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脉颗粒联合氯吡格雷及依折麦布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
2021-04-01张静
张 静
(河南省济源市中医院中风科,河南 济源 459000)
脑梗死是指由于缺氧、缺血所引起的脑供血不足,出现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其发病急,进展快,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极大可能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本研究用通脉颗粒联合氯吡格雷及依折麦布治疗脑梗死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8例,均为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根据盲抽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男20例,女24例;年龄35~60岁,平均(46.39±8.97)岁。对照组男21例,女23例;年龄36~60岁,平均(47.34±8.5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脑梗死的诊断标准[2];②均为初次发作;③均自愿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感染或脏器功能损伤;②合并脑部病变;③合并急性炎症或免疫系统疾病;④合并精神异常或恶性肿瘤;⑤对本研究药物过敏。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抗感染、脱水、降纤、降压、溶栓、调节电解质等常规治疗。并予以氯吡格雷片(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6410)口服,1次75mg,日1次;口服依折麦布片(MSD International GmbH,批准文号H20160181)10mg,日1次。连续服用1个月。
观察组加用通脉颗粒(吉林九鑫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2026265)口服,1次1袋,日3次。连续服用1个月。
3 观察指标
神经功能:分别评估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3]评估,该量表内容包含语言、面瘫、意识水平、感觉障碍等,满分为42分,得分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血液流变学:使用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检测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红细胞压积、血小板黏附率、血浆黏度水平。
4 疗效标准
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两组临床疗效。治愈:NIHSS评分改善91%~100%。显效:NIHSS评分改善46%~90%。有效:NIHSS评分改善18%~45%。无效:NIHSS评分改善小于17%。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1个月后 t P观察组 44 15.77±1.65 7.85±0.76 28.919 0.000对照组 44 15.66±1.55 9.13±0.94 23.895 0.000 t 0.322 7.024 P 0.748 0.000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时间 组别 例血小板黏附率(%)血浆·黏度(mPa·s)红细胞压积(%)治疗前观察组 44 37.78±9.24 1.74±0.26 50.66±13.22对照组 44 37.92±8.44 1.76±0.24 51.42±13.18 t 0.074 0.375 0.270 P 0.941 0.709 0.788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 44 25.23±8.77* 1.37±0.16* 36.31±11.54*对照组 44 32.78±9.24* 1.55±0.17* 44.72±11.84*t 3.931 5.115 3.374 P 0.000 0.000 0.001
6 讨 论
治疗脑梗死常用的方法是恢复缺血区的血流,此外,对其脑细胞代谢进行调节,对神经元进行保护,使其神经细胞功能恢复,从而有助于病情快速恢复,降低疾病的复发率[4]。研究表明,有效的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溶栓及神经保护治疗能迅速再通急性脑梗死脑血管,但由于神经细胞无法修复的特性,多数在恢复期疗效不佳,因此仍需优化治疗[5]。
氯吡格雷是一种非竞争性的二磷酸腺苷抑制剂,可结合血小板表面ADP受体使之在抗血小板聚集中发挥重要功效。同时,氯吡格雷能使ADP诱导的血小板活化反应被阻断,进一步对其他激动剂的诱导有抑制作用,具有较好的抗血小板聚集的功效。依折麦布具有抗血小板聚集,还兼具降脂、抗血栓形成等作用[6]。通脉颗粒的药物成分为葛根、丹参、川芎,具有良好的活血通络作用,对各类心脑血管疾病有积极治疗作用。现代药理表明,该药具有良好的抗炎、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以及促进微循环改善等功效,对改善脑卒中后的脑损伤具有积极意义[7]。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提示用通脉颗粒联合氯吡格雷及依折麦布治疗脑梗死效果确切,可改善神经功能。
血液流变学异常是脑梗死产生与发展的起始因素,当体内处于高凝血状态时,会出现一系列病理改变,如血管损伤、微血栓形成以及微循环出现异常等,从而导致流速受到限制、血流阻力增加、血小板数量减少等,最后引发脑梗死,其中血小板粘附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等指标均可反映血液流变学状态[8]。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及血小板黏附率水平较对照组低,表明用通脉颗粒联合氯吡格雷及依折麦布治疗脑梗死可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
综上所述,通脉颗粒联合氯吡格雷及依折麦布治疗脑梗死疗效较好,可改善神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