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疗效观察

2021-03-31顾德伦

天津药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膀胱癌复发率膀胱

顾德伦

(南阳市中心医院肿瘤医院,河南 473009)

膀胱癌属于泌尿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多发于男性人群中,其中以浅表性膀胱癌(SBC)最为常见,约占75%~85%[1]。膀胱癌患者通常表现为肉眼血尿,随着疾病进展,会侵蚀直肠、肾、肝等脏器,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目前,临床针对SBC 的治疗主要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是首选的治疗方案,通过该手术治疗可切除病灶,改善患者病情[2]。但在临床实际治疗中,由于尿路上皮癌的发病特点,加上部分肿瘤患者的肿瘤分期被低估,肿瘤切除不彻底,导致术后复发率较高,不利于患者预后[3]。为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复发率,术后配合药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吡柔比星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化疗药物,对肿瘤的细胞敏感度高,可预防复发。鉴于此,本研究探讨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5 月—2018 年5 月于本院就诊的SBC 患者68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4 例。纳入标准:经病理组织活检、B 超、CT、静脉尿路造影确诊;均经TURBT 术治疗;临床资料完整;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伴有意识功能障碍、精神疾病者;对吡柔比星膀胱灌注不耐受者;合并急慢性感染、凝血功能障碍、免疫系统、泌尿系统感染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男23例,女11 例;年龄38~79 岁,平均年龄(62.18±4.36)岁;肿瘤直径1.0~2.5 cm,平均肿瘤直径(1.67±0.32)cm;肿瘤分期:Ⅰ期18 例,Ⅱ期16 例;病理分期:C120 例,C214 例。观察组男24 例,女10 例;年龄3~78 岁,平均年龄(62.21±4.41)岁;肿瘤直径1.1~24 cm,平均肿瘤直径(1.70±0.29)cm;肿瘤分期:Ⅰ期19 例,Ⅱ期15例;病理分期:C121 例,C213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TURBT 治疗,取患者截石位,硬膜外麻醉。经尿道置入Woif 电切镜,确定膀胱肿瘤位置、大小、数量,设置电刀参数电切功率为100 J,电凝功率60 J。首先切除肿瘤蒂结部组织,然后切除肿瘤至肌层,并灼烧肿瘤周围2 cm 的范围。对照组术后采用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在50 ml 氯化钠注射液中倒入40 mg 丝裂霉素后灌注,1 次/周,连续治疗8 周后,改为1 次/4 周,持续治疗6 个月。观察组采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在5%的50 ml 葡萄糖注射液中倒入30 mg 吡柔比星后灌注,时间、频率、疗程均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①血清因子:于术前、术后6 个月抽取患者4 ml 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②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③有效性:术后随访2 年,比较两组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 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前后血清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术前MMP-9、VEGF 和sICAM-1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MMP-9、VEGF 和sICAM-1 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手术前后血清因子水平比较()

表1 两组手术前后血清因子水平比较()

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与术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2.3 两组有效性比较 术后随访2 年,观察组出现2 例复发,复发率为5.88%(2/34),对照组出现8 例复发,复发率为23.53%(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我国,SBC 发生率占据泌尿生殖系肿瘤首位,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并给整个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膀胱肿瘤细胞可抑制肌体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使癌细胞免疫逃逸,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增加临床治疗难度[4]。TURBT 作为该病的首选治疗方式,其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适应范围广等优点,易被患者所接受。但SBC 患者多存在不典型增生的上皮细胞及肉眼不可见的原位癌,往往导致TURBT 术无法彻底清除病灶,术后复发率较高。针对TURBT术后较高的复发率,临床研究采用免疫抑制剂、膀胱灌注化疗药物等多种方法以减少肿瘤复发,其中膀胱灌注化疗药物应用最为广泛。大量研究显示,TURBT 术后辅助膀胱灌注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手术治疗不足,抑制肿瘤的浸润和恶化,减少术后复发率[5,6]。

SBC 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黏附因子等多项生物因子参与其发生、发展过程。MMP-9 可通过降解细胞基质中胶原和明胶,促进肿瘤细胞远端转移和浸润;VEGF能够增加血管通透性,诱导新生血管生成,其表达与肿瘤生长、转移、侵袭密切相关;sICAM-1 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在肿瘤细胞生长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7,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MMP-9、VEGF、sICAM-1 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均较对照组低,表明SBC 患者采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能降低相关血清因子水平,降低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本研究采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吡柔比星是一种半合成蒽环类抗恶性肿瘤药物,进入癌细胞后迅速分布于细胞核,抑制DNA 聚合酶,影响细胞DNA 复制和转录,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发挥抗癌作用[9,10]。TURBT 术后灌注吡柔比星30 min 时即可浸润全膀胱肌层,有助于杀死脱落肿瘤细胞,尽快杀死残余肿瘤细胞,避免术后肿瘤细胞定植,降低术后复发率。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对膀胱局部及全身的免疫功能几乎无影响,仅少量吸收入血,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SBC 患者采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效果较好,能抑制肿瘤生长,降低术后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膀胱癌复发率膀胱
TFPI-2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得了膀胱憩室怎么办
尿频尿急可能是膀胱癌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直肠癌在调强放疗中保持膀胱充盈度一致的重要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