌。
目前,淮安市的发展出现疲软的迹象,产业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都出现了问题。淮安市要抓住江苏省给予将其建成“苏北腹地重要中心城市”这一历史契机,找准城市经济发展的着力点,积极利用政策优势,将经济发展和民生发展迈上新台阶。淮安市文旅资源十分丰富,应整合文旅资源实现产业集群,实施特色和精品战略,进一步将淮扬餐饮文化与旅游资源进行结合,提升经济发展,促进民生进步。
经济制度的建立也决定着经济的发展方向,更深层地影响了经济发展的结构。宿迁市作为江苏省最年轻的城市,要积极向苏南等城市学习发展经验,完善制度建设。由于建市时间短,城市规模较小,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甚至没有支持城市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一方面,省内必须要给予一定的政策和金融支持,推动宿迁市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城市的软环境建设,改善人文环境,在公共服务上提供良好的条件,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从人才引进方面,宿迁市作为苏北人口流出大市,首先必须要留得住人才,其次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并引进高技术人才。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在积极承接苏南相关产业转移的基础上,调整技术含量低的产业,吸收和发展宿迁特色支柱产业。
参考文献:
[1] 武童.基于因子分析的安徽省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探究[J].中国市场,2019,(26):20-21.
[2] 曹芳东,黄震方,吴江,等.1990 年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格局演化及其成因分析[J].经济地理,2011,(6).
[3] 李广东,方创琳.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3,(7).
[4] 涂建军,李琪,朱月,刘莉,向文.基于不同视角的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差异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20,(3):113-121.
[5] 卢扬帆,郑方辉.区域一体化视域下城市综合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评价——基于珠三角9市的实证分析[J].城市问题,2014,(10):2-9.
[6] 魏振香,孙东兴.青岛市生态城市发展水平综合研究[J].生态经济,2018,(12):70-75.
[7] 李云燕,羡瑛楠,殷晨曦.低碳城市发展评价方法模式研究——以四直辖市为例[J].生态经济,2017,(12):46-51.
[8] 宋朝丽.新文创时代城市文化发展新模式[J].出版广角,2019,(12):14-17.
[责任编辑 辰 敏]
收稿日期:2021-01-26
基金项目:江苏师范大学2020年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董事贫困经历与企业薪酬公平关系研究”(2020XKT453)
作者简介:曹天培(1996-),男,江苏宿迁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金融学研究;李錦生(1963-),男,江苏徐州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金融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