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力行”视域下高校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师生机制创新研究
2021-03-31杜晨曦
杜晨曦
摘 要:在“学史力行”教育活动中,高校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创新联系服务师生的机制,这是“学史力行”践行宗旨的必然要求、补齐服务师生短板的现实呼唤、构建和谐校园的时代需要。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网络、进一步完善联系服务师生制度、进一步营造密切联系服务师生的氛围、进一步提升党员联系服务师生的艺术、进一步提升结对帮扶成效、进一步落实党员承诺志愿服务机制,切实把学习党史的成效转化为联系服务师生的工作动力和业绩实效,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关键词:学史力行;联系服务师生;管理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35-0084-03
广大师生是办“人民满意”高等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高校基层党组织需要关切关心关爱的工作对象。学思践悟、知行合一,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高校基层党组织既要见思想、见精神,更要见行动、见实效,其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创新联系服务师生的工作机制。
一、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师生机制的重要意义
(一)是“学史力行”践行宗旨的必然要求
高校基层党组织创新联系服务师生机制、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是“学史力行”的必然要求,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至上”的情怀,在很多场合、很多会议上反复强调新时代要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人民满意”四个字重如千钧、内涵丰富,其实现任重道远。高校广大师生既是校园里的“群众”,也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关切、关心、关爱的工作对象,因此要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广大教职工和學生的“满意”是前提和基础。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随着教师群体的变化、教学理念的更新、教育方式的变革、大学生群体的变化,高校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师生”的内涵、外延、方式、方法也必然要发生深刻的变化。这对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服务能力都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基层党组织创新联系服务师生机制,是当下开展“学史力行”见行动、见实效的必然要求。
(二)是补齐服务师生短板的现实呼唤
新时代,党中央对党建工作全面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地位日显重要,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但依然存在“服务意识”淡漠的短板。其主要原因:一是高校基层党组织与学校行政管理在职能上捆绑比较紧密。受行政管理模式惯性的影响,基层党组织对师生的“管理”意识比较强,尤其是从专业技术岗位提拔为领导干部的,对“管理”认同适应比较快,而对“服务”认同适应比较慢,导致“联系服务”师生的意识淡漠。二是高校各类组织林立,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师生的覆盖面小,联系服务师生地位和作用不明显,影响力也不大。三是服务方式与载体还不能满足师生要求。师生的服务需求都应该被基层党组织托底接收、分类处理,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托底”功能和定位不准,缺乏有效的服务方式、服务平台、服务载体,不能及时了解师生的需求。四是服务型组织建设的经费、人力、物力等保障不足。与教学科研相比,目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经费保障十分薄弱,无法满足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需要。在人力物力方面,不少学院的党委(总支)缺少必要的党务秘书、缺少党员活动场所,影响和制约着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的发挥。
(三)构建和谐校园的时代需要
关心民生,构建和谐校园,是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重要基础。民生问题是广大师生员工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也是他们的奋斗所要解决的问题。“学史力行”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落实在行动中,为此,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创新联系服务师生机制,深入师生,广泛了解广大教职工在年终津贴发放、职称评审、职务晋升、住房条件、师生就医、子女就学、家庭困难帮扶等方面的关切、意见和建议,关心教职工的疾苦,倾听教职工的呼声;同时,还要深入学生之中,广泛了解大学生对学校学习环境、食宿条件、各类评奖评优、党员发展、学生干部任用、助学岗位设立、毕业生就业、校园安全和辅导员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广大师生提出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尤其是提出的必须重视整改的问题,基层党组织必须高度重视,并千方百计加以解决,真正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最广大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让广大师生都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积极投身到学校的改革发展大业,构建一个和谐的校园。
二、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师生机制的路径
(一)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构建“网格化”联系服务师生网络
所谓“网格化”联系服务师生网络,即高校基层党组织将所在院(系)的教职工以教研室、办公室、科研团队,学生以班级、小组、宿舍作为最小的网格单位,构建党组织对全院(系)师生既能“全覆盖”又能“点对点”式联系服务的网络,从而实现党员干部联系服务广大师生的常态化和制度化[1]。创新优化“网格化”联系服务制度,就是要责任到人,联系服务到人。其基本构架:一是建立院(系)党委(总支)主要领导联系服务专家制度;二是建立院(系)党委(总支)委员、党支部书记联系教研室、办公室制度;三是建立党支部委员联系退休教职工制度;四是建立辅导员、学生党员、学生干部联系学生班级、宿舍制度;五是建立教工党员联系非党员教职工制度。通过“网格化”联系服务网络的创建,切实实现高校基层党组织对专家、教职工、学生联系服务的全覆盖、精准化和制度化,提高联系服务的实效性。
(二)创新工作理念,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2]。要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高校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党的建设。高校各级组织应当更新观念,树立“抓好党建必须投入”的理念,提供基层党建工作的经费保障,把基层党建经费列入专项经费,经费可以分学院和组织部两部分划拨,也可以划拨给组织部,由组织部统筹分配使用。同时,要树立“党务干部也是人才”的观念,配齐配强党务干部,为学校党建工作提供人才保障。党员人数、教职工人数和学生人数较多的学院,应该配备党务秘书。拓展党务秘书的发展空间,拓宽人才成长的通道。围绕高校人才成长,发挥引领凝聚作用,努力把“人才骨干发展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骨干”。
(三)建立完善联系服务师生的制度
高校基层党组织要以“学史力行”教育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服务师生制度。一是建立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本领的制度。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为广大师生服务,既需要提高政治站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和过硬的业务能力。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理论学习制度。每学期要根据形势任务需要和党员队伍实际,认真组织党员学好党章、学党史,尤其要深化党员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真正学深、悟透、弄懂,以理论武装头脑。要进一步完善党员业务培训制度,结合党员身份特征开展党员业务研讨和教学、科研比武,加强各个方面的培训,确立发展路径与主攻方向,引导党员增强服务意识与本领,创造一流业绩。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全心全意为师生办实事、解难题的制度。基层党组织要采取定措施、定责任、定时限、定期调试的“四定”方针,不断创新主题实践活动。三是完善师生诉求表达渠道畅通机制。基层党组织要定期征求师生们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定时定点接待师生制度。要设立联系师生的热线电话、网上信箱、问政平台等,拓宽与师生联系的渠道,耐心倾听广大师生的呼声,通过实施服务承诺制度、代理制度、结对帮扶制度等,解决师生反映集中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切实为师生办实事、解难题。
(四)进一步提升党员联系服务师生的艺术
基层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员在与广大教职工和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和沟通时,既要思想上重视,更要充分注重交流的细节,讲究艺术。一要热情诚恳,要根据老师、学生的不同身份、素质、特点,说尽量得体的话,不能打官腔,更不能敷衍塞责。要有真情实意,讲话要实在、表态要实在,要敢于面对事实,不回避问题,让师生切实感觉到我们是实实在在为师生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二要言之有据,给人以信服感。要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工作效率,解答问题、处理事情迅速果断,道出确切的政策依据,使人信服。三要正派清廉,给人以楷模感,要发扬一心为公的工作作风,恪守避亲、廉洁、公正的原则,努力做到正派清廉。四要讲究仪态,给人以亲和感。
(五)进一步提升结对帮扶成效
高校基层党组织要以“学史力行”教育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实施结对帮扶方式,提升工作实效。结对帮扶是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师生的有效方式。结对帮扶一般以党员为主体、以师生为帮扶对象,为师生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这种方式有利于及时帮助解决师生的各种实际问题,使师生深切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在帮扶的内容与形式上,要在充分调研、摸清情况的基础上,以党支部或党小组为单位,组织全体党员与青年教师、普通学生等帮扶对象结成“一帮一、几帮一”的帮扶对子,根据帮扶人或组织自身的情况,从帮扶对象最困难、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帮扶工作需要提前做调查研究,确保有针对性,要制定具体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具体帮扶措施。要以党员帮扶为实施主体,以党支部或党小组为组织单位,定期总结,定期对帮扶工作成效进行检查,并注意营造氛围,使全体党员和帮扶对象都能积极接受并参与进来。要切实加强领导,建立责任制,明确责任人;要注重帮扶效果,帮扶方案要贴近实际、切实可行;党员干部要做好表率,切实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要探索建立结对帮扶的长效机制。
(六)进一步落实党员承诺志愿服務机制
党员承诺制,是党员从岗位和个人实际出发,公开承诺做几件具体实事,明确责任时限,接受师生监督,促进党员发挥作用的一项制度[3]。建立并推广党员承诺制,有利于激发党员的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有利于更好服务师生。基层党组织对党员承诺内容提出共性要求,党员个人根据身份和岗位的特点提出承诺事项。承诺事项不在多,但要具体,更要与师生的困难需要等息息相关。承诺事项要向师生通过适当途径公开,并建立兑现承诺的督促制度,确保承诺事项件件能落实。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也是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师生的主要方式之一,是立足于充分发挥党员的专业和特长优势,更好地服务师生,展示党员风采,发挥党员作用的好方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要抓住党员活动日、“七一”建党日等有利时机,发挥学生党员的作用。要弘扬志愿精神,从小事做起,开展进小区、进楼幢、进家庭的“三进”全方位服务,以志愿者认领绿地、打扫卫生等形式和实际工作,宣传志愿精神,扩大志愿者的影响。要着眼于师生工作生活需求开展服务,体现志愿行动的价值,开展健康义诊、法律咨询、电器维修、血型测验等内容的服务活动,起到联系服务师生的目的。
三、切实重视和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师生的组织与领导
(一)学校党委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基层党委要在联系服务师生的过程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领导就是服务的原则。首先,要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方向、议大事、管全局上,把握政治方向,决定重大事项,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既做好服务大局的工作,又做好服务基层的工作;既做好服务群众的工作,又做好服务党员的工作。其次,要坚持领导就是服务的原则。领导的本质是服务,学校党委要以贯彻群众路线的要求作为实践“领导就是服务”的根本途径。
(二)基层党支部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基层党支部要以联系服务师生为契机,拓展党员联系师生的途径,丰富党员服务群众的内容,畅通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努力解决师生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首先,党支部要从各自的特点出发,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完成本单位所担负的党和国家的各项任务。其次,要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健全党的生活,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再次,党支部要密切、主动联系师生,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和创造联系师生的好方法、好途径、好经验。
(三)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创新联系服务师生工作,就是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党员联系师生、服务师生的机制。联系师生、服务师生是高校全体党员的共同职责和任务,领导干部党员、普通干部党员和普通党员都要亲力亲为、身体力行。但要提出不同的要求。每个党员都工作和生活在一定的基层党组织之中,许多时候是通过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来实现联系和服务师生的。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N].人民日报,2021-04-23(003).
[2]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7).
[3] 朱小曼.高校基层党组织联系和服务师生群众的探索与思考[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0):131-132.
[责任编辑 兴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