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名著“网状阅读法”的实践研究

2021-03-31陈超君

关键词:小说教学名著阅读统编教材

陈超君

摘    要:语文名著“网状阅读法”,是指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网地进行平移、交叉、发散式名著阅读,其教学实施主要有几个环节:一是以小说人物为支点,营造网状阅读的生动情境;二是以阅读方法为经纬,选择有互文性的重点篇章引导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掌握方法的运用与迁移;三是以多元评价为推力,促成阅读成果的立体呈现。

关键词:名著阅读;小说教学;统编教材

从近年全国各地的中考名著阅读试题中不难发现:中考对名著阅读的考查范围,从只考必读书目扩大到选读书目;考查形式也从单一知识点的记忆,逐渐深化为综合情境下的理解、鉴赏、评价。这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要求相契合。

然而,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名著阅读陷入了时空矛盾的困境之中。教师一方面要应对考试范围扩大的压力,试图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另一方面又迫于课时压力,尽量缩减名著阅读对其他教学的挤压。在缺乏有效阅读教学指导方法的情况下,教师往往只能从应试的角度机械操练,把名著肢解成大量枯燥的练习材料,导致不少学生消耗了大量的课余时间去应付题海,无暇应对大部头的名著阅读任务,并在这一过程中失去对名著阅读的兴趣。

基于这样的现实,笔者开展了语文名著“网状阅读法”的实践研究。

一、何谓语文名著“网状阅读法”

所谓语文名著“网状阅读法”,是指由点到線、由线到面、由面到网地进行平移、交叉、发散式名著阅读。这是一种基于对统编教材名著阅读编辑意图的解读而建构的教学模式。统编教材的“名著导读”都以1本必读名著和2本自主阅读名著为一个阅读系列,且3本名著之间存在一些共性。以七年级下册的阅读书目为例,《骆驼祥子》和《红岩》《创业史》为一个系列,《海底两万里》和《基地》《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为一个系列。《骆驼祥子》《红岩》《创业史》3本书都属于现实主义小说,故事的时代背景是连贯发展的。而《海底两万里》《基地》《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属于科幻体裁,都具有科幻小说的共性。由此,在指导名著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把必读和选读书目,按“点、线、网”的形式设计成主题式、串联式、网状式阅读,形成以一带多、以点带面的网状阅读模式。

二、语文名著“网状阅读法”的教学实施

(一)以小说人物为支点,营造网状阅读的生动情境

以《骆驼祥子》《红岩》《创业史》3本书的阅读为例,由于3本名著都是现实主义小说,塑造了一系列具体可感的典型人物,因此可选取人物形象作为支点进行网状阅读教学,即运用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以人物形象为枢纽,带动对小说情节、写作手法、主题等方面的串联理解。

开展名著网状阅读,教师首先要设计教学方案。表1所示为《骆驼祥子》《红岩》《创业史》的阅读教学方案。

如表1所示,整个教学先要开展一次“网状阅读法”主题讲座,意在指导阅读方法,确定阅读计划。接着,学生用2周时间阅读1本必读名著,再分别用1周时间阅读2本自读名著。阅读在家中进行,阅读时学生要做好阅读批注,每周对完成情况进行自评,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互评。在完成3本书的阅读后,学生再用1周的时间,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准备阅读报告,然后在班级展示成果,并在教师的调控下展开交流、评价。

确定教学方案后,教师要选准“阅读支点”,明确阅读任务,抓取典型人物为网状阅读营造具体生动的阅读情境。如阅读《骆驼祥子》《创业史》《红岩》,以“创业者”为主题,设计“创业历程”阅读情境: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创业史》中的梁生宝,都希望通过自己诚实辛勤的劳动,创立新的生活,创立属于自己的一份家业。《红岩》则可以理解为一场开创新世界的集体创业。创业者的命运有何不同?他们的创业经历有何不同?

围绕阅读情境,教师可设置如下阅读活动:

【活动一】探究小说中的“创业者”群像

①在阅读时借助比较阅读表格(如表2),快速阅读,梳理创业之路,具体分析创业者们的形象。

②你也可以查阅、研读一些相关的文献资料,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整理和修正。

③举行小型的创业经验分享会。

以“创业者”为阅读支点,把几本小说关联起来,在阅读前营造一个生动的阅读情境,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阅读中以梳理“创业之路”为任务导向,推动学生去读整本书,既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又通过人物之间异同点的比较,创造性地重组知识,把握人物形象。阅读后的“创业经验分享会”,学生能够结合个人体验,将小说中的创业者与当今社会的创业现象作比较,在联系实际中构建阅读网,从而“将多种学习内容或经验,组合成一种有意义的、统整的学习内容或经验”[1],形成知识体系的建构,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二)以阅读方法为经纬,选择有互文性的重点篇章引导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掌握方法的运用与迁移

以人物为支点,梳理出各名著的情节线后,还需要横向形成名著之间的交错勾连,引导学生走向深度阅读。这需要教师进一步整合阅读内容、阅读方法和阅读资源,为网状阅读搭建支架。教师可以阅读方法为经纬,整合阅读资源,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的运用与迁移,组织阅读网。

统编教材特别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采用了“一书一法”的编排,即每一次导读都配有引导学生重点学习的一种阅读方法。如《骆驼祥子》,教材要求的阅读方法是“圈点与批注”,因此在学生阅读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该阅读方法的指导点拨,培养学生养成圈点批注的习惯,提升阅读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就分量说,单篇与整部的书应当有异,单篇宜作精细剖析,整部的书却在得其大概。”[2]由于整本的书分量多,不便于在课堂内精细讨论,因此阅读方法的教学宜采取单篇的阅读,引导学生学会精读的方法,进而观照整本书,实现从线到面、以篇带本的网状阅读。教师在指导阅读方法时可选择具有互文性的重点篇章,引导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掌握方法的运用与迁移。比如,选择《在烈日和暴雨下》与《梁生宝买稻种》两篇进行比较阅读,指导学生学会圈点与批注的阅读方法。两篇文章都运用典型环境对人物进行塑造,在比较中学生能掌握小说中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关系。

【活动二】“在雨中”比较阅读

①浏览《在烈日和暴雨下》与《梁生宝买稻种》两篇文章,勾画出小说对雨的描写,思考这两场雨有什么异同并批注。参照示例,对文中的环境描写进行比较。

[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么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狂风像一头猛兽,预示一场暴风雨的到来,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祥子在暴雨中拉车做铺垫。

通过“掀开”这个动词,写出闪电的威力,“一大片血似的”的颜色,渲染气氛,暗示人物的命运。

用拟人的手法,写风中的柳树惊疑不定,烘托了狂风中拉车的祥子惊惶不安的心情。]

②雨中的人遇到了什么困难?面对困难,他们是怎么做的?

请采用圈点批注法,找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对骆驼祥子与梁生宝的人物形象进行对比。

③评价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可以选择《红岩》的一篇,评价其中富有象征意味的环境描写。

教师选择的篇章要符合以下条件:具有生动丰富的人物语言、动作、心理及环境的描写;直观可感,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感官和思维进行体验,形成真实、强烈的共鸣、冲击;能引发学生与熟悉的生活情境相关联,以便调动学生的认知储备。比如学习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選择“雨”作为典型环境的切入点,能让学生联结自身对雨的感受,迅速拉近与小说主人公的心理距离,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以多元评价为推力,促成阅读成果的立体呈现

语文名著“网状阅读法”的评价形式要灵活多样,评价主体要尽量多元。

统编教材针对必读名著都安排了相应的专题探究任务,但对选读名著则没有相应的安排。教师可在必读名著和选读名著书目之间找到互通彼此的读写结合点,优化教材中的探究任务,引导学生从一个文本走向多个文本,从阅读走向写作。从读写结合点出发,教师可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设置个性化的作业,如: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填写比较阅读表;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写人物小传,制作“人物图鉴”,或者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结合故事情节将小说改编成话剧。

【活动三】“社会大讨论”系列活动

①有人认为,《骆驼祥子》《红岩》《创业史》三部书串联起了“解放前—解放时—解放后”的中国历史进程。请你查阅三部书的写作背景,结合作品内容,完成下表(表3),并针对这三位创业者不同的命运,谈一谈你的心得。邀请历史老师点评。

②参照祥子的“创业者图鉴”(如表4),从《红岩》《创业史》中选择一位你喜欢的创业者,为他/她制作“创业者图鉴”,绘制人物形象,结合情节,写创业评价。

③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创业者,哪个故事、场景最能打动你?请以小组为单位,选择精彩片段,改编成话剧,要求结合时代背景,符合人物性格,设计旁白、对白、独白、人物动作和表情,并进行排练,下周进行表演展示。

多主体的阅读评价,能打破学科壁垒,以“跨学科”的视角推动阅读的深入。邀请历史老师参与阅读评价,能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人物命运与时代背景的联系,收获意想不到的阅读体验。多元化的阅读评价,能引导学生在学习成果的立体呈现中整合零散的知识点,建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刘春文.统编教材名著“1+X”灵性读写课程建构策略[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9:114.

[2]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75.

猜你喜欢

小说教学名著阅读统编教材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关于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困境分析及对策探讨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思考
高中小说教学策略探究
培养农村学生阅读名著能力浅探
浅论小说教学对于中学生人格塑造的意义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活动化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