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理分析 精准施策 有效提升

2021-03-31朱宇航

关键词:质量分析教学行为大数据

朱宇航

摘    要:质量分析是一项常规教学工作,也应该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作。教师应该基于互联网阅卷大数据,甄别与选择差异性明显的数据,根据试题测量维度对数据进行归类,挖掘数据隐含的归因,找准教学行为优化的落脚点,用跟踪评价佐证提升教学策略的有效性,通过数据优化教学行为,实现教学质量提升。

关键词:网络阅卷;大数据;质量分析;教学行为

阶段性检测是教学质量监控的一种手段。互联网技术辅助下,网络阅卷已被每一位教师所熟悉,这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产物,也是阅卷公平性的最好体现。网络阅卷的出现,不仅仅只为结分的零误差和统计的方便,更重要的是能够提供大数据。研究并且利用好这些数据,对提升教学质量事半功倍。

借助网络阅卷,大量数据呈现在面前,教师可能会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选择。数据甄别—数据归类—数据分析—优化行为—跟踪评价—再次优化是完整的学科质量分析流程,每一环节都有它的科学性,只有环环相扣,形成一个封闭的圆,教师的教学行为才能得以持续有效地改进。

杭州使用的是浙教版科学教材,中考满分160分,内容包含物理、化学、生物、自然地理,考试时间120分钟,是分值最大的中考学科。杭州中考科学卷的题型、分值、题号组成如表1。期中、期末等阶段性测试,都按照中考卷的题型、分值命卷。

一、数据甄别——比对班级得分率与年级得分率、区域得分率差异大的试题

区域统一阅卷结束后,教师能够拿到各种数据表格。一般包含以下内容:班级、年级、区域三个层面的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优秀率、后三分之一均分、各分数段人数和占比,每个试题的得分率,等。在众多数据表格中,有一张叫作《某某班级全部考生科学得分率横向比较表》,表格中能呈现出37个试题的班级得分率、年级得分率与区域得分率。对比年级与区域得分率,差异大的试题都应是关注的对象(如表2)。

若学校的历年教学质量都稳定在区域平均水平之上,那么班级得分率低于区域得分率的试题就是关注重点。不仅要分析异样的数据,也应关注得分率大幅度超越区域得分率的试题,总结优势所在。表2中,对比学校以及区域的得分率,不难发现第21题的绝对得分率虽然低,但是学生掌握水平领先于全区学生平均掌握水平,教师更应关注的是第5题的教学短板。

二、数据归类——划分试题测量维度

数据高低呈现的只是表面现象,隐含数据需要进一步挖掘。对每个试题得分率的研究单一而零散,想让这些零散信息组合出更加有效的信息,就需要对数据加以归类。

按照学科素养及《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1],以及杭州中考的命题原则“能力立意”,教师可以根据测量维度把试题分成五大类,分别是教材内容(教材中的例题、练习、图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材实验)、科学探究、高阶思维[2]。为什么选择这样五个维度?因为五个维度较全面体现了教师综合教学行为。教材内容体现了教师对课程内容要素的认知,知识与技能反映了教师对课程目标的把握,科学探究反映了教师对学科特色及素养的认识,高阶思维体现了教师对课程育人功能的深入了解。

将试题测量方向属于基础知识的试题挑选出来,统计出班级平均得分率与区域平均得分率,比较两者的差异。然后将五个维度都进行统计,比较每个维度之间的差异,再综合比较五个维度的整体掌握情况,就需要将数据绘制成雷达图(图1)。

三、数据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归因

雷达图对于各维度的差异及班级整体掌握情况一目了然。以图1数据为例,雷达图没有形成正五边形,且反映出学生的高阶思维特别缺乏。这也正符合了学生思维发展的实际情况,初中阶段大多以低阶思维养成为主,并不是培养高阶思维的关键阶段。虽然缺了这一角,却不是改进教学行为的主要落脚点。

最让科学教师束手无策的科学探究维度,虽然得分率没有双基、教材内容這三个维度来得高,但是领先于区域均值较多,说明这是该班学生的优势。后一阶段任课教师应该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因为相较于区域掌握情况,绝对得分率低,领先区域平均水平幅度最小。

四、明确教学行为优化的落脚点

数据的客观分析,为优化教学行为提供有力支撑。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质量分析时,应有所侧重,提出的措施,既要有可操作性,也要切合实际,既是客观存在,也是可测量的。

(一)分清试题测量的知识与能力

区分试题测量方向以知识为主,还是以能力为主?虽然一直提倡考查原则“能力立意”,但是能力的养成要基于基础知识。因此教师本人应该对知识与能力这两个维度界定清晰,判断准确。

(二)重视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达成

依据数据分析,教材中的例题、练习、图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相关试题得分不理想,教师应自查教学过程,特别是复习阶段教学行为中有无关注教材,是否对学生合理使用教材提出过方法指导,并且对使用效果进行评判。还应结合《课程标准》,教师自查备课教案,查看教学目标的设定,有无进行测量。教学目标是每一节课的方向,如果连方向都没有搞清楚,何来教学设计?

(三)实验教学,设计分级能力培养

数据分析中反映出基本技能,尤其是实验技能相关试题不理想,教师应该在课堂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上下功夫,重视每一节实验课,从体验中学习,开展做实验,而不是讲实验的教学模式。

实验教学环节可以根据能力高低设计成三级测量目标。一级目标认识仪器,掌握仪器基本操作;二级目标实验现象描述,原理分析;三级目标误差分析,实验思想方法设计与评价。即使是复习课,同一个实验,只要设计有梯度,学生仍有兴趣和必要进行二次实验,并且能收获原本没掌握的点,发展自己的能力。

(四)保持思维与能力同步发展

学生的学习过程,以知识为载体,学习各种技能与方法,达到能力提升,此过程也是发展自己的思维。根据布鲁姆的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思维分为六个层次[3],从低到高依次是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其中记忆、理解、运用都属于低阶思维,也是初中生必须达到的思维层级,高阶思维中的分析与评价略有涉及,创造几乎没有发展。

抱怨学生思维不够发散的教师,反观自己的课堂,设计过发散性思维的问题吗?抱怨学生思维不会迁移的教师,反思自己平时教学中重视过迁移吗?是不是相近概念,都是自己一讲到底?觉得学生答题速度慢的教师,反省平时的训练有限时吗?抱怨学生计算总出错的教师,有教过学生一些巧妙运算、快速运算以及规范运算的方法吗?能力的培养,思维的提升虽不是一朝一夕,但也是有路可循。

五、坚持数据跟踪反馈

质量分析中所提出的优化策略与措施实施后,效果如何,就需要不断跟踪评价。后一次的数据为前一次策略的有效性提供了佐证。笔者对比了相隔一学期的两次质量分析(图2),发现在试题测量的五个维度上,前一学期均衡性差,基本技能维度非常薄弱。经过一学期的教学调整,班级所呈现的图像比较工整,说明各个维度发展均衡。尤其对于基本技能(课本实验)这个短板的补充,提升效果十分明显。这就说明质量分析中问题找得准,教学改进措施行之有效。

透过数据看本质,依托数据找归因,利用数据提对策,这样才能体现出质量分析的专业性、可操作、可测量和可评价特征。由此形成质量分析范式:数据甄别—数据归类—数据分析—优化行为—跟踪评价—再次优化。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虽然这是一种数据分析模式,但不仅局限于此模式。数据分析切口精准,定位合理,方法得当,研判科学,既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分析实效,又能增加教师的专业技能。

原始数据固然不会出问题,但是数据归类研究时,依赖于教师对试题的准确把握。如何确保质量分析数据的精准性,学会科学合理的研判分析方法,是未来每一位教师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之一。年轻教师可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找差距;成熟型教师要学习突破自己的教学风格,在能力培养与思维养成方面做更多的思考,大胆实践。

数据分析是结合互联网技术的新型教学质量提升路径之一,在研究的道路上,我们仍处于不断摸索状态,虽然前路曲折,也算打开数据研究的冰山一角,足以让我们见识到它的力量。研究之路,任重道远,未来可期。

參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12.

[2]陈庆旦.基于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初中科学问题串教学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66.

[3]吴树芳,朱杰,王梓懿.浅析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体系[J].教育现代化,2018,46(5):22-23.

猜你喜欢

质量分析教学行为大数据
产融结合型企业利润结构质量分析体系的构建
浅谈电子元器件的质量分析与控制
厂内机动车辆检验检测质量研究
基于情境教学的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
探索初中数学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探析如何优化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