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生改善背景下贵州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调查研究

2021-03-31邱蓉汪宁

经济研究导刊 2021年35期
关键词:人工湿地

邱蓉 汪宁

摘   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着力解决农村突出环境问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调查了解贵州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发现贵州省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淡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体系不完善、农村污水处理基础设施管理水平落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各部门联动不够等问题。并据此进行归因分析,对提升贵州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建议,即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法律法规体系;因地制宜,合理使用资金;加强农村污水治理监督;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环保意识等。

关键词:贵州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人工湿地

中图分类号:FX7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35-0007-03

随着脱贫攻坚以及小康社会的全面完成,“三不愁两保障”解决了农村居民的基本温饱,农村危房改造解决了农民的居住问题,改水改厕解决了农民的饮水、如厕问题,使得农民有衣穿、有饭吃、有房住,基本民生得到保障。然而,民生改善是一个永久的执政课题。走访发现,已脱贫的部分乡村,尽管生活垃圾已经实现了集中管理,但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不尽如人意。农民从整齐的农房中向硬化的乡村道路直接排放生活污水,使得夏天的乡村仍然污水遍地、蚊虫萦绕,环境堪忧,同时一定程度上影响道路通行。因此,改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进一步加强农村基本设施建设,不仅有助于缓解当前农村就业困难、促进经济增长,而且从长远来看有助于改善农村引资、引人环境,为农业产业革命提供更多更好的资本、劳动要素,促进农村产业可持续发展。

一、贵州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

(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总体偏低

农村生活污水排放与农村生态环境关系紧密。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污水量不断增加,污水处理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卢自勇(2019)在分析贵阳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时指出,2018年贵阳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达到了40%[1]。因省会城市和地、市、州城市中心为圆心,距圆心越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就越低,如贵安新区目前污水治理的覆盖率是26.25%,就低于贵阳市。对于生活污水治理尚没有覆盖的地方,贵州省采取的办法是抓重点、治源头。禁止向污染严重的水塘、河流排放生活污水,一经发现,采取谁污染谁治理的办法进行管理。

(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式主要以生物处理为主

目前贵州省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接入城市污水管网进行集中式处理;另一种是根据村庄实际情况建设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就近处理,处理达标后进行再利用或排入预定区域。采取的污水收集方式主要以雨污合流制为主,在环境较为敏感的水源地周边村寨,近年来已探索并实施了一部分雨污分流收集模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水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采用微动力的新型一体化污水处理技术被陆续运用到贵州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水环境较为敏感的区域以提高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例如,贵阳市近几年在重要水源地、湖泊周边建立了一些采用微动力的“A2/O+人工湿地”、“A/O+MBR”、“A2/O+MBR”等一体化污水处理技术工程;贵安新区在近年来也建立了一批采用微动力的一体化MBR工艺和以A/O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为主体的净化槽污水处理示范工程;遵义地区建立了“微动力+一体化设施+人工湿地+景观塘的处理工艺”示范工程[2]。

目前,贵州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主要以生物处理为主,尤其是“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各地的农村污水处理中。“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因其具有建造和运行费用低,易于维护,对水量、水质有较好的缓冲能力,可提供或间接提供生态效益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3,4]。贵州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大都采用这种方式。

(三)农村生活污水按地区分类管理

对于接入城市污水管网的,与城市污水运营管理模式相同,由市政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对于其他地区,也就是不能接入城市管网部门的农村,有如下运营管理模式:在水源地等环境敏感地区,目前大都是采用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这种设施的运行目前归环保局统一管理,制定值班表,每天都有值班人员进行查看,村里对其工作人员进行配合,确保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转,落实污水治理。对于采取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设施办法的地区,由于这种处理设施分布分散、数量多等特点,建设项目一般是由环保部门发起,村委、村民进行配合,政府出资村民建设的方式进行建设。

二、当前贵州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还不高

实地调查发现,有的村庄由于施工质量把关不严、设计存在缺陷、善后工作不到位以及资金短缺等问题,不仅生活污水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反而给村庄原有的道路等基础设施带来破坏,给村民生活带来负面影响。部分已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出现“重建设、轻管理”现象;或者由当地村民自行管理,导致管理能力不足、技术服务跟不上,项目建成后大部分沦为“晒太阳”工程。部分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后,交由地方乡镇或村里进行维护管理,但并未明确维护资金保障等措施,导致污水处理设施得不到有效维护,造成治理效果不佳,低效运营甚至失效。

(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有待加强

与传统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相比,农村生活污水在进水水质、变化规律及处理设施的规模、工艺及运行管理力量等方面都存在极大不同[5]。为引导和规范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研发、示范与推广,我国相继发布了《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全国六大生态区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等指导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指导性文件。这些研究与实践为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对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工藝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6]。gzslib202204011136

然而,农村地区自然地理条件、资源环境特征及社会经济状况的空间差异性,决定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推广必须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工艺的优选,不仅应考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自身的技术经济特征,还必须充分考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性能特征与技术应用地区的技术需求特征之间的匹配性,寻找到适合处理农村污水的建设和运行成本低、处理效果好、运行维护简单的技术工艺。

(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缺乏长效保障机制

和其他地区一样,贵州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同样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很多污水处理设施在建设时未充分考虑污水处理设施长期运行的维护费用。农村污水处理工艺在选择时有一条选择原则,就是运行费用低、易于维护。但这不等于不需维护。从实地调研情况看,造成大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堵塞、闲置的现象除了管理维护不到位,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经费保障。即部分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后,就交由地方乡镇或村里进行维护管理,但并未明确维护资金保障措施,而乡镇或村寨因经费紧张,导致污水处理设施得不到有效维护。

(四)村民环保意识不足

由于受到地区经济发展等各客观因素所限,目前贵州省多数农村污水排放现状仍然停留在雨污合流、直接排放的现象。很大一部分居民对于污水随意排放的做法不以为然,认为祖祖辈辈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处理生活污水,并没有什么不妥,而对于水环境污染给他们的健康所造成的危害更是知之甚少。

三、当前贵州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生活污水治理法规和制度不完善,主管部门监管不力

目前已有的法律法规往往只涉及了农村污水治理的某一方面,国家层面和省级政府层面目前仍没有一部具有针对性的关于农村污水治理的法律或法规,法律效率较低。同时,地方层面的文件往往是规范性、指导性的文件,缺乏具体项目的实施和管理的系统指引,这使得基层政府在执行工作时缺乏依据,很多基层政府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选择了不作为,给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埋下了隐患。

(二)缺乏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

为了应对农村污水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农村污水治理提供政策性的指导,贵州省出台了一系列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范性、指导性的文件。但是,由于治理工作起步较晚、受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农村污水处理规划并没有形成规范的体系。目前已有的规划也是根据以往城镇居民生活污水处理的经验进行设计,并未考虑到农村实际情况。这种现象在我国其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也普遍存在。此外,农村集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在建设完成后,并不代表着一劳永逸,日后的维修同样是一项艰巨浩大的工程,包括疏通管道、污泥清理等。贵州省由于没有高性价比、操作性出色的管理规则,导致很多职能的划分不够清晰。

(三)资金短缺,掣肘污水治理设施投入

近几年贵州省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相对于全国而言,贵州省经济发展状况和财政状况还是相对落后,地方财力相对薄弱。受历史条件制约,公共财政对农村投入长期不足,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再加上贵州省农村数量多、分布广、地形复杂等特点,需要的资金也较多。而农村污水治理的资金往往全部由政府出资,目前资金来源是国家生态环境部出一部分,地方政府再拿出一部分进行匹配。由于农村污水治理的非营利性,资金只出不进,政府部希望将资金用于经济建设上,而不愿将过多的资金用于农村污水治理,这就造成了农村污水治理的缓慢、覆盖率低以及污水处理技术相对落后等问题。

(四)部门之间联动不够紧密

在整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過程中都需要有效监督。调研发现,在推进污水治理过程中,有以下几处需要加强。一是在施工阶段对工程质量没有做好监督管理。例如,在推进贵安新区凯撒村的污水治理过程中,在前期就存在管网铺设不合理,污水管网存在“上面管子粗,下面细”的问题;在后期收尾阶段没有做好对开挖道路的及时回填修复。二是在污水处理设施投入运行之后,有效监督不到位。对于一体化处理设施,一方面,要确保其正常运转,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另一方面,要对污水储水池和管网设施做好维护,防止污水外漏,和刚处理的水直排到河流等情况的发生。对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设施,则需要重点监督,避免发生污水泄漏、漫灌和水生植物死亡等问题。三是对设施管理人员的工作缺乏有效监督。四是缺乏对肆意排放污水村民的监督。

(五)对村民环保理念的教育宣传不到位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当地农村居民一直以来都认为直接排放污水的做法没有问题,认为土地和河流的自净能力足以化解污染,甚至错误地认为污水中富含营养,对土地施肥有利。农村居民这种对于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的不科学认识,使得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开展困难重重,许多农村居民并不理解政府的做法,认为开展治理是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以至于农村居民的参与意愿不高。部分基层干部对于农村污水治理的认识也不到位。

四、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法律法规体系

作为社会规范的法律制度,具有维护秩序、协调矛盾、促进和谐等功能,是解决各类社会问题的重要依据。政府作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第一责任主体,首先应当加强法律法规及制度建设,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法律依据。应加快完善农村环保法律法规体系,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各主体强制性责任,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长效运行。建议在国家环保政策指导下,根据贵州省农村自身特点,制定贵州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管理办法,明确治理主体和治理范围,确保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维护、清理和定期检查的实施。此外,对照国家农村生活污水排放要求,制定适合贵州省的农村生活污水防治技术政策,就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生产、安装、维护等方面,建立完善的农村生活污水技术标准体系,实现工程设计标准化和运行维护规范化。

(二)因地制宜,合理使用资金

建议对山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思路进行调整,因地制宜,选用最合理的污水处理设备,建造简单实用的相关污水设施,减少大修大建造成的不必要的资源浪费。(1)建议非敏感地区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尽量采取无动力的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如人工湿地、氧化塘等无动力污水处理工艺,减小污水处理的运维成本,并降低技术要求。(2)建议污水设施建设时减少管网建设,污水就地处理后排放,利用山区的林地、草地等让生态环境自然消纳污染物,并且要积极回收利用生活污水。(3)拓宽村民参与渠道,让村民的直接参与成为农村污水治理工程中长期有效的推动和支持。例如,在施工中,为增强老百姓参与治污的热情,也解决用工问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行与民合作的施工方案。gzslib202204011136

(三)加强农村污水治理相关部门的联动

一是加强对于施工建设的监督,避免出现管网“上粗下细”、水管漏接或漏水,被破坏管网、道路等得不到修复的问题。二是在污水处理设施投入运行之后,建议对“一体化”设备的运营管理人员的工作做好监督。三是对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设施,建议重点监督,因为这种处理模式很容易发生污水泄漏、漫灌和水生植物死亡等问题。四是加强对肆意排放污水村民的监督。建议村委做好监督,明确责任区,采用“谁污染谁治理”的办法,从源头上解决污水肆意排放的问题。五是建议形成一种反馈机制,使村民之间相互监督,村民、村委和环保局之间形成良性互动,这样既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又可以省去不必要的开支。

(四)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环保意识

针对部分村民环保意识不高、阻碍施工建设等问题,一方面,要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要充分调研,充分了解村民的困难,听取村民的诉求,讲清利害关系,从根本上解决村民的顾虑;另一方面,要增强农村生活污水长效治理的宣传,采用多种宣传方式,如公示栏公示、开会讲解、横幅、广播等各种传媒形式普及。在农村营造生活污水长效治理的有利氛围,让村民深刻了解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可能带来的好处,提高民众参与农村环境创建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通过良好的宣传,在农村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使农村生活污治理工作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支持,确保有序、持久的开展。

结语

为有效地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治理,需要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污水治理。建立有效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体系,需要地方政府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居民的整体素质,有针对性地制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设计标准和规范;同时,引进相关企业进行统一管理,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一村一策、因地制宜的选取和设计适合当地现状的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生活污水长效治理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必须使工程的建设、管理、维护成为一个系统工程。此项任务不仅需要政府的统筹规划,更需要村民的积极参与,从而推动贵州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步伐,不提高农村的人居环境,建设贵州美丽新农村。

参考文献:

[1]   卢自勇.贵阳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其建议[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9).

[2]   练川.贵阳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其建议[J].绿色科技,2019,(10).

[3]   张建民,朱四喜.贵州喀斯特地区人工湿地应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4).

[4]   吴新忠,纪向东,张翠英,等.我国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应用现状[J].绿色科技,2015,(11).

[5]   钱海燕,陈葵,戴星照,等.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研究现状及技术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14,33(30):176-180.

[6]   夏訓峰,王明新,闵慧,等.基于模糊优劣系数法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优选评价方法[J].环境科学学报,2012,32(9):2287-2293.

猜你喜欢

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城市河流综合整治污水处理探析
城市河流综合整治污水处理探析
潜流人工湿地堵塞测量技术概述
人工湿地技术在污水处理方面的应用研究
不同类型人工湿地净化水质季节变化分析
生态池+人工湿地工艺在海宁某农村污水处理工程的应用
浅谈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发展
辽宁滨海公路路面径流污水湿地净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