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揿针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房性早搏患者33例

2021-04-01

中医外治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房性早搏证候心电图

盛 炜

(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 心内科,江苏 南通 226001)

心律失常房性早搏亦称为房性期前收缩,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率仅次于室性早搏,根据发作的频率可分为偶发性和频发性,偶发的早搏通常无明显症状,多与情绪刺激、劳累、饮酒等因素相关,常出现于正常人中,不需要药物干预,而频发早搏常是一种病理性表现,与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炎等因素相关,有些进一步发展为房颤引起卒中而增加致死致残风险,房早频发患者常伴有心慌心悸的症状,影响其工作生活。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尤为重要。笔者在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基础上配合穴位揿针治疗房性早搏33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份~2019年12月份至我院就诊且诊断为心律失常-房性早搏的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实验组中,男20例,女15例;平均年龄(55.2±5.6)岁;平均病程(12.5±4.2)个月;其中合并高血压18例,糖尿病6例,冠心病5例,腔隙性脑梗死6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7例;平均年龄(54.5±6.2)岁;平均病程(13.2±4.5)个月;其中合并高血压20例,糖尿病5例,冠心病3例,腔隙性脑梗死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心悸的诊断标准,证候分类分为:心虚胆怯、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血瘀阻、水气凌心、心阳虚弱;②心电图或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为心律失常-房性早搏,且24 h动态心电图提示频发房早(>30次/小时);③年龄在25岁~75岁之间;④同意参加此次临床观察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患有心肌病、心肌炎、甲亢、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者;合并有严重肝、肾损害者;传染病及严重的皮肤病患者;孕妇;有恶性肿瘤、出血性疾病者;对不锈钢成分过敏及治疗依从性差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服用美托洛尔缓释片(AstraZonoca,国药准字J20150044)47.5 mg 1 d 1次,1次1片。

2.2 实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穴位揿针治疗。取穴:心俞、厥阴俞、内关、巨阙、膻中穴。心虚胆怯者加胆俞;心脾两虚加脾俞、足三里;阴虚火旺加太溪、肾俞;水气凌心加气海,阴陵泉;心血瘀阻加膈俞。双侧穴位则左右交替,使用75 %的酒精消毒穴位,使用清铃牌揿针(规格为0.2 mm×1.2 mm)按压粘贴在穴位上,每穴每天按压3次,每次按压1 min,至出现酸胀发热感,但能耐受为度。揿针每24 h更换1次。观察2周。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①患者临床症状:心悸、胸闷、失眠、气短、健忘等;②患者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早搏数量。

3.2 疗效标准

3.2.1 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主要的中医症状(心悸、胸闷、失眠、气短、健忘等)判定。临床痊愈:患者原有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且证候总积分减少>90 %;显效:患者原有症状与体征大部分消失或明显减轻,证候总积分减少70 %~89 %;有效:患者原有症状与体征较治疗前减轻,证候总积分减少30 %~69 %;无效:患者原有症状与体征无好转,证候总积分减少<30 %。

3.2.2 动态心电图疗效标准[3]

显效:动态心电图提示房性早搏完全消失或较前减少90 %以上;有效:动态心电图提示房性早搏发生次数较前减少介于50 %~90 %;无效:房性早搏发生次数较前减少小于50 %或无变化。

3.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检验水准α值取双侧0.05。

3.4 治疗结果

3.4.1 脱落病例

实验组1例患者因贴针部位出现发红发痒不适退出观察,1例患者因需出差不能按疗程完成退出观察;对照组1例患者因服用美托洛尔缓释片出现心动过缓停服。

3.4.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4.2.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比较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0.91 %,高于对照组的82.35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比较 例

3.4.2.2 两组动态心电图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7.88 %,高于对照组的73.5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疗效比较 例

4 讨 论

心律失常房性早搏属于中医学“心悸”范畴,其病位在心,与肝、脾、肾、肺关系密切,多因体质虚弱、饮食劳倦、七情所伤、感受外邪及药食不当等,引起气血阴阳亏损,心神失养,或痰、饮、火、瘀阻滞心脉,扰乱心神,发为心悸[4]。临床上以中医经络学说为指导治疗本病多采用体针、皮内针、耳穴压豆、艾灸及穴位注射等治疗措施,取得良好疗效。心俞穴为心的背俞穴,具有宽胸理气、通络安神的作用。中医学认为,“心不受邪,心包代之”,膻中、厥阴俞为心包经的俞穴募穴,俞募配穴善治所及疾患,内关为心包经的络穴,联络心包通阴维,主治心胸胃相应病变。巨阙为心之募穴,属任脉,主治心胸痛、胃脘痛等。诸穴配合,可调理气血,通络安神。本研究使用揿针代替体针,具有安全、无痛、不影响活动、操作简单等优点,避免晕针、滞针、弯针等现象,患者容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房性早搏证候心电图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思考心电图之176》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冠心病高血压及无基础心血管病患者房性早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房性早搏未下传偶遇室性早搏
受阻型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同时出现酷似房性早搏伴室内差异性传导1例
频发房性早搏动态心电图Lorenz散点图的图形特征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