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脉冲光联合针刺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性干眼护理及疗效评价
2021-04-01傅钰仙
傅钰仙,付 燕
(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重庆 400010;2.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重庆 400010)
干眼是眼科常见的一种眼表多因子疾病,特征是泪膜稳态的丧失并伴有眼表症状,其病因包括泪膜不稳定、泪液高渗性、眼表炎症与损伤和神经感觉异常[1]。常见症状主要有眼干、瘙痒、流泪、异物感、视疲劳和视力模糊等[2],严重可伴有疼痛,给患者视力、生活质量及心理造成了严重影响。蒸发过强型是干眼常见的形式,而MGD是蒸发过强型干眼常见的原因。目前,治疗MGD干眼的方式主要有药物和物理疏通,但总体疗效均不理想。由于干眼患者症状和体征不一致的特殊性,某些患者可能症状很明显,但体征却不明显[3]。因此,寻找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以改善患者的主观症状和客观体征来系统性评价其疗效非常有必要。IPL是一种多脉冲光,被证实有利于改善睑板腺功能,延长泪膜破裂时间,能有效改善MGD干眼患者症状和体征[4-5],但目前联合针刺治疗干眼的研究尚少。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传统治疗方法和IPL联合针刺治疗MGD干眼的临床疗效,寻求提高干眼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4例,均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科门诊及住院患者。男21例,女63例;年龄18~82岁,平均(51.2±18.7)岁;病程4~18年,平均(11.0±3.0)年。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年龄、性别、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6]:大于等于18岁,有眼干、异物感、视疲劳、视物模糊等主观症状之一,且BUT≤5s或SIT≤5mm/5min;有症状之一且5s<BUT≤10s或5mm/5min<SIT≤10mm/5min时,同时有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至少1个睑板腺开口阻塞,或睑板腺分泌物异常,OSDI>13分。
排除标准:既往眼部手术,眼部急性炎症,眼睑闭合不全,风湿性免疫系统疾病,1个月内暴晒,孕妇及哺乳期,服用光敏药物。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玻璃酸钠眼液(海露)双眼滴眼,每日4次。
按热雾化-睑板腺按摩-冷敷的流程进行治疗,每两周1次,共5次。首先设置雾化机温度为40℃,行眼部雾化20min后,予盐酸丙美卡因眼液滴眼后行双眼睑板腺按摩,再予双眼冷敷20min。
实验组:①清洁皮肤,眼罩保护患者双眼。根据皮肤实际情况和耐受程度选择9~13J/cm2能量级别,遵循皮肤颜色越浅,能量递增的规律。从耳侧向鼻侧共照射4~5次,时间约5min,每次间隔2周,共4次。②治疗结束后,用无泪配方洁面乳清洁患者脸部,盐酸丙美卡因眼液滴眼,5min1滴,共2次,行睑板腺按摩。③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并冷敷20min。④取睛明、承泣、上明、攒竹、丝竹空、太阳、合谷等穴位,即行穴位针刺,留针25~30min,后隔日1次,5次为一疗程,共4个疗程,每疗程间隔5天。
3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患者行治疗相关知识宣教,如治疗目的、治疗方式、注意事项等。
实验组护理措施:①治疗前护理。a.评估患者是否为光敏体质,治疗区域有无瘢痕、红肿、炎症等,向患者解释治疗目的、疗程,告知治疗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嘱患者治疗前1h适当进食,防止针刺中晕针。b.心理护理,正确评估患者心理状态。MGD干眼患者因长期眼干、流泪、视物模糊等症状不仅影响美观,还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对患者心理也造成了较大影响,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甚至悲观情绪,特别是干眼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7],女性心思细腻,喜欢倾诉,以获取关注和爱护。因此,护士应耐心聆听,以同理心从患者角度出发,理解患者因症状造成的痛楚和脆弱情绪,详细解释干眼症状、流行病学特点,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告知患者IPL的工作原理和功效,以及针刺的作用,减少患者疑虑。c.该治疗方式共4次,每次间隔2周,部分患者依从性较差,护士应向患者讲明干眼病程长、易反复的特点,并解释接受完整疗程的必要性,举出治疗有效案例,使患者积极配合,让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态接受完整治疗。②治疗中护理。a.清理室内闲杂人员,保持室内安静;b.嘱患者仰卧位于治疗床上,用薄棉被盖患者身体表面,以防着凉;c.为患者戴上防护眼罩,涂耦和剂,护士一边操作,一边与患者聊天,每个操作前提前告知患者,言语温和,动作轻柔,缓解患者因遮眼造成的不安;d.实施IPL及针刺中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情况,询问患者感受,告知患者轻微疼痛及脸部微烫属正常现象,行针刺后若皮下微量出血,会自行消退,勿惊慌,以减轻患者担心;e.行上睑睑板腺按摩时,嘱患者闭眼,掀开其上睑,近睑结膜的棉签用盐酸丙美卡因眼液浸湿,另取一根干棉签用于睑皮肤外侧,两根棉签同时朝一个方向用力,挤出腺体内分泌物。为防止棉签滑脱,损伤患者眼球或眼睑皮肤,操作中不宜用力过猛。行下睑睑板腺按摩时,嘱患者往上看,以防止划伤角膜。由于下睑睑板腺较上睑短,只需在下眼眶缘挤压;另外,瞬目时下睑运动幅度较上睑弱,且因重力的关系,下睑睑酯排出较上睑困难,睑酯易阻滞,炎症反应较上睑重,睑板腺功能损伤也较上睑重[8],操作中宜注意频繁更换棉签,并告知患者下睑功能恢复较上睑慢的原因。③治疗后护理。a.健康指导:嘱患者治疗后前2天忌热浴,每日冷敷2次,每次20min;2天后,更换为热敷,以促进睑酯排出;1周内忌化妆,不揉搓双眼及脸部,用冷水洗脸,保持脸部清洁;饮食宜清淡,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mL,补充皮肤水分;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促进皮肤修复;忌食芹菜、柠檬等光敏性食物;1个月内忌太阳光暴晒,外出做好防晒措施;适当用眼,增加瞬目动作,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b.告知患者下次治疗的时间,再次强调接受完整疗程的必要性。④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微信联系方式,操作护士于每次治疗前3天及前1天,电话通知患者按时治疗,并定时通过微信发送干眼防护知识,随时解答患者疑问。
4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BUT>10s,SIT>10mm/5min。有效:症状减轻,BUT较前有所延长,SIT较前增加。无效:症状无改善,BUT及SIT无改变。
采用OSDI问卷对患者症状进行评分,并根据OSDI总分将干眼划分为轻度为13~22分,中度为23~32分,重度为大于等于33分[9]。
治疗结束后采用OSDI问卷调查,收集数据。数据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BUT、SIT指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BUT、SIT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BUT、SIT指标比较 (±s)
时间 组别 例 BUT(s) SIT(mm/5min)治疗前 实验组 42 4.8±1.2 7.1±2.4对照组 42 4.7±1.8 6.8±2.3 t 0.036 0.585 P 0.971 0.560治疗后 实验组 42 7.5±3.9 12.2±5.7对照组 42 5.4±2.1 8.1±3.6 t 3.073 3.941 P 0.003 <0.00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6 讨 论
MGD是一种慢性、弥漫性的睑板腺异常,通常以睑板腺终末导管阻塞和(或)睑板腺分泌物质或量的改变为特征,常引起眼部刺激症状、泪膜异常、眼表炎性反应及损伤的疾病[10]。干眼和MGD存在着相互联系,有研究证明,与MGD直接相关或合并MGD的干眼占48.7%[11],两者发病机制近似于通过炎症相连的两种恶性循环[12]。而患者对两者的相关知识了解却相当薄弱,导致其在面对MGD和干眼相互影响和劣性循环导致病情反复而失去治疗的信心。因此,操作护士应在治疗中加强对患者关于MGD和干眼相互关系及疾病知识的讲解,使患者从根本上认识疾病,以促进患者形成正确对待疾病的行为意识,使其能配合治疗,利于疾病的恢复。
目前,治疗MGD干眼的方式主要有抗菌药物及人工泪液、睑缘清洁、冷热敷、雾化、睑板腺按摩等,但作用有限,总体效果欠佳[13]。IPL是一种多色非相干性光源,现多项研究已证明IPL可缓解MGD干眼症状,改善睑板腺功能,延长泪膜破裂时间[14-15]。针刺因安全、方便、经济等优点而深入人心。针刺疏经活络,能促进泪液分泌,增加泪膜稳定性[16]。日常生活中多数干眼患者具有症状和体征不一致的特点,关于干眼的疗效应以主观症状和客观体征来系统性评价,以防止研究结果的偏倚,更好地为临床提供科学有力的证据。这提示我们,除了利用检查手段获得患者客观的体征数值外,护士在与患者沟通中,还应特别注意收集患者主观症状的相关资料,使医护人员能有效全面掌握患者病情,进一步采取治疗。
IPL虽然是一种无创性非介入性的物理疗法,其产生热效应的能量完全来于发射的脉冲光,具有稳定、精确输出能量的特点,但该技术也是一种高强度光源,操作过程中,能量级别的选择非常重要。IPL光被引导到皮肤后被目标结构吸收,导致热量产生,深色皮肤含有的黑色素较多,IPL照射后皮肤温度升高将会更加明显,有可能会出现皮肤红疹、疼痛、水疱等不良反应[17],这无疑对操作护士提出了一大挑战。本研究中,护士首先要认真评估患者皮肤及全身情况,严格筛查入组病例,重视操作中每个治疗细节,做好宣教,选择适当的能量级别,全程关注患者感受,以防止出现并发症。
IPL联合针刺,辅助睑板腺按摩,有利于促进泪液分泌,延长泪膜破裂时间,增加泪膜稳定性,能有效改善MGD干眼患者主观症状和客观体征,而精心的护理与良好效果也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