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打造高效思政课堂的金钥匙
2021-04-01方艳蕊
方艳蕊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高校思政课也面临着全面调整,针对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状,多媒体、慕课等形式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教学效果,在外在形式上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但是并没有实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而“对分课堂”概念的提出为思政课的改革带来了福音,它像一把钥匙,真正的打开了思政课的高效率课堂。
关键词:对分课堂 高效 思政课堂 教师 学生 教学
思想政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标,对于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期的高校学生来说学好思想政治课程尤为重要,它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它是保证青年学生思想的纯洁性、先进性、积极性的坚强后盾。当前各个学科课程都在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改革,思政课作为高校内重要课程之一,历来十分受到国家和高校的重视,思政课改革也一直走在前沿,而经过几番摸索,“对分课堂”的模式在思政课上取得了最明显的效果,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下面就来简述一下对分课堂是如何帮助教师打造出高效的思政课堂的。
一、走近“对分课堂”
“对分课堂”的概念是由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张学新首次提出的,不同于其它由国外引进的教学理念,对分课堂是依据我国的教师及学生特点而设定的,非常符合我国的教育实际情况。总体来说对分课堂就是将每次课程内容一分为二,一半由教师传授,一半由学生讨论。教师传授不是传统的填灌式教学,而是对课程内容框架、重点、难点做出引导,为的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积极地解决问题。教师的角色是一个引导者和协助者,引导着学生自己去探求和理解课程内容,协助学生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学生讨论则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结组,针对一个问题进行逐个发言,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对内容的深入理解。同时在学生讨论环节里又不简单的停留在这一点,张学新教授提出了“亮考帮”的理念,亮出自己的观点就是上文提到的讨论,考就是考考你,是学生根据自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出题考其他同学,能够出题使学生所处的角色不仅仅是学习者了,也承担了教师的职责,这样使学生更有深入学习内容的责任感。帮就是帮帮我,也是相互帮助的意思,不仅是学生之间,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大家取长补短,形成对知识内容的全方位覆盖。
对分课堂分的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职责,也是将学习内容由原来的全面吸收,分成了调查、总结、吸收、理解、应用。将教师的教学任务分成了引导、监督、提示、检查。这些划分既满足了我国课堂上基础知识的传授传统,又弥补了传统课堂不利于学生主动思考的劣势。对比国外的教学方式只注重学生的主动思考探究能力培养而忽视基础理论培养,对分课堂是根植于我国本土,适应我国教学传统的模式。而思想品德政治课程基础理论多,专业名词多,因为它是以传输思想为主要目标,所以相对其它专业课程操作性内容偏少,这样的特点在教学改革中实行多媒体或者其他教学方式都只是治标不治本,而对分课堂的模式,不仅操作简单,而且满足了理论摄入的需求,对于思政课本身是最完美的教学模式。
二、思政课课堂现状
我们说对分课堂是思政课课堂最完美的模式,这不仅是从思政课本身的特点而说的,也充分的结合了思政课当前的课堂现状,这种模式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思政课课堂现状,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思政课作为各个高校各个专业的必修课程,虽然都在高喊着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受到招生、就业的各方面压力,在高校内最不受重视的课程当属思政课了。自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以来,高校招生多以实用性为主,这不仅是校方的问题,在学生中间也是如此,哪些课程能够带来实效性的结果就会趋之若鹜,反之则门可罗雀。加上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思想、言论充斥着网络,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助这个平台散布着各种不利于我国国内思想建设的文章,使得涉世未深的学生受到蛊惑,对思政课的兴趣不高甚至不愿意上课。
思政课一般为大课,很多学生在一间大的阶梯教室上课,教学改革前基本上是教师在讲台上拿着话筒讲,座位上的学生有的在睡觉、有的在玩游戏、有的在看其他专业的书籍,几乎所有学生都是在考试前突击背一背或者直接打小抄过关了事。这样的听课状况,对于教师来说也无法发挥出自己讲课的热情,更不要说带领学生们关心时事动态,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不同时代的解读了,这样的课堂不仅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三、对分课堂在思政课堂上的运用
通过上文对对分课堂与思政课堂现状分析,我们已经很清晰地看到对分课堂带给思政课的益处了。
(一)思政教师备课环节
从思政教师的角度来说,传统的备课环节是在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双重指导下,怎样更好的将教学内容表达给学生,侧重点是对知识点的表达讲授。对分课堂理论的提出,让思政教师的思想得以解放,将教学内容如何更好的表达给学生转变为如何有效的引导学生去主动吸收教学内容。备课环节貌似思政教师不在被繁重的教学内容所累,实则不然,要想做到有效的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主动探究思政知识,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熟识每一个知识点,同时还有扩大我们的知识范畴,涉猎与思政相关的各个学科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现如今见多识广的学生的各種疑问。在备课环节,思政教师还要认真分析所带班级学生的共同特征及个性特征,设置出具有共性和个性的引导问题,并且设置的问题要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同时问题还要新颖、与时俱进,讲究引导性问题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二)思政教师上课环节
上课时思政教师要合理利用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内容讲授完毕,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研究,在学生分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集中精力去关注每一组的讨论过程,时刻准备着对学生观点的引导和指正,并对每一组学生提出的问题作出有效的回答。课程结束前思政教师要做好课堂总结,针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和观点进行概括、点评;布置本次思政课程的作业,让学生打破以往下课就结束思政课程学习的传统观念,当然,作业不是对知识点的重复书写,而是能够扩展学生学习思维、开拓学生学习视野的思政作业,这种作业的布置对于思政教师来说也是一大考验。在本次课程结束时,教师还要给学生布置下一节课的课前任务。
(三)思政教师对课程的总体设置
对分课堂让思政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因此,一学期的课程设置 不能按以往的课程进度和授课方式来设计,思政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课程的总体设置。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分为几次课,每周、每月怎样分配,整个学期的内容哪些需要依靠讲授、哪些需要学生反复讨论、哪些内容可以组织实践等。如何将一学期的思政课程设置的更加合理?这需要思政教师做出多方面的调查:课程总量、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前期做好这几方面的调查,我们才能制定出更加合理、科学的课程设置。
(四)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学习
对于学生来说,上思政课前可以通过网络、书籍搜索教师布置的课前任务,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找出别人可能会出现问题的点以及自己不太明白的点;课上带着疑问去听教师对知识点的讲授,并积极参与讨论,向别人发问同时也求助;课下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流,按要求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这样思政课程内容虽然枯燥乏味,但是因为是自己亲身参与,所以会让学生对内容理解得更加透彻,满足青年学生表达自我、展现自我的愿望。
思政课的理论内容对分成了讲授与吸收,要让学生的思想真正得到升华和内化还需要与实际相结合,所以实践课程也必不可少,以往实践课程都是走形式做样子,教师在组织时直接照搬之前的经验即可。用对分课堂的形式展开实践活动可以采用教师提出概念、学生自己组织实施的方式,班内分组进行对同一个理论概念的实践,具体方法则由小组内部决定。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性格特点会用不同的方式展现出来,所谓殊途同归,无论怎样的形式最终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马克思主义思想即可。思政课的学习是为了帮助学生们树立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观”体系,所以对热点问题的分析是检验大家学习成果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也是思政课实践课程的一部分,根据对分课堂,教师不再是作为宣贯内容的传授者,而是负责组织和引导,学生负责讨论、探究,不管是对国家方针政策的解读,还是对社会现象的理解,“真理越辩越明”,这会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思政课所学内容的用武之地。
通过上文所述,对分课堂之于思政课就是一把提升课堂效率的金钥匙,有了这把钥匙,教师可以将自己所要讲解的内容全部覆盖下去,学生参与了课程内容,无论是对内容的吸收还是理解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也解除了一些学生对思政课内容的疑虑,矫正了他们的思想,一举多得。对分课堂的形式真正实现了学生在思政课堂上主动思考、认真研究问题、积极参与实践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赵莉.对分课堂模式下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04):56-57.
[2]邵运文.基于對分课堂模式的课程思政实践与思考[J].高教学刊,2019(06):158-160+163.
[3]曲秀丽.对分课堂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18(33):55-58.
[4]朱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理论课中的改革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6):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