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龟兹石窟寺探索西域信仰文化艺术的发展道路(上)
2021-04-01肖尧轩童丽洁
肖尧轩 童丽洁
【摘要】龟兹石窟的文化价值在西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对后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探究龟兹石窟的现状以及了解西域信仰文化艺术的发展道路,本文首先对龟兹古国及龟兹信仰文化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其次分析了龟兹石窟寺的现状,探究了解其名称的由来以及发展的状况,探究西域信仰文化艺术的发展历程,最后剖析龟兹石窟寺的信仰文化价值与艺术成就,为往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龟兹石窟;文化价值;西域信仰文化;龟兹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2-182-03
【本文著录格式】肖尧轩,童丽洁.从龟兹石窟寺探索西域信仰文化艺术的发展道路(上)[J].中国民族博览,2021,01(02):182-184.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15BYS108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项目(项目编号:XJEDU2018SY024)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龟兹古国的信仰文化
(一)龟兹古国的概述
龟兹是我国古代西域重要的一个国家,它是一座城邦国,占据着库车绿洲,发展最鼎盛的时期,南依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靠天山山脉、西临姑墨、东至铁门关,是当时鼎盛繁荣的绵延千里的城邦大国。按照现在的范围来计算,就是如今的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阿克苏、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及喀什地区。
1.政治经济
龟兹古国在西域的政治地位非常之重,汉代时期,西域的都护府建立之后,龟兹在西域的地位开始逐渐展现。汉唐时期龟兹的历史开始出现较大的起伏,但是龟兹本地的白氏政权却得到了长期的发展,正因为白氏政权使得龟兹当时的社会局面得到了稳定,同时也为龟兹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另外龟兹的经济实力在西域也是名列前茅,不管是手工业、农牧业还是矿业,都分布在西域的各个地区,当时汉朝的中央政府还曾经在龟兹进行屯田制,仅轮台、尉犁里这两个地方的屯田士卒就已经高达1500多人,直到现在,龟兹的地域范围内还能够发现两汉时期的屯田遗址。
2.信仰文化人物
龟兹古国,人才辈出,汉宣帝在位时,龟兹王绛宾,娶乌孙公主为妻,后绛宾携公主去长安朝贺,汉宣帝赐给“车骑旗鼓,歌吹数十人”。以后绛宾“数来朝贺”,回龟兹后“治宫室,作徼道周卫,出入传呼,撞钟鼓,如汉家仪”。将中原的礼仪文化引入到龟兹,开创了西域汉文化注入的新时代。闻名古今的信仰文化大师鸠摩罗什就出生在龟兹,他一生忍辱负重,将毕生都献给了中土,只为将经书进行传教,引导世人一心向善,求得大道,其成就对东亚各国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是国际级别的文化巨擘。除了鸠摩罗什,龟兹著名的信仰文化人物还有达摩跋陀、地战涅罗、佛陀舌弥以及无数没有留下姓氏的龟兹人,他们为中西的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前赴后继,不绝于途。
(二)龟兹信仰文化的诞生
1.龟兹信仰文化的起源
信仰文化最早是从印度起源诞生的,随后流传到了西域。信仰文化到了西域后,开始进入全面的发展时期,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西域信仰文化,随后信仰文化开始传入中土。龟兹作为信仰文化最为兴盛的地区之一,它传承了印度、犍陀罗信仰文化的独有特點,并逐渐向东方蔓延,从新疆所兴起的内地信仰文化是北传信仰的重要纽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室就开始对龟兹信仰文化进行大力的推崇,因此这一时期也是龟兹信仰文化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时期。公元三世纪到四世纪,龟兹开始出现较多的僧侣,他们不远万里赶赴中原进行经文的翻译。到了公元4世纪中期,就已经有不少关于龟兹信仰文化的资料出现,如《出三藏记集》中就记载:“拘夷(龟兹)国寺甚多,修饰至丽。王宫雕镂,立佛形象,与寺无异。”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当时的龟兹不仅寺庙众多,而且拥有一定数量的门徒僧侣,信仰文化非常的繁荣。另外附近相邻诸国的王公贵族都会来到龟兹听经诵文,受戒学法。龟兹作为西域信仰文化传播的中心,在漫长的时光洪流之中,担当起了信仰文化传承的重任,因此越来越多的石窟寺和信仰文化寺院开始沿着丝绸之路在龟兹地区正式扎根繁衍,传播兴盛。
二、龟兹石窟寺的现状
(一)龟兹石窟寺的由来
龟兹石窟也可以称为“龟兹石窟寺”。公元七世纪时龟兹国的信仰文化达到鼎盛,《大唐西域记》中就明确记载到,当时的龟兹已经拥有了近一百多所寺庙,拥有的僧尼教众超过了五千人,每当到了秋分时节,就会召开十天半个月的诵经大会。目前龟兹地区现存的信仰文化遗址仅剩四十处,其中石窟寺有二十一处,寺庙剩余一十九处,岁月抚平了历史留下的狰狞,虽然大多数龟兹的寺庙已经荒废,但是现存规模较大的寺庙还有三个,分别是乌什吐尔、苏巴什以及夏合吐尔。从这三所规模宏大的寺庙上能遥想出当年龟兹的信仰文化的繁荣与兴盛。龟兹独有的地理特征和自然条件使得依靠砂岩开凿出来的石窟得以保存,虽然经历了沧桑和磨难,但是至今都保存下来的遗址,依旧能够体现出当时古代龟兹地区信仰文化石窟寺的规模与气势,因此龟兹石窟也可称为“龟兹石窟寺”。
(二)龟兹石窟寺的历史发展
1.繁荣期
龟兹石窟的发展阶段可以划分为两个重要的阶段,第一个就是繁荣期,第二个就是衰败期。由于龟兹信仰文化发展的速度较快,龟兹每一个石窟寺的发展情况也各有差异,因此大抵可以划分为以上两个时期。龟兹石窟寺一大部分的洞窟,都是在繁荣期所进行开凿的,在最初的时候洞窟主要受犍陀罗艺术的影响,随后到了东汉时期,信仰文化开始愈发的兴盛,开始大兴土木,建立起了气势恢宏的千佛洞,这也带动起了一大波大寺庙的建设。龟兹信仰文化最兴盛的时期,同时也是西域和中央政权建立紧密关系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代表着东西方文化正式进行交流融合的时代来临。特别是到了唐朝,龟兹开始得到了中原大力的扶持,首先龟兹就设立了安西大都户府以便更好的对西域四镇进行统筹和管理,范围之广直达中亚地区。这一种局势不仅有效地推动了信仰文化的传播速度,而且也预示着龟兹信仰文化的昌盛达到了顶峰,因此在繁荣时期的龟兹石窟不管是从规模、数量以及壁画的内容都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再加上汉地信仰文化开始进入西域地区,也为龟兹石窟增加了更多崭新的元素,出现了中西两个区域信仰文化进行融合并存的局面。
3.衰落期
当某一项事物达到了一个顶峰,就必定预示着它即将进入衰败。随着时间的流逝,信仰文化在新疆地区开始逐渐的衰弱,龟兹石窟也在社会不断更迭变化过程中遭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和打击,文化的大变革、社会的大动荡,西域珍贵的信仰文化开始逐渐从历史的舞台上退出,龟兹石窟的辉煌和价值也慢慢地被淹没在了时间的尘埃里,仿佛一张褪了色的照片,擦干净上面遗落的灰尘,只剩下沧桑与腐朽。直到了公元18世纪,清朝的文人重新发现了龟兹石窟,吸引众多的西方探险队,龟兹石窟才开始再一次出现在世人的眼中,并且震惊了整个国际学术界,成为了当时二十世纪最为新兴和热门的学术研究焦点。到了二十世纪初,西方所掀起的西域探险热潮愈发激烈,先后有俄国、德国、英国和法国等探险队来到龟兹石窟进行探险考察,随着考察探险队的增加,逐渐出现一些偷盗者,他们对石窟内的壁画进行切割,将残留在龟兹洞窟中的佛经残卷,雕塑文书等一系列珍贵的文物偷盗,直到现今这些文物依旧散落在世界各地,无法回到真正的故乡。
三、从龟兹石窟寺探索西域信仰文化艺术的发展
(一)龟兹石窟寺的雕塑
1.造型特点
雕塑是龟兹石窟中非常具有形象特点的艺术品,但它也是石窟内遭受破坏最为严重的,如今现成的雕塑作品屈指可数。龟兹石窟中的人像雕塑能够直白地反映出雕刻人对于塑像造型的理解,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其造型特点与早期信仰文化造像具有相似性,主要基本形式来源于犍陀罗;第二其造型的基本形式具有本土化的特点,如库木吐喇窟的雕像,其身材比例存在着一定的浮夸性,但是对于整体和形体的塑造非常的细腻和完美,能够高度展现出龟兹人民对于形体的认识,充分的反映出了雕刻人对于形体的掌握程度。
2.视觉色彩
龟兹石窟寺的雕塑基本都是彩塑,这是因为彩绘塑像起源比较早,在葱岭一带地区应用。龟兹石窟寺的雕塑在色彩的使用特点主要表现的雕塑面部五官,通过颜料进行绘制,利用明暗的对比的效果对面部的结构进行晕染,从而使得雕塑栩栩如生,不仅让皮肤更加有质感,而且还能给更好的凸显出本土化的特点。龟兹石窟寺的塑像其服饰的色彩也同样让人惊艳,服饰上的图案一般复杂丰富,因此對色彩的要求较高,彩绘不仅对衣服纹理进行了很好的刻画,而且也让雕塑从视觉上更加与石窟内的其他雕塑协调,给人一种浑然一体的感觉。如克孜尔石窟中的壁龛。
(二)龟兹石窟寺的信仰文化壁画
1.风格体系
龟兹石窟中保存最为完善的还属壁画,壁画绘制在石壁之上,轻易不能被偷盗,因此保存的面积超过了2万平方米,是目前龟兹石窟中保存面积最广的遗存。壁画的内容多种多样,包含着各种传奇故事,都是东方神佛的传说。龟兹石窟壁画共分为三种风格,分别是龟兹风格、汉代风格以及回鹘风格。其中龟兹风格特立独行,吸收了外来文化的精华,衍生出了独具本土韵味的气息。如龟兹石窟的菱形构图、龟兹服饰、龟兹歌舞等;汉风是指在受到中原政权的管理之后,大量的中土人迁徙到了西域,带来了中原信仰的思想和艺术形式,从而形成了中西结合的风格;回鹘风是指公元840年回鹘西迁后,在龟兹修建和改建的石窟,石窟内的壁画创作都带着回鹘的文化气息。
2.信仰传播
龟兹石窟寺的壁画是一种信仰文化的传承形式,它属于一种将信仰文化以视觉形式进行表达的方式,能够更加直观地表现出信仰文化的教理和内涵。龟兹石窟寺的壁画作为一种文化因素,其价值不可估量。从传播的角度上进行分析,龟兹石窟寺的壁画在进行绘画的过程中,原本的含义就是通过视觉传递出一种感性的思想,让僧侣和教徒能够更加明了直观地领悟到信仰文化的思想。如克孜尔龟兹石窟寺的壁画就是绘制了大量的东方传说,飞天菩萨、罗汉金刚等,其中最鲜明的就是释迦牟尼轮回转生、弘扬教义的故事,赞扬了他舍身求法的伟大壮举。
四、龟兹石窟寺的信仰文化价值与艺术成就
(一)推动信仰文化艺术东传,连接中东信仰文化艺术
龟兹地区处于塔里木盆地的北边,从古至今为中西方的交通构建起了稳固的桥梁。龟兹是我国最早期的信仰文化艺术起源地,其龟兹信仰文化更是我国信仰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在国际信仰文化思想中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推动着龟兹信仰文化艺术的东传。龟兹石窟是通常以群体进行聚集,洞窟之间往往串联相通,组合形式千变万化,内容也极具多元化的特点,伴随信仰文化的传承与交流,东西文化开始逐渐融合,这也能够从龟兹石窟中窥得一二。龟兹石窟作为全世界的文化遗产,价值与敦煌莫高窟不相上下,它其中所包含的信仰文化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瑰宝,它象征的不仅是文化精神,而且还包含的古代各个朝代的艺术特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信仰文化的发展趋势,对于研究西域文化、历史文化、龟兹文化等历史都有极高的钻研价值,在学术界占据着重要的研究地位,同时也具有连接中亚和东方信仰文化的重要作用。
(二)融合多元化思想,传承中国民族文化与艺术
古时的新疆曾经融合了四大文明,分别是印度文明、两河流域文明、中华文明以及希腊文明,因此它具备着对文化的包容性和多元性。虽然它包含着四种文化因素,但是其主导的文明因素就是中华文化,从古至今,蔓延发展,中华文化帮助我国实现了民族文化的大融合。在这四种文化包围下所衍生出来的龟兹信仰文化,也相应地成为了我国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珍贵的财富。龟兹的信仰文化作为我国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拥有着多元化的特点,内涵涉及新疆、西域等地域历史,也涵盖了宗教演变和民族发展的内容,是我国重要的教学资料。龟兹石窟的存在所展现出来的并非只有文化价值,也包含着民族文化的思想,它代表着我国对新疆的主权宣告,展现了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地区,多种思想融合的地区。它包容着多种宗教思想,能够更好地强化民族的团结,对维护新疆稳定具有较为长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参考文献:
[1]欧阳晖.龟兹回鹘时期的故事画及其历史渊源[J].丝绸之路,2020(3):122-127.
[2]杨波.隐晦的情节——龟兹石窟“说法图”叙事技巧试探[J].新疆艺术(汉文),2020(4):4-11.
[3]丁晓.丹青斑驳照古今[D].济南:山东艺术学院,2020.
[4]杨波.龟兹石窟“因缘佛传”图像的叙事艺术——人物、空间及隐藏的细节[J].艺术设计研究,2020(2):10-15.
[5]苗利辉.龟兹石窟中的佛陀、声闻、缘觉和菩萨造像及其反映的思想[J].敦煌学辑刊,2020(1):85-97.
[6]姚律.公元7世纪中期至8世纪中期龟兹信仰文化[J].中国信仰文化,2019(2):19-48.
[7]李瑞哲.龟兹石窟壁画中的“唯礼释迦”思想[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9(1):106-116.
[8]朱建军.新疆龟兹石窟及信仰文化遗址考察报告[J].敦煌学辑刊,2018(4):167-172.
[9]朱建军.龟兹石窟:遗存丰富 盗损严重[J].丝绸之路,2018(9):1-6.
[10]董馥伊.西域信仰文化美术文化历史与贡献[J].贵州民族研究,2018,39(6):121-125.
作者简介:肖尧轩(1983-),男,汉族,新疆阿克苏市人,硕士研究生,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音乐史学、音乐考古学;童丽洁(1996-),女,汉族,新疆乌鲁木齐市人,新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