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煲汤与药膳的制作与应用

2021-03-30巫炬华

现代食品 2021年3期
关键词:煲汤用料健脾

◎ 巫炬华

(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广东 广州 510000)

我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美味佳肴数不胜数,而广东汤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烹饪百花园中的一颗明珠。广东的煲汤工艺是人们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积累经验所得,最初以防病、治病为目的,并根据季节的变化,选用不同的原料进行煲汤,从而达到补充营养与保持健康的效果。而今,无论是家庭,还是餐饮企业,都非常注重煲汤的质量,并把喝汤作为养生、保健的重要手段之一。

1 煲汤的原理

将原料和清水放进瓦汤煲内,用中慢火进行长时间加热,经过调味,制成汤水香浓、味道鲜美、汤料软焾的汤菜,这种烹调方法称为煲汤。原料放在水里加热时,很多成分会发生水解,使原本不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的大分子物质,逐渐分解为小分子物质或分子结构比较简单的物质,从而易于人体消化吸收,如肉料在煲汤时,其中的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禽鸟、兽肉、鱼肉和贝类等原料在加热时,琥珀酸的浓度会增加,而植物蛋白加热水解后会产生谷氨酸[1]。

2 煲汤工艺程序与方法

2.1 煲汤的工艺流程

煲汤的工艺流程:煲前预制→放入瓦汤煲→猛火烧开→撇去泡沫→中慢火加热→调味→成品。

具体步骤:①根据汤料的特性,在煲汤前进行适当的熟处理。②将汤料放入瓦汤煲,加入适量清水。③先用猛火烧沸后,撇去泡沫,再改用中慢火,进行长时间加热(通常为2 h 左右)。④煲好后进行调味。

2.2 煲汤的制作要点

煲汤是以汤为主,其他原料为辅的汤菜,通过长时间的加温制作而成,使肉料和其他配料的滋味溶解在汤水中,使汤芬香、滋润而味鲜,补而不燥。煲汤在制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煲汤前原料要经热处理,使其去除腥膻异味,保证汤味香浓。对于不同的原料应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2]。①异味不大的、含脂肪的原料,如猪肉、鸡肉、乳鸽等原料,只需进行“飞水”,然后洗净便可煲汤。原料的“飞水”主要是去除表面的污物和血水,并不需考虑原料的熟度。②腥膻味大的脂肪原料,如羊肉、牛月展、水鱼等原料,在进行“飞水”洗净后,还需用姜片、葱条、姜汁酒起锅,爆炒至香,以去除腥膻味,然后洗净后,方可煲汤。以姜片、葱条、姜汁酒起锅爆炒时,应使用中火,爆炒时间稍长,爆炒至原料表面呈浅金黄色,使异味基本散发。③涨发好的干货原料,如海参、鱼翅等原料应用姜、葱、酒滚煨至没有异味为止,方可煲汤。因为干货涨发后,只是让原料重新吸收水分,恢复原来的体积,但还是存在些异味,因此,必须先用开水将原料滚过,然后以姜、葱、酒煨过,从而达到去除异味的目的。④鱼类原料,应先以慢火煎至表面金黄色,用竹笪夹起来后才放入水中煲制。用火煎可以去除鱼腥味,还可使汤色呈现奶白色。

(2)煲汤时火候宜用中慢火,并且要加盖。由于煲汤一般都要2 h,主要是使部分水蒸发,浓缩成汤水鲜美、香浓的菜肴。若全程使用猛火,则水分蒸发过快,而汤料的滋味尚未溶于汤水中,汤水则不鲜美、香浓。加盖主要可以保存汤的香味。

(3)煲汤前应一次加足水量,中途不能加水和停火。根据汤料的特性加足水量,若较耐火,需加热时间长的,则加入多些水,如土茯灵煲龟则需加多些水。中途加水或停火会影响到汤的香味。

(4)煲汤时间要足够,汤煲好后才可进行调味。煲汤的特点:通过长时间的加温过程,使主料和配料的滋味,溶解于汤水中,使汤芬香、味鲜。若时间不足,则不能达到此要求,因此煲汤不能心急,要有耐心。由于在煲汤过程中,水分会蒸发,若过早调入味料,则会出现水分蒸发、味变浓,煲好的汤则会偏咸。

3 煲汤药膳的应用

广东人喜欢煲汤,用料讲究,汤靓味美,且在煲汤时会或多或少加入一些中药材来滋补身体,使得广东的汤在全国都非常有名。按广东人的习惯,在夏秋两季,适宜煲清润、味鲜而不腻的汤,称为清煲,通常会使用瓜果为原料,会选用清热、消暑药材,如冬瓜薏米煲鸭;在冬春两季,适宜煲芬香而味浓郁的汤,会选用带滋补的药材进行煲汤,如清汤羊肉。广东人认为汤是人们廉价的健康保险,为了使汤品在人体内能充分发挥其营养或治疗作用,广东汤运用中医药膳的应用原则,主要有辨证施膳、三因制宜、以脏补脏、以形补形和应用药食性能等。

3.1 辨证施膳

根据不同人的体质、病证的差异,在保健强身、防治疾病而应用药膳时间,强调辨证施膳[3]。

3.1.1 根据疾病的性质施膳

人体分为许多种体质,但在养身时则主要分为寒体和热体。寒体即阳虚质,主要是由于阳气不足,以虚寒现象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应煲当归老姜羊肉汤进行调理,用料为:当归15 g、姜5 片、羊肉500 g、陈皮3 g 及大枣(去核)5 g。汤中当归补血调经,既增强羊肉的滋补,又可辟除羊肉的膻味;生姜能温胃散寒,助羊肉温经止痛,也可辟除羊肉的膻味;羊肉补虚温中,缓下止痛,对脾胃虚寒,脘腹冷痛者有较好的食疗作用。汤品具温经散寒、暖宫补益功效,但外感发热、湿热腹痛者慎用。

热体即湿热质,以湿热内蕴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应煲木棉花土茯苓煲猪腱进行调理,用料为:猪腱肉500 g、土茯苓150 g、干木棉花2 朵、大枣(去核)10 g 及姜2 片。土茯苓解毒利湿、健脾;木棉花清热利湿。汤品清热利湿为主,燥邪偏盛及阴虚体质者慎用。

3.1.2 根据病变的脏腑,部位施膳

广东地处亚热带,为沿海地区,气候温暖而潮湿,因而广东人湿热、湿火等现象较为常见。依照中医理论,脾脏喜燥恶湿,春夏季节,湿邪太盛时,湿邪困脾。“湿”即脾虚,故平时可煲冬瓜莲蓬薏米瘦肉汤,用料为:冬瓜1 000 g、莲蓬2 只、薏米30 g、木棉花2 朵、大枣(去核)10 g、瘦肉500 g 及姜2 片。莲蓬消暑利湿,木棉花清热利湿,冬瓜消暑清热,薏苡仁健脾除湿。汤品清热利湿健脾,为各类人群夏季常用调理品。

3.1.3 根据正气损耗情况施膳

正气损耗即气虚质,表现为平日少气懒言,气短声微,容易困乏,喜好出汗,主要是因为工作压力过大,日常失养,缺少运动,或久病不愈、年老体衰导致正气损耗,可用山药茯苓煲乳鸽汤调理,用料为:淮山药20 g、茯苓20 g、眉豆50 g、乳鸽1 只(约350 g)、瘦肉250 g、桂圆5 g 及姜2 片。淮山药健脾益气;茯苓解毒利湿、健脾;眉豆有健脾、和中、益气、化湿及消暑之功效。汤品有滋补肝肾、调养气血、清肺顺气及强健身体作用。

另外,因手术失血导致的气虚,可用太子参煲老鸡调理,用料为:太子参40 g、老鸡1 000 g、姜2 片。太子参有益气、健脾、生津补血功效。汤品除有益气健脾养阴功效之外,还可以促进食欲。其中,太子参相比起普通生晒参,以“清补”见长,太子参益气生津,补肺健脾,与人参功用相似,益气但不升提,生津而不助湿,扶正却不恋邪,补虚又不峻猛,恰好适合术后气随血脱,大羸大虚的病人。

3.1.4 病后饮食调济

病后伤身耗气,有些病人,如剖腹产等外科术后,出血较多,血留腹中,有淤血残留,这种情况施膳原则是活血益气,增进营养吸收。可用田七当参黄芪煲鸡汤调理,用料为:田七15 g、当参10 g、黄芪10 g、土鸡1 000 g 及姜2 片。田七能活血祛瘀,助生新血,又能帮助伤口及溃疡面的修复;当参补气健脾;黄芪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和敛疮生肌作用。汤品有活心血、补心血功效,补血活血相得益彰,可帮助术后血虚血瘀的患者尽早恢复。

3.2 三因制宜

中医在治疗疾病时,强调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在辨证施膳时需注意三因制宜、灵活施膳[3]。

3.2.1 因时施膳

一年四季气候变化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都有一定的影响,在组方施膳时必须注意,采用适宜的方法,顺应四时而调。广东在秋季时天气干燥,燥邪易伤肺脏,容易出现干咳,口干咽燥,全身皮肤干燥等秋燥、肺燥症状。此时需要润燥保肺,食疗应以滋阴、清肺、润燥为宜的汤水进行调理,如双雪木瓜猪肺汤,用料为:雪梨250 g、雪耳30 g、木瓜500 g、猪肺750 g 及姜2 片。雪梨清燥润肺止咳;雪耳滋阴润肺生津;木瓜清澡润肺,并能健胃助消化。汤品具有清燥润肺止咳的功效。

3.2.2 因地施膳

不同地区,由于气候条件及生活习惯的差异,人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不同。如南方潮湿淡热,病多湿热,宜多吃清化之品;西北地高气寒,时多燥寒,宜辛润。在广东暑天闷热,出汗过多,机体易呈脱水状态,影响食欲,食疗以醒胃消暑为主。冬瓜消暑清热,实为夏天消暑开胃的食疗靓汤好材料,如冬瓜老鸭汤。用料:冬瓜2 000 g、薏苡仁30 g、赤小豆30 g、老鸭750 g 及姜2 片。广东民间有“嫩鸭湿毒、老鸭滋阴”之说,故煲汤时宜选老鸭,且煲汤前用姜爆炒老鸭,可减少其臊味,使汤清味正。薏苡仁、赤小豆均可以利水渗湿,与滋阴清热的老鸭一同煲汤,是暑天清热消暑的食疗佳品[4]。

3.2.3 因人施膳

根据人体的健康状况来调配膳食,以人性别、年龄、体质和生活习惯来施膳。产后妇女,宜进食产后补养汤、补肾汤等,如章鱼花生木瓜汤,用料为:章鱼50 g、花生50 g、木瓜250 g、猪蹄1 只及姜4 片。章鱼益气养气,旺乳下乳;花生健脾和胃,有催乳作用;木瓜理气行滞通乳;猪蹄补血通乳。汤品有益气养血、催乳旺乳功效。

3.3 以脏补脏,以形补形

动物脏器属于血肉有情之品,各种动物脏器对人体各有其偏重,因此,在药膳中应用广泛,如用于补气、补血、补阴和补阳等。因许多动物脏器与人体有相似之处,故在煲汤时都喜欢用药材加动物的脏器进行烹制。如壮腰补肾可煲核桃杜仲猪腰汤来调理,用料为:核桃肉60 g、杜仲30 g、猪腰2 只、猪脊骨200 g 及姜4 片。核桃肉补肾益精止遗;杜仲补肝肾,止遗精;猪腰补肾固肾,取“以形补形”之效;猪脊骨滋补强肾,使汤味鲜美。汤品有壮腰固肾、温阳益精之效,但由于汤品性味温补,外感发热、阴虚火旺者慎用[4]。

4 结语

近年来,由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所以对保健、养生也更加注重。广东煲汤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加入中医原理,结合我国传统的养生文化和理念,研究以饮食防病、康复的元素,使广东靓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另外,可以通过不断地向外推广靓汤这种独具南粤特色的制作方法,使粤菜的文化和理念得以发扬和传承。

猜你喜欢

煲汤用料健脾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从寿司用料看中日饮食文化交流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4大煲汤误区,你犯了吗?
煲肉汤别超过两小时
秋凉天寒,乐氏同仁教您如何煲汤进补
良渚文化玉器用料探秘