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囊导尿管在妇科患者灌肠中的效果观察

2021-04-01昌图县中心医院辽宁铁岭112599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年5期
关键词:导尿管气囊灌肠

昌图县中心医院 (辽宁 铁岭 112599)

内容提要:目的:探讨气囊导尿管在妇科患者灌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搜集2018年5月~2020年1月在本院行气囊导尿管灌肠的60例妇科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行常规灌肠的5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灌肠次数、相关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灌肠次数(3.1±0.94)次显著少于对照组灌肠次数(4.83±1.24)次,P<0.05;患者灌肠不良反应发生率6.7%(4/60)显著低于对照组24.6%(14/57),患者满意度91.7%(55/60)显著高于对照组73.7%(42/57),P<0.05。结论:妇科患者灌肠中应用气囊导尿管对比常规灌肠方式可减少灌肠次数,腹痛等不良反应发生减少,患者满意度提高。

灌肠是进行肠道准备的一种重要措施,良好的灌肠效果可保障手术效果,通过清洁灌肠可避免肠道积气影响手术操作[1]。有研究表明95%患者常规灌肠方式大便无法稀释排出,需多次灌肠。常规灌肠方式皂液多边进边出,这多是由于进管过浅导致肠内压力不够,皂液多边进边出难以排净,多次灌肠可导致患者腹痛等症状发生,严重者可致疼痛休克,特别是对于女性患者,特殊的生理结构灌肠困难。气囊导尿管是一种柔软材质制成的,灌肠过程中患者不适感轻,另外气囊密闭作用减少渗漏与反流,灌肠效果显著。本院通过分析60例妇科患者行气囊导尿管灌肠并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通过对2018年5月~2020年1月在本科室接受气囊导尿管灌肠的60例妇科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年龄35~76岁,平均(48±12.1)岁;子宫肌瘤18例,子宫颈癌14例,子宫脱垂8例,卵巢肿瘤9例,其他11例;并将同期行常规灌肠的57例妇科患者作为对照组,年龄34~78岁,平均(49±10.4)岁;子宫肌瘤17例,子宫颈癌14例,子宫脱垂6例,卵巢肿瘤5例,其他1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患者均在本科室接受灌肠并签署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严重心功能疾病及凝血障碍患者,排除中途改变灌肠方式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灌肠前1d均流质饮食,告知灌肠目的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及家属配合,体位均选择左侧卧位。灌肠液选择0.2%肥皂水,温度40℃左右,600mL/次,灌肠液液面距肛门40cm。对照组采用常规灌肠方式,即连接灌肠管,润滑后置入患者肛门,匀速灌入灌肠液;观察组患者应用气囊导尿袋灌肠,将前壁上先剪开两个0.2cm×0.2cm孔,引流袋与气囊导尿管连接后,导尿管头端插入至15cm处,气囊充气固定导管,注入适量灌肠液后,让患者适当扭动身体,患者出现便意后减慢流速,按压肛门处减轻便意,反复多次灌肠直至灌肠液澄清无渣液体流出,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护士完成[2]。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灌肠次数(开始至灌肠液澄清无渣流出)、灌肠过程中不良反应及灌肠后患者满意度,灌肠相关不良反应包括剧烈疼痛、腹胀、心悸等,满意度由患者灌肠后填写问卷搜集,包括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选项,由同一护士搜集整理并计算满意度,满意度计算=(十分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将数据资料纳入到SPSS20.0统计程序中处理,应用EXCEL 2010核对数据后分析,灌肠次数等计量资料取t检验且±s表示,满意度等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灌肠次数(3.1±0.94)次显著少于对照组灌肠次数(4.83±1.24)次,P<0.05;患者灌肠不良反应发生率6.7%(4/60)显著低于对照组24.6%(14/57),患者满意度91.7%(55/60)显著高于对照组73.7%(42/57),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满意度(n)

3.讨论

灌肠是妇科手术术前重要的肠道准备方式,对于卵巢肿瘤、子宫脱垂等疾病,良好的灌肠效果可提高手术效率[3]。特别是对于老年女性患者,阴道壁松弛、子宫不同程度脱垂不仅使得术前灌肠难度增加,手术过程中还会影响手术视野,增加手术难度。常规灌肠方式通过输液管等患者不适感明显,并且对于不同患者肛管直径特别是女性患者难以维持肠内压力,多需要多次灌肠,这大大增加患者腹痛、心悸等不良反应发生,严重者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尿气囊导管是临床常见导尿装置,质地柔软操作简单,灌肠时球囊密闭性好,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高。

球囊尿管是普通尿管的换代品,材质为硅胶,一腔为气囊管,灌肠过程中可通过注入水或空气保证密闭性,维持肠内压力。普通的灌肠管口径单一并且较硬,置入后可能损伤患者薄弱肠壁,患者不适感增加,灌肠中常因疼痛无法配合,严重者有报道称可诱发肠内出血等严重情况,另外常规灌肠管管径远小于肛管直径,液体在肠内压力难以稳定,临床操作时多边灌边流,灌肠不彻底,需增加灌肠次数达到灌肠目的,但对于中老年女性,多次灌肠可增加腹痛及心血管疾病风险,对于肠道周围组织松弛也难以置入。尿气囊导尿管置入后可通过牵拉后固定,并且硅胶材质对肠道黏膜刺激性小,气囊装置可减少灌肠液漏液与反流,固定后患者还可通过适当床上活动混匀肠内容物,灌肠效果显著[4]。患者通过调整体位使得灌肠液进入深部肠内,彻底清除结肠内粪便,同时保持肠内一定压力,避免了边灌边流阻塞肛门的情况。另外多孔气囊导尿管还可减少灌肠管阻塞的发生,导尿管前端避免了排便控制区域,减少灌肠管对于排便反射器的刺激,使患者在灌肠液注入之前便意不敏感,保证灌肠液充分洗刷与排净,同时减少了因灌肠液过早流出污染患者周围环境,加大护理工作量[5-7]。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灌肠次数(3.1±0.94)显著少于对照组灌肠次数(4.83±1.24),P<0.05;患者灌肠不良反应发生率6.7%(4/60)显著低于对照组24.6%(14/57),患者满意度91.7%(55/60)显著高于对照组73.7%(42/57),P<0.05,尿气囊导管可显著减少灌肠次数,患者舒适度增加。

综上所述,尿气囊导管灌肠对于妇科患者手术前肠道准备对比常规灌肠方式,灌肠次数更少,灌肠效果更好,并且灌肠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未增加,治疗后患者满意度提高,是该类患者灌肠的首选方式。

猜你喜欢

导尿管气囊灌肠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抗反流尿袋对脑卒中留置导尿管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
拔管提醒单对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的研究
高田气囊案
藏药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迷你救生充气囊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Observation on Activities of Air Sac in Opened Body Cavity of Chicken
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缓解慢性盆腔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