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 打印复原广东潮绣制作场景的设计与制作
2021-03-31吴萌琼邱水财
吴萌琼,邱水财
(1.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430;2.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545 )
1 广东潮绣概述
潮绣,潮州刺绣(潮绣)与广州刺绣(广绣)总称粤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发源并流行于今潮汕地区。潮绣始于唐代,形成风格于明、清,流传于国内及东南亚一带。潮绣是用丝、绸、缎及近代尼龙、人造丝、涤纶、丝绒线、金银线、垫绒线及棉絮、纸丁等为原料制作的,使用的原、辅料比其他绣种多。按工艺运用的不同,分为绒绣、钉金绣、金绒混合绣和线绣。针法变化多样,分别有平绣、过桥、踏针、捞花瓣、垫地、凹针、累钩绣等近百种,相比其它绣种,更加精美细致、构图上更讲究均衡饱满、色彩亮丽,更有立体感,在国内外享有盛誉。2006 年5 月20 日,潮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其文化艺术价值远远超过了潮绣艺术本身,其潮汕地区品牌形象浓缩了岭南独特的文化、历史、定位与愿景,也得以突出潮汕地区独特的外显形象与资源,增强潮汕地区品牌的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
2 广东潮绣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传承人才缺失
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潮绣曾是当地的经济支柱产业,由于行业的特殊性,潮绣对从业人员的技能要求非常高,通常是师徒传承,且培训时间长、成本高、回报低,高等院校也没有针对广东潮绣开设相关的课程,造成相关人才严重缺失。
2.2 潮绣行业限入困境
各级政府,近年来加大了对广东潮绣的项目资金投入,但还是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传承人实际收入却十分有限,使得非物质文化及传统艺术后继人才缺失,导致高质量的潮绣作品数量不断减少,并且潮绣由于手工制作,目前不能够规模化进行量产,潮绣的制作利润有限,使潮绣陷入了传承与发展的困境。
2.3 传承与宣传方式单一
随着“互联网+5G”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传承和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注重的是文字、图片或视频,宣传方式单一,而在“5G+人工智能”时代,对文化和文创产品的发展则趋向复原,即古代场景重现技术。
3 广东潮绣制作场景复原的依据
作为拥有1000 多年历史的潮绣,潮绣的参考资料较为丰富,包括潮绣的老照片、潮绣的地方文字记载、实地调研、访谈数据等。与潮绣有关的历史资料,主要参考黄炎藩所著《潮绣》及孙庆先的潮绣人生《巧心妙手》、潮绣纪录片《针尖上的传承》、潮秀代表性传承人李淑英的访谈视频资料,设计潮绣制作场景、尽量还原历史照片上潮绣制作的情景。在营造复原面积上,因制作人数不同,场地大小不一,本次采用的是按一间4 人制作的2 张绣架场景,故而其平面尺寸应确定长和宽在500~600cm 之间,在对潮绣制作场景的平面尺寸研究中,最终发现复原宽度为520cm、长度为580cm时所得尺寸最为齐整。因此,在潮绣制作场景复原中全部按照宽度520cm、长度580cm 进行计算。
潮绣的传承与发展也离不开创新,因此,广东潮绣制作场景复原,所要取得的最终成果,涉及了广东潮绣制作场景的平面布置图及三维模型之外,还包括了场景导出之后的3D 打印复原成品。此次,广东潮绣制作场景复原也是将3D 打印技术运用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潮绣制作场景领域的一次实践,希望能通过此次3D打印复原成品实践,可以为“非遗+旅游”的发展模式,不仅让非遗项目活起来,并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复原设计提供更多的帮助,与文化创意产业相融合,因此,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和研究意义。
4 3D 打印技术
3D 打印技术出现在20 世纪90 年代中期,又称增材制造,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2]。
采用3D 打印技术可以批量规模化生产,大幅节约产品成本,更加绿色环保,减少建筑垃圾和建筑粉尘,可以打印出传统建筑技术无法完成的复杂形状建筑,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复原行业的发展提供无限的空间。
5 3D 打印复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点
随着“互联网+5G”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传承和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注重的是文字、图片、新媒体、数字人文、宣传片或视频,而在“5G+人工智能”时代,对文化和文创产品的发展则趋向复原,古代场景重现技术,将BIM 技术与3D 打印技术智能化融合,应用到广东潮绣制作场景复原展示中,对于广东潮绣场景的全貌、工艺、环境、人员等情况在模型上都可以一目了然。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复原模型制作,传统制作方式是以对木材实施切割、削刨等“切削加工”为主,而3D 打印技术则通过预先设定的打印程序,对材料自动进行逐层叠加的“增材制造”,得到所要打印的成品,而且可以快速精密地按照设计出的任意复杂形状零件,按不同的打印材料打印出所需要的零件,从而实现了零件“自由制造”,从而减少了加工工序,缩短了加工模型制作周期,因此,3D 打印技术的增材制造方式有以下优点:
(1)打印速度快,方便批量生产
通过前期3D 建模,可以在短时间内成形,实现从电脑效果图到实体的飞跃;而且3D打印出来的模型,如果3D打印没有出现问题,只需保存好一套不出问题的模型数据就可以直接批量打印,不必重复劳动[3],减少了加工工序,缩短了产品的加工周期,节约成本。
(2)能打印出较高的精度和复杂程度的模型
在传统工艺加工建筑构件细部时,会要求尽量控制一次刨削厚度,避免戗茬,对工人技艺及经验要求较高,而利用3D 打印技术只要达到建筑构件细部最低成型厚度。即使,很复杂的细部构件,可以在3DS MAX 中反复调整,修改模型。3D 打印时可分拆组合,多次打印出来,组装后整体效果非常美观。
(3)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传统工艺复原广东潮绣制作场景,利用木材加工会产生大量的锯末废料,也需要技艺及经验较高的木匠,而3D 打印不会产生过多废料,易于清洁,低碳环保,不用剔除边角料,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通过摒弃传统的加工方而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人工成本。
(4)打印成品、易于保存
采用木制成品复原广东潮绣制作场景,受制于木工技术,而且木制成品也容易受潮变形,而通过3D 打印生成的模型成品,不会受潮变形,也便于保存。
(5)操作简单、方便拆装
3D 打印技术的操作方式简单易学,对手工艺要求不高,而且打印出的场景模型整体重量较轻,构件可以灵活拼拆,方便携带与展示。
(6)仿真度极高
可以实现全彩色打印,甚至可以为广东潮绣制作场景进行彩画复原,这将使得广东潮绣制作场景的复原模型,可以按照设计的氛围,进行上色,而且大小可以定制,作为文创产品,也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6 3D 打印广东潮绣制作场景复原模型的步骤
6.1 整理复原广东潮绣制作场景资料
通过对潮绣的实地调研,收集整理广东潮绣制作场景相关资料及文献,明确制作场景的复原依据,分析古代广东潮绣制作场景内部构造,对室内结构和布局进行设计,结合实地调研照片、文献深入分析广东潮绣制作场景的设计,从而形成场景复原的框架依据。
6.2 复原广东潮绣制作场景平面布置图及三维模型创建
依据场景平面布置图,确定室内绣架各部件尺寸,并参考历史照片,得出最终复原的广东潮绣制作场景设计方案,利用CAD 软件绘制室内平面布置图、并导入3DS MAX 建模软件进行数字化模型制作。首先,建出整体室内门窗、墙的框架,其次,制作4 张潮绣绣架,并进行细部刻画,最后,制作相关绣架、桌椅及材质贴图。
6.3 广东潮绣制作场景模型整理
在3DS MAX 中将全部模型,细分成若干部分,并在模型接合处添加相应的方形凹凸构建,方便拼接成型,并留有些缝隙。然后,把模型导出多个*.STL 打印格式文件,将检查好的打印模型,传输至打印机软件中进行测试,为保证模型打印出来不出现杂线、破面的情况,在打印之前需对模型进一步进行优化整理、剔除独立边线和多余辅助线,闭合破面。
6.4 广东潮绣制作场景模型打印
将检查完成的3D 场景模型,传输至3D 打印软件中,利用光固化3D 打印机—LCD 技术,3D 打印材料采用光敏树脂进行光固化成型,结构强度足够,检查模型时,需要反复查看,建议将不同部分模型整理在不同图层,分批检查处理,有助于减少工作量,提高实际工作效率,直到看不见模型破面或重叠错误时,即可自行打印。打印期间,需要关注3D 打印机运行情况,保持打印材料充足、供电稳定,耐心等待打印构件完成。
6.5 剪除支撑
场景模型打印完成之后,可将广东潮绣制作场景模型沉于酒精中,浸泡一段时间,有助于场景模型固化。之后,再用小铲、刷子等工具手工剪除多余的场景支撑材料,在剪除场景支撑时,应当细心、耐心。
6.6 最终3D 打印成果
整个广东潮绣制作场景模型都打印完毕后,需要对模型进行打磨,并在剪除支撑材料的过程中,将看到的破损面进行修补,进行拆装拼接,最后,放在水中将整个场景模型清洗干净。
结束语
如今,进行基于3D 打印技术的广东潮绣制作场景复原研究,可以直观地再现古代广东潮绣制作场景的全貌,有利于传承和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潮绣的传承创新和保护,需要结合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广东潮绣开设相关的课程,培养专业潮绣设计、制作人才,开发文创产品与文化创意产业相融合,实现产教融合。各级政府需要打造“非遗+旅游”的发展模式,进行广泛推广,不仅让非遗项目活起来,也可以提高从事广东潮绣的技能人才的收入,这将极大地拓展全社会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潮绣的了解和认识的程度,对于促进潮汕地区发展“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科技”等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