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符号助力艺术类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2021-08-20牛兰兰
牛兰兰
(河北传媒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1430)
1 动画符号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耦合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育人机制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承载着丰富校园文化多样性,满足学生综合性成长的发展需求,是高校在长期累积实践育人过程中的高校特色和精神传承的叠加,有利于学校文化建设凝聚力的提升与质的飞跃,是高校促进和加强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1]。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活动中能够开拓视野并可以缓冲压力,完善知识结构,提升个人综合素养与能力。
动画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动画艺术长期熏陶下,大众通过审美经验的积累、审美惯性的内化和泛化,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审美心理定势,特别是在与数字化时代产生耦合后,大众对于动画的审美流变呈包容态度,动画元素也在多范围内被应用,譬如:游戏、视觉界面、特效等方面都有所涉猎,充当视觉讯息的生成工具。从而使得动画符号与其他人工视觉符号的界限变得模糊。同样,动画符号作为承载动画文化的视觉载体,将其自由温和的传播特性广泛运用到各行业中。
动画在数字媒体传播的语境下展现出极强的活力和衍生能力,动画符号的假定性、夸张性和抽象性的特点,充分表明动画作为一种自由度高的动态视觉符号,具有更高的辨识度和可塑性,能快速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领域,创新校园文化形式。
2 动画符号助力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
卡西尔认为:“各种文化现象都是用符号形式表现出来的人类经验。”综述卡西尔的理论,对于人类所涉及到的一切的文化现象与活动,都是通过符号形式所传递的。譬如,动画溯源于二万五千年前原始人类在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石壁上画的“野猪奔跑图”,这种艺术的表达是原始人类尝试记录和捕捉运动的意向。又如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在讲究实用性的基础上,将图案艺术处理,强调其艺术性[2]。而艺术通过对人类生产实践与生活经验的符号化表述,继而进一步呈现和表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动画的符号化是将无生命的物体经过创作者加工再创造,结合创作者的思维、想法、自我价值观以及社会文化等因素,利用动画假定特性融入到具象或抽象的动画形象中去,传达超越本体指称他意的功能。
巴特在《符号学美学》中曾说道:“每一个艺术形象,都可以说是一个有特定涵义的符号或符号体系。”因此,动画形象作为一种符号存在,在具备视觉符号表征的同时还具有文化符号的特质。在数字媒体时代的驱动下,将动画符号与校园文化链合,一方面能推动美育建设,将其渗透性、实践性的特点所体现的价值突出,做好德、智、体各教育的“综合中介”;另一方面,以动画符号为基础,将动画符号通过“冷热”媒介的传播方式助力校园文化品牌建设,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培养创新型人才[3]。
3 摭谈动画符号助力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3.1 动画符号助力校园文化的具象建构
动画形象被赋予了某种文化特质,这便是人们由衷喜爱且易产生共鸣的条件之一,它融汇了文化特性,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给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活力。比如:淄博职业学院的动漫形象“欢欢”头部以“鼎”字造型变形,古代齐国刀币形象的头饰、扳手形手臂和齿轮状衣领,将齐文化和职业教育特色融为一体。活泼可爱、快乐奔跑的人物形象展现了青年学生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淮阴工学院为加强对外宣传力度,提升学校整体形象,营造校庆氛围,推出“淮小工”(男)、“淮小美”(女)系列卡通形象。形象原型设计采用半写实风格,服饰以“淮工蓝”为主基调,淮小工发型以学校Logo 为设计元素,活力无限、朝气蓬勃;淮小美发箍以周恩来总理生前最爱的梅花为设计元素,体现了淮工学子坚强、谦虚的品质;河北传媒学院以“石榴娃”卡通形象为载体,将动画符号寓意化,打造出校园文化动画的建设版块,校园石榴树飘香四溢,饱满的石榴籽所指为人才济济、团结和睦;同样秉承着“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河传学子精神力量,它本身传递的就是一股来自于学生与校园文化之间的合力认同与精神传承。河北传媒学院的“石榴娃”动画形象(见图1)更是作为符号表征,开发出系列的周边延伸产品。
图1 河北传媒学院动画形象“石榴娃”
3.2 动画符号助力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探索
在此基础上,以数字媒体时代背景为依托,根据市场需求对冷热媒介进行深度思考,将会提升学生对于媒体形象构建的理解,加强对主流媒体在运用动画符号时的理论知识架构的理解,加深校园文化特质的底蕴。
对于这两种媒介的定义,麦克卢汉并没有具体界定,一种解释为:热媒介是指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冷媒介是指它传达的信息量少而模糊,在理解时需要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但这种模糊片面的对媒介的界定,也需要基于受众的接受程度和场合等多维度思量。
在动画符号盛行的当下,如何利用动画符号的高自由度实现传播的“超导”状态,从而体现艺术类高校校园文化多样性呢?
3.2.1 建立在“热媒介”基础上的信息表达
麦克卢汉曾说过“媒介即讯息”,在此所说的“热媒介”是基于“热讯息”为基准,充分考虑到用户接受度和讯息相匹配的状态下所提出的。动画符号承载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宣传功效,以其为载体,利用学校专业优势搭建创作平台,将校园文化通过数字媒介形式加以整合,实现丰富的视觉表征。譬如:2020 年河北传媒学院新生招生数据分析采用的是以“石榴娃”动画符号为主体的创作设计,结合学校招生办提供的大数据分析,河北传媒学院招生办的官方微信公众号成功打造了学校“石榴娃”动画符号化的宣传途径,实现数据的动画可视化,同样较好地传播了学校美誉(如图2 所示)。此外,在2020 年河北传媒学院石榴文化节开幕式中,石榴娃以动画形式作为主持人出现在开幕动画中介绍了石榴树作为校树的寓意,比传统的文字和图片更加生动形象地传播校园文化活动,及时抓住学生们的关注点与兴趣点,让现场的师生热情高涨,不在场的同学也能沉浸其中,达到更为深广的传播、教育效果。
图2 河北传媒学院2020 年新生“石榴娃”数据大揭秘截图
3.2.2 建立在“冷媒介”基础上的官方传播
建立在“冷媒介”基础上的官方传播需要寻找诙谐与主流之间的平衡点,当然,“冷媒介”是相对于“热媒介”的反向概念来说的,是基于冷讯息作出的思考。在构建承载政治任务或思政教育的传播意识形态的冷讯息时,进行动画符号的形象构建[4]。正如“习主席的时间都去哪儿了”首次发布国家领导人的漫画形象,成为舆论焦点,在权威性的严肃传播下增添一定的亲和力。
一方面,动画符号的运用可以做到对校园文化官方宣传渠道的“加热”,通过具有指向性的动画符号实现传播接受度高的效果;一方面,可通过动画符号探索基于数字化校园智能文化建设模块的尝试,借助于校园标志性动画形象进行校园的虚拟现实展示与校园版块的推广,继而拓展到与校外的链接,接触先进软件和虚拟现实技术,起到向导作用,对学生专业知识进行再度拓展,培养创新型人才。
3.2.3 动画符号体系化助力校园文化多样化
在动画符号助力校园文化的有效路径中,让学生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挖掘第二课堂美育建设,开设课余艺术赏析与培训相关课程、动画工作坊、社团等,最大优势发挥专业性能,避免动画符号以分散独立的工具泛化形式出现,寻求内在关联的动画符号生态系统。将体系化的动画符号作为信息传播工具的同时塑造系统立体的校园文化。
在此基础上,拓展学术、科技等多方面的主题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可倾向于以动画符号为载体的网络思政创新模式,充分发挥动画符号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实现校园文化多样化。
4 结语
通过动画符号建设校园文化,融合其有利特征,不断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推动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构建特色的校园文化,加强美育育人成效,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教育外延的思路,让学生们更加了解艺术、学习艺术、应用艺术与教育实践的融会贯通,实现由知到智的价值内化。拓展实践育人的教育路径与实施平台,突出时代性,与时俱进推进创新与革新,有效培养当代大学生的韧性并有效提升培养的人才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