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的默会维度

2021-04-01陈洪捷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默会知识学习人工智能

陈洪捷

【摘 要】学习活动涉及明言知识和默会知识。能够运用但说不出来的知识可称之为默会知识。而以书面文字、地图或数学公式表示的知识被称为明言知识。明言知识是我们所掌握的知识的一部分,而且是一小部分,而默会知识是明言知识不可或缺的基础。

【关键词】学习;明言知识;默会知识;人工智能;古人智慧

【中图分类号】G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1)02、03-006-03

“学习”令人捉摸不透

一直以来,教育工作者们都在尝试着寻找一种理想的教学方法以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这也是教育学的基本出发点。夸美纽斯曾在其《大教学论》中声称发现了一种“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教学理论。教育学一直致力于一种明确而有效的教育方法,传授清晰明了的知识,以便学生可以有效地学习知识。

尽管教育学家们一再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改进教材,提出各种学习的方法,但“学习”这件事儿似乎总是令人琢磨不透,学习的效果总是低于我们的期望。我们教师,也可能是所有的人,都被一种惊人的错觉牢牢地控制着。我们以为能够把经过长期体验和熟悉的东西,在脑子里形成它的图像、结构以及运转方式,然后转化为语言,就能够把它移植到另一个人的脑子里。但这只有千分之一的可能性。所以说,学习的问题远远比教育学整个学科和教师们所想的更加复杂。

默会知识的启发及其重要性

对于以上问题,英国哲学家波兰尼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的默会知识理论给我们带来了很大启发。波兰尼认为,以书面文字、地图或数学公式表示的知识可以称之为明言知识。另外一种能够运用但说不出来的知识可称之为默会知识。明言知识只不过是我们所掌握的知识的一部分,而且是一小部分,而默会知识则是明言知识不可或缺的基础。

例如,当迎面走来一群人的时候,你会从人群中一眼认出你的老同学,而其他人你完全不认识。如果其他人问你是怎么认出你的老同学的,你很可能无法回答为什么。但是你确实能把他认出来,因为你掌握了很多关于你同学的信息,这些信息当时你是说不出来的,这就是所说的默会知识。

波兰尼认为,人类所谓客观、明确的知识都是建立在相关的默会知识基础之上的,没有默会知识我们是无法真正理解那些明言知识的。而且,无论是教学还是学习,或是科学知识的探索,默会知识的重要性都大于明言知识。

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对于近代科学提出了“疑问”。比如,我们所认为的百分之百的客观知识“1+1=2”,实际上它的背后隐藏着更多的知识,没有这些知识就无法理解明言知识。这就是波兰尼的观点,他也从科学上对这个观点提出了很多证明。以学习游泳为例,对于一个会游泳的人来说,当你教他正确的动作要领时,他会游得更好,甚至成为世界冠军;而对于一个完全不会游泳的人来说,除了你能用语言所讲解出来的理论知识,还要亲自到水中做示范,学习者通过语言提示和自己的亲身实践,才能真正地学会游泳。

人类在认识自然方面,其实知道的东西很多,但是能说出来的也只是很少一部分。这是波兰尼默会知识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

学习的默会维度

学习活动涉及明言知识和默会知识。通常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我们总是要将知识提炼得非常有条理,文字表达得非常准确,我们认为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会知识,学习更多的知识。我们通常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注重做大量的习题,因为现在的教育制度倾向于明言知识的传授和考核。但由于我们忽视了默会知识的存在和意义,所以学习的效果总是难以让人满意。

要想有效地教授一项技术,关键是要用精确的语言向练习者描述技能的组成要素、技能的表现形式以及如何施展技能的具体过程,而示范能直观明了地展现上述的所有方面。所以,通过默会知识理论我们可以发现,我们对学习活动的理解应该加深一个层次,即要理解学习活动,必须认识学习的默会维度。

古人智慧与默会知识

其实中国古人对学习活动也早有与默会知识相关的论述,只是我们以前不知道默会知识的概念,也不会去分析为什么。比如,古人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又如“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就是说有些东西只能去揣摩体会,无法用言语去表达。这里的“言传”意味着明言知识,而“意会”则涉及默会知识。这句话可以理解为,能够明言的知识是有限的,更深入的内容需要意会,是语言无法企及的。而需要意会的内容则是更重要的。但如何去“意会”,这个过程是一个黑箱,不可解释,不可说明,所以显得有些神秘。

再如,古人说“言传身教”“心传口授”,所谓言传,就是讲述明言知识,所谓身教,就是通过示范传授不可明言的知识。从“身教”中学习,所学的就是默会的知识。言传与身教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仅仅依赖“言传”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言传身教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学习效果。这就是我们古人学习的智慧。

古人还有一种说法,“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师傅能够教给你的,主要是明言知识,但学习了明言知识,只是初步的学习。修行意味着在默会的层面上吸收消化所学习的明言知识,即掌握知识的程度、运用知识的程度和解决问题的程度,这是需要个人努力的。所以说,修行在个人。个人修行主要靠着师傅的示范,自己的体会,在默会的层面上掌握所学的知识。同样以学习游泳为例,不同的孩子跟着同一位老师学习游泳,他们的学习速度和效果都会不同,这就是个人修行的差异。

又比如,“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里的“十年书”显然是指明言的知识,而“一席话”显然不是指明言的知识,不是指书中之言。这里的“一席话”主要是“点拨”,是“意会”式的交流。那么,这种交流为腹中万卷灌注了生命,使听者真正理解了所学的知识。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的意思是,纸上的知识是明言知识,学得再多也是不够的,而“躬行”就需要默會的知识。知识必须在默会的层面上掌握了,才是真正地掌握。

古人智慧与默会知识的启示

无论是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还是中国古人的智慧,我们从中都会发现以下几项重要信息。

第一,人类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学校和教育者无法完全控制的过程。我们能控制的只是一部分,特别是默会知识的学习是难以明言的,但其意义很重要。对于明言的知识,我们或许可以基本控制,我们可以把教材编写得非常准确,但这也只限于明言知识,对于其背后和底层更重要的知识,我们还是无法控制,只能“修行在个人”“言传身教”了。

第二,明言知识是有局限的,它只是知识的一部分。我们往往对明言知识的重视程度是非常高的,期待也非常高。我们希望把教材中的知识和教师能够用语言表达的知识都教给学生,然而我们对明言知识的局限性认识不够,片面强调明言知识的学习,则不利于知识的学习,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还会有误导性。比如,我们所说的“应试教育”,我认为应试教育就是完全以明言知识为对象的学习,因为考试考的是明言知识,教师教的也是明言知识,整个过程都是基于明言知识层面的学习。这也将会给我们的教育带来极大的误导和危害。

第三,无论对于任何知识,只有从默会的层次上掌握了知识,才是真正地学会了知识。我们对学生通常会有如“学得很扎实”“真正地理解了”“开窍了”“悟性很高”等描述,实际上讲的是学生不仅学会了教材上呈现的知识和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而且对这些明言知识背后的默会层面的知识也已经掌握了,并且能够运用自如。所以,默会知识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掌握知识必须从明言知识过渡到默会知识,这样才是真正地掌握了知识。

第四,默会知识的传承和学习,通常采用“人傳人”的方式进行。如果教师仅仅把明言知识作为教学内容来看待,我们只需要照本宣科地念一遍甚至更多遍就可以了。但是这只是停留在明言知识层面的学习,还不足以让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真正的知识学习,特别是默会知识的学习,必须是“人传人”,即教师传授给学生。默会的知识往往是身体化的、具身化的,仅用语言来描述是无法表达清楚的,没有人际的交往也是难以传承的,这就需要亲身示范,没有“身教”的“言传”效果是十分有限的。

第五,默会知识的学习永远具有“场景性”和“即时性”特点。“人传人”是在一定的场景下发生的,很难标准化,是一种即时生成的活动。人与人的交流、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是在一个共同体中的,他们在观察的过程中会学到很多东西。如果用语言对其进行提炼,那么就失去了默会知识本身传授的基础了,这也是一个矛盾的状况。

一直以来,我们都乐观地相信,我们有一天会创造出一种完美的学习方法,让所有人都学会我们认为他应该学会的东西。这种想法是否过于乐观呢?我们一直认为,学习是一个完全可以控制的过程,但是默会知识理论告诉我们,学习并非是完全可以控制的。所以,面对当今的人工智能环境,依靠人工智能,我们可以教给学生技术,教给他们学习方法,但是人工智能能否替代“人传人”,能否将默会知识真正地挖掘出来、整理出来,这也是我们未来需要共同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作者系北京大学博雅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博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教育评论》主编)

猜你喜欢

默会知识学习人工智能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小学语文教学运用默会知识的实践分析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应用默会知识,激活语文教学
职业默会知识学习与课堂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